为什么明明很害怕却还会去鬼屋/蹦极/看恐怖片/坐过山车

万圣节去鬼屋

文 / 凉爽


不少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多重压力下,会选择让身体去体验惊险,给自己带来的刺激,从而放松紧绷的神经。因此,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过山车、鬼屋探险和蹦极等诸如此类的冒险游戏。因为,恐惧是人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手段,更是人们潜意识里的一种需求。


其实,寻求刺激与生理结构有关。在寻求刺激的过程中身体的肾上腺素会主动升高,肾上腺素的作用是激发人类的潜在潜能,这种潜能的释放或挖掘出来的愉悦感让给人心理上形成满足、依赖并上瘾。这种寻求刺激的行为甚至包括出轨。

男女朋友之间一定要做的清单里,有一项一定是——要和他一起去加拿大温哥华北部的皮尔兰诺吊桥走一圈。


这座桥建在湍急的河流之上,离地面约20层楼高,因为在这里发生了很多罗曼蒂克故事,于是后来被称为“爱情桥”。

越危险越享受——吊桥效应

这种“爱的效应”用心理学来解释的话,应该称之为“吊桥效应”,属于爱情理论中的“激情爱”。


情绪受到了环境和行为的影响,危险的现实情境会给人带来刺激感,当一个人走过摇摇晃晃的吊桥的时候,就会感到恐惧,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手脚颤抖等。根据两因素情绪理论,在人体对固定的生理反应和一定的情境解释的基础上,越危险、越刺激就会越容易有心动的感觉。


在高耸的吊桥、蹦极的悬崖边上,或者鬼屋。过山车,如果这个时候碰巧一个异性在你旁边,你可能会分不清什么是真正的心动,什么又是单纯的心跳加速。这种现实情境引起的生理反应错误地替换成对方使自己心动的情感生理反应,你就会误以为眼前出现的这个TA的出现让自己心跳加快,从而会对其产生爱的感情。

什么是“恐惧”

这个词听起来太不正能量了,但这未必不是件好事。其实,恐惧可以保护机体。当身处危险的环境时,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里的不同的神经递质和激素就会改变我们大脑和身体的运作——选择战斗或逃跑。


这种激发系统源自于我们的祖先的原始反应,机体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或疼痛,同时关闭一些不必要的系统,比如影响自己逃跑与否时候的理性思考系统。


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是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和担忧,没有面临多选择的焦虑,甚至没有疼痛的。这种恐惧激发的感觉和我们正向情绪的激发状态是类似的,比如积极乐观的情绪以及下文提到的成就感。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喜欢被追杀、车祸、自然灾难等情景所产生的恐惧感,更厌恶这些恐惧激发的生理状态,因为理性告诉我们这威胁了生命安全。这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生存,而非享受恐惧。


而过山车、蹦极等激烈的极限运动,我们的额叶——大脑的思维部分,事先就已经获知——这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于是能够调节我们的情绪,帮助我们全身心去感受恐惧带来的非一般刺激了。


但每个人有性格的差异,影响他们对恐惧的看法。在五大人格中,拥有开放型、外向型特质的人可能会更倾向于挑战各种刺激和享受各种“危险”带来的感受。而其他人可能更敏感,更畏高等。


笔者在撰写《你是我一辈子都戒不掉的“瘾”| “前任攻略”》(点击文章标题可读),最后一部分介绍了如何放下前任的方法,建议大家选择一些从未做过、有挑战性的事情,激发自己战胜挫败的勇气和毅力。同理,尝试挑战我们畏惧的东西有助于增加自尊水平和激发成就感。

如何把“恐惧”应用在管理上?

“怕”让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

美国堪萨斯大学的三位心理学家共同提出的著名理论——恐惧管理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对死亡的恐惧心理。


很多公司都会定期举办户外拓展,恐惧使同伴间产生亲近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情绪是极富感染性的。无论你看到朋友在尖叫或大笑,我们自身对应恐惧和尖叫的大脑部分也会活跃起来,会不自觉地想和他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我们会再创情境,来使自己感受朋友正在经历的情绪。这不仅会加强我们自身的情绪体验,也会拉近我们与同伴之间的距离。


恐惧是种强烈的情绪体验,任何产生强烈情绪的刺激都会在我们头脑中留下鲜活的记忆。所以当你和朋友一起看完恐怖电影并且产生成就感后,你就会期望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明明很害怕却还会去鬼屋/蹦极/看恐怖片/坐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