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圣贤之路

王守仁,字伯安 别号阳明。台湾有个“阳明山”就是他的名字。他家里有个祖先,是一个大书法家,叫做王羲之。

在王守仁十岁时就开始读四书五经了。他的学习能力很强。可以很快举一反三,聪明的程度让老师感到十分惊讶。不行,老师就发现不好的苗头——他不是好学生,不在私塾里坐着,却喜欢武枪弄棍,读兵书。

他还写了一首奇怪的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他还在课堂上对老师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他竟然这么小,就立志当圣贤。我这个时候都是想当冰淇淋品尝员的工作。

于是他为了当上圣贤,疯狂地读书,他爸爸王华十分满意。过了不久 另一件事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的儿子从书房失踪了!他感到非常的奇怪,要去找最后一个后花要去找,我在自家后花园里面看到他对着一根竹子一动不动地发呆。他问:“你又想干什么?”王守仁依然没有看他,只是眼睛死死的盯着那根竹子,他挥挥手轻声说道:“不要吵,我在参悟圣人之道。”

他爸气的不行,气冲冲地走了,一边走一边大叫:“我不管你了,你自己去吧!你行你上!”可他仍盯着竹子,在他世界中 只剩下他和这个竹子。他父亲很不理解,但是我们现在知道了 他在格物。这么做是为得到“理” 也就是真理。说牛顿格苹果它格到了重力的“理”。可是王守仁格竹子没有出任何理,而是格出了重感冒。

他,病倒了。他在床上产生疑问:朱熹的话到底是不是对的呢?这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这个故事的背后就是阳明对未知的执着与探索。后来,正如我们所知。他否定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尊重一切客观实际,而没有自己的想法与欲望。

他,认为“理”存在于万物之中,只要遵循“理” 幸福就会来到。“欲”就是理的大敌。他认为人只要活着就好好待着 不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欲望。

可是王阳明一直都心存怀疑。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禅师。

“你有家吗?”

“有。”

“家中尚有何人在?”

“母亲尚在。”

“你想她吗?”

良久之后,一声叹息响起:“怎么能不想呢?”他羞愧地低下了头。王阳明严肃的说:“这没什么好羞愧的,这是我们的本性。”禅师默默的留下了眼泪。

从那天起,王阳明知道。他也崇拜圣人,朱熹可能错了。因为天理和人性是不可能分开的。还没有得到自己的哲学真理,他还在苦苦的挣扎着,但是他已经越来越接近他的真理了。

接下来大家一定都很想知道王阳明他是怎么找到自己的真理的。经过刻苦发奋学习的数十年,苦读兵法,练习骑射,他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级大牛人了。可是“理”在哪里呢?这个出不来 他就越来越急躁 越来越愤怒。随从看着他都要绕路走。

在那个宿命的夜晚,他愤怒,他的不满达到了顶点。那年他37岁,不再是个风华少年。他追问自己:“难道我错了吗?”他陷入极度焦虑,狂躁,在荒凉的山洞里,他知道,答案就在眼前,就差一步,只差一步!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人欲?

天人本是一体,何必要分开?天理,就是人欲!

这就是载入史册的一瞬间——王阳明的顿悟!

从此在中华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心学诞生了!他那智慧光芒影响了无数的人。大明从此出现了一位圣贤——王阳明。追随他的人都超级厉害。我只想说一句话,“信阳明,得永生。”而且就他自己而言,他从未打过败仗,他的弟子也是。可以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人 没有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守仁的圣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