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谬论--常规观点扭曲逻辑

是指第三方实施者“有意无意”对“某一条逻辑规则”的“结论”进行“歪曲”“曲解”“错误”,让自己或者对手偏离“最初的论点” ,甚至引导参与者面对“扭曲后的论点”进行讨论。

稻草人谬论是生活中最常用,最不容易认知到的谬论,因为“歪曲观点”比“驳斥证据”要容易得多。这个就好像是 基于别人的观点扭曲,然后树立了一个 “稻草人”,然后去攻击讨论这个稻草人,而背离了最开始的逻辑行为,稻草人谬论在生活中是产生隔阂的开始,也是很多批判,辩论,谈判最常用的技巧之一。

稻草人谬论逻辑规则底层逻辑公式:

    逻辑规则A:实施者A 实行“逻辑行为A” 得到 “结论A”。

    扭曲后的逻辑规则B:实施者A 实行“逻辑行为A” 得到 “扭曲结论B”。

常见场景

场景1:张三郁闷的一天

上午:张三因为忙忘记了领导上午交代的某个事情,张三跟领导解释了,但是领导很生气,在办公室训斥了说:“你是不重视工作才会忘记的吧!” 。但是张三觉得很委屈他只是工作太忙,忘记了这件事情。

下午:同事李四给张三 分享了一个“增高鞋垫”的商品,张三看到就觉得很生气,觉得同事是在嘲讽张三的身高不够,因此跟同事闹得不愉快。李四也觉得莫名其妙,他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个鞋垫好分享给同事而已,没有别的意思。

晚上:下班回到家,一天碰壁的张三跟老婆说“今天看到新闻说有人买彩票中了300w”。张三老婆就说“不要天天想着做这些白日梦了”,张三觉得 整个人生都很灰暗,他只是跟她老婆讲诉一个新闻故事,却被曲解成想要做“发财梦”。

逻辑规则拆解

作者观点:

1.第一段:把 “工作太忙而忘记” 扭曲成“对工作不负责忘记”。

2.第二点就是“自我主观扭曲”别人的意思,李四只是“单纯的分享一个商品”,自己认知扭曲成“别人嘲讽我的身高”。

3.第三点就是张三只是单纯的因为想分享一个故事,被扭曲动机说成 想做白日梦。

参考反驳论诉

1.第一段,语言表达清楚,说真的是 因为太忙,给出证据,说忘记了这件事,下次会避免。

2.第二点,自我扭曲是“隔阂”的开始,在男女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处理上尤其如此:

    A:李四要说清楚分享的原因,不要让人误解。

    B:张三如果有疑问要问清楚李四的意思,不要自己一声不吭,“自我忍受”就会产生隔阂。

3.第三段:说清楚原因,只是分享一个故事,你误解了。

场景2:关于金庸晚年信佛的社会反应

背景:金庸晚年说自己已经皈依佛教了。

李敖发问:“如果您皈依佛门,佛教的‘舍离一切,而无染着’,那么钱财就是身外之物,就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出去吧”。

逻辑规则拆解

作者观点:

金庸是“信佛”,但是李敖说的 是“舍离一切,而无染着”,在佛门里,是“成佛”的条件,两者没有可比性。这就是明显过度扭曲别人的原意,把“信佛”扭曲成“成佛”,然后基于这个“成佛”的稻草人进行辩诉,反驳,攻击。

参考反驳论诉

金庸说自己信佛,没说自己要成佛,难不成我说我喜欢汽车,你就反驳我说为什么不买汽车,难道不买汽车就是我虚伪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稻草人谬论--常规观点扭曲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