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自己身体的病“排”出去?

救者先自救

      随着现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更多的目光也投注于如何实现更快。社会浮躁了,人的心境也就浮躁了。疾患一直是人类生命中的大课题,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尝惯了各种特效药减轻症状的甜头,总要求药到病除,立竿见影。以片面的速度和所谓的“特效”作为医生优劣的评判标准是有事妥当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个过程,疾病的治疗与消退同样需要一个过程。片面的强调“特效”,以止症来掩盖疾病的本质就如同船只行驶于暗流涌动的平静海面上,一旦大浪掀起,便是覆灭之时。

        排病,是对人体在对抗致病因素侵犯的过程中,依循自然之道,排除体内垃圾毒素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原理的阐述,此为一种对人体建立正确认识的思想理论,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治病方法。排病,总结起来就是“正邪相争,阴阳合和”;排病治疗,总结起来就是“协助正邪相争争赢,帮助阴阳相合合好”。例如部分原发性高血压:人体垃圾产生的毒素导致血液粘稠、血管堵塞、血液流动性差,进而造成微循环障碍,心脏原有的泵压无法将血液输布到全身,而不得不采取加压代偿机制,以满足全身血液灌流的需要,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救手段。对于此类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不能依据高血压的指标去单纯“降压”,而应该“疏通”解决根本问题,以“疏通”来达到“降压”的目的。还有部分糖尿病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导致脾运化无力,机体所需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代偿性增加糖供给,部分转化为能量为机体所用;部分无法转化为能量,停留血液,导致血糖浓度升高,然代谢不及,肾脏排出表现为糖尿病。糖尿病表面上看是糖过盛的实证,实际上是脾运化无力导致能量不能满足机体需求的虚证。此时的治疗不是要降血糖,而是应该提升机体的运化能力。

      现今的许多疾病都被赋予了现代医学的量的指标,通过“指标”来衡量是否有疾病的产生,通过指标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单纯针对性的“降指标治疗”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不管是指标,还是症状,还是体征,都是机体患病的一种提示、表现。治疗指标、症状、体征,而不探求疾病发生发展机理,不管疾病本质,这样的治疗,只能是“舍本逐末”,最总只能是“竹篮打水”。作为医者,首先应该想到的不应该是如何去“直接消灭”它,而是应该通过次去探寻背后的发病机理,从源头治理,方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老子总结自然之道,“反者,道之动”,自然之道是反向抗争的。“道”的启示是抗争,是繁衍,是生生不息,是生命的延续,而不是被动认命。对于繁衍生息,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都有阴阳两面,只有扎实的地根植于阴,积极趋向于阳,追逐阳,才能获得自在的生命状态。阴阳相合,是万物的本能,同时也是一种需求,是生命延续的基础。只有阴阳双方都处于饱满、平衡的生命状态,才能越过八卦阴阳黑白交汇的“冲气”之线,实现相合的状态。阴阳双方,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达到“冲气”的境界,最多是勉强相合,甚至是合不好。阴阳相合是“道”的本质,努力消除不能相合的因素——抗争,同样也就是“道”的本质。“阴平阳秘”是阴阳自然交合,紧密的融为一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生命的意义在于与阻碍相合的因素抗争。一旦抗争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走向衰亡。

排病治疗,就是帮助患者尽快排出致病因素,尽快完成排病反应的过程。排病治疗,是补足身体的气血能量,打开人体的代谢通道,调整人体的运行秩序,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将影响健康的毒素排出去,而不是依靠医生的各种秘方,直接驱走毒素。

“兵者,诡道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兵家的下下策,治病同样如此。医者“伐谋”就要“攻心”,改变患者的认识,正确的审视疾病及其相关的反应,进而改变其不良的生活习性,同时不要把人体的“排病”当病治。

不可见病治病,要在治病之前,准确判断、衡量出患者的免疫能力、代谢能力以及是否能够用次疗法,是否在攻邪的同时耗上正气更多。只是在治病之前必须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战术上的高明不能完全替代一切,若前期准备工作做的不好,气血水平差,脏腑经络运转不协调,代谢通道被堵塞,越努力攻伐只会越加重对身体的损耗。

气血能量充足、经络通畅、能量使用得当,排病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哪怕不用攻伐之药,单单只依靠气血能量的推动力,也是可以将毒素代谢出去的。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治疗方案,仅仅只满足了病人立即减轻病痛的诉求,而很难真正追溯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治标不治本,甚至还可以加重疾病,或导致其他并发症。很多医生认为,所谓的病只是一种症状,而非疾病本身,所谓的治病只是消除症状,而没有治疗促使症状产生的根源。消除症状这个治病思路是无利而有害的,往往埋下更大的祸根。

大自然排病,是为了更有序地运转,人体的排病也是如此,正邪相争,是为了阴阳能够相合,为了人体达到更自在的状态,达到人体内在系统更有序地运转。排病是一种机体自带的能力,是帮助我们认识人体的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医生的治疗手段,医生所需要做的是顺应身体的反应,判断身体所处的排病阶段,帮助它将致病因素排出。排病是一种能力,人体会调用所有的系统性手段努力让自己少受伤害。

      人体是一个“聪明”的有思维的机器,有着趋利避害的运行机制。

建立排病观:①人体绝大部分表现是症而不是病,是果,而不是因,这样才不会本末倒置。

②医生所需要做的是消除病因,而不是止住症状。

人体排病无力时便会出现:①代偿反应:高血压、糖尿病等;②堆积体内,形成妥协。

对于排病方式,机体会根据自身情况和致病因素情况而定,医生只能顺应它,而无法决定它,更不能去打断它。中医所用的“汗、吐、下”的攻邪方式,也是顺应身体的变化,随证治之的结果,如果不会倾听身体的声音,无法顺应它,就会出现误治的情况。

医生的思想正确、方法正确也不一定能完全救回命,这还得看病情的恶化程度,看身体原来的能量是否能够支撑到新能量的补充到位。性命攸关,“性”者,乃为因,即自己平时的行为习惯,对自身能量的耗损程度,自身的性格;“命”者,乃为果,是诸多“性”所综合作用的结果。能否救命,要看“性”是否给“命”留有余地。当然还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情况,机体尽管自身能量不足,也要作最后的顽强抵抗,至于能否否极泰来,却难以做出预判。

对于人体和疾病的认知,要始终把握辩证统一的核心。

生命是一个持续消耗的过程,需要依靠不断的阴阳相不断的创造消耗的基础。

    生命是一个持续消耗的过程,但是生命不是一个持续衰减的过程,生命是建立在生长壮老已的基础上的,一个持续消耗与持续补充的对立统一的过程。

“夫道不欲盈”,“道”的规律,不是想让你圆满的,最后都要尘归尘,土归土。

医生要善于去体谅患者的疾苦,但是不能“急病人之所急”。

身体所产生的毒素会从哪些地方排出来,并不是由它入侵的部位或者经络决定的,还是由人体做出最能接受的,伤害最小的选择。

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比喻为人体的“下水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俞穴,就是一个个的排污口,脏腑的毒素大多会通过这些排污口,汇入下水道排出。

人体是自然界中得“道”最完整的生物,人体表现出的状态,往往是“道”在自然界现象的缩影。身体因正邪交战而出现的病理产物,也脱离不开物质世界的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是指那些无法流动,密度较高的病理产物,比如皮肤的痘、疹、风团、大便等。身体最毒的毒素几乎都会以固态的方式排出,一般来说,无法往肝肾排出的毒素,身体都会做出智能的选择,通过皮肤代谢出去。液态是指的那些可以流动的,密度降低的病理产物,比如痰、汗液、鼻涕、尿液、稀便、呕吐物等,他们并不纯是液态,往往是固液混合的。气态是指排病的气态表现,也就是人散发出的异味,比如体臭、口臭、脚臭、屁臭等;也会气液混合,比如长水泡、小便臭等。

从囊肿到癌变,是机体从小妥协到大妥协的过程。外源性侵犯,最容易侵犯身体有妥协症状的人。

代偿,用现代医学解释为,某些器官因疾病受损后,机体调动未受损部分和有关器官、组织或细胞来替代或补偿及代谢和功能,使体内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代偿是人天生具有的应变能力,也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以盈补亏,实现更好的生存。当人体出现代偿妥协之后,就提示我们需要尽快找到病因,消除病因,短时间内的代偿对机体是有利的,可以弥补组织器官已失去的功能,但是代偿只是一种妥协,从根本上讲,代偿是对健康组织器官功能的一种透支,面对致病因素,机体不可能永久代偿,病因不消除,长期代偿势必伤及组织器官,造成新的功能性甚至器质性的病变。

排病经历的的痛苦,是一种生命的因果哲学。是你对身体种下的因,必须承担的果,不可能有一种特效药能一次性解决你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不经历这个痛苦。排病理论是指导“治人”的理论。所谓的“治人”,不仅是对个体的人从整体上进行辨证论治,更是在治病的过程中,对患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

医生最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治人”,而不是“治病”的观念。排病只是一个结果,人体出现排病的原因有几种,一种是被动挨打的排病,比如细菌病毒的入侵,机体奋起反抗,一种是身体状态改善后的主动排病,这里既包括接受正确的治疗方案后带来的身体状态的改善,也包括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改变带来的身体状态改变。

健康有两个标准:一是高能级,二是能量使用得当、耗散适中。所谓的高能级,就是继续水平高,旺盛,能量充足。也就是身体的能量供应良好,储备充足,身体中的能量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拿来用,即以血液、唾液、津液等体液的方式参与身体的循环,维持脏腑及组织细胞的功能,相当于国家流通的货币,促使社会运转正常;另一方面是用来储备,脾胃运化出的精微物质进入血液,肾提取出来,称为“肾精”,储存于骨骼中,表现为骨髓、脑髓、脊髓,相当于国家储备的硬通货黄金,以其来濡养神经,是神经的土壤和根源。

生活起居,饮食等的不规律,会使我们的身体和思想处于“无序”的状态,这里的“无序”即不遵循自然规律,人体使用不当。机体处于“无序”的状态,为了支撑“无序”的生活,机体必然需要调动更多的气血能量才能满足,让原本旺盛的气血能量处于透支耗散的状态,身体就已经不是处于适当的能耗,而是高能耗的状态。

“无序”必然导致高能耗,高能耗必然损伤机体能级,而能量使用得当,必然让机体维持适当的能耗状态,这不仅会减少能耗,让身体处于低能耗状态,还会让阴阳更好的相合,创造高能级。

不健康的人体往往处于以下三种能量耗散不适中的状态,一高能态高混乱高耗散状态,二低能态高混乱高耗散状态,即典型的虚亢,三低能态低耗散状态,即典型的虚症。

治病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增加能级,二是让气血运行有序。能耗适中是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大皮肤”概念,大皮肤除了传统的皮肤概念外,还延伸包括包裹脏腑的粘膜、肿瘤的包裹组织、细胞膜等。

汗法排出致病因素的五种方式:汗法对致病因素排出的方式囊括了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物质形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种方式:一出皮疹,二散气味,三出油、出浊汗,四通过大皮肤的代谢如细胞内外液的交换,五通过肺的代谢如咳嗽,咳痰等。

大部分发热对身体来说是一个“欲火涅磐”的过程,发热后会经历免疫系统或大或小的重建。发热对身体的作用:①扩张作用,打开阻塞。全身血管、细胞、组织、皮肤毛孔扩张,迫使更多毒素被渗透出来,代谢出去;②温散寒湿。身体的寒湿痹阻,在发热状态下得到温化,使这些堆积的垃圾毒素运动起来,被代谢出去,逐步消除;③加快新陈代谢。发热迫使心跳加快,加力,血流变快,推动力变强,新陈代谢加快。

发热不仅是正邪相争过程中出现的反应,也是人体排出致病因素的有力手段,是人体根据自身气血能量情况做出的有利选择,大部分情况下,它同时也是机体免疫力提升的一种结果。当细菌或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很容易复制繁殖,侵蚀人体健康。当人体处于高温状态时,很多细菌和病毒将无法正常复制,大量繁殖的能力被阻断,人体也因此免遭大病。发热是阻断细菌和病毒繁殖的手段,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应急机制。临床试验还可观察到,当人体处于发热状态时,吞噬细胞的活动明显变得活跃,能够更快速全面的清理身体的细菌、被感染的细胞以及损伤老化的细胞,加速致病因素的排出,此外,肝脏的解毒功能也会增强,有利于更多的毒素排出。

判断发热的依据主要是根据阴阳相争的脉象,而不只是体温的高低。日常生活中,除了所熟悉的低烧、中烧、高烧之外,还有一种是“低温烧”。即在排病治疗后不久患者会经常感觉到全身发冷,像在不断冒的寒气,量体温时比正常体温还低,最低的可以到35度,36度,这种现象就会称“低温烧”。“低温烧”是气血能量在脏腑做功的症状。

正气在与人体的妥协产物相争时,一般体内发热的顺序是从脏到腑,再到经络、体表,对应的发热症状,也是从低温烧到低烧,再到中烧到高烧。



本书作者主张,身体正邪相争,正向进攻的发热和正不胜邪节节退守的发热都不能退热,要让身体自然相争。

小儿比成人更容易高烧的原因:未成年孩子因为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加上机体少收受邪气侵犯,体内妥协产物较少,正气充足,大脑接受到体温调节信号后,会调动更多气血能量进行抵抗,出现体温调节升高的情况。

肺脏排出致病因素的三种方式:①呼吸—肺的小排病。肺主皮毛,肺内的结晶度往往与脸色是正相关的关系;②咳嗽,咳嗽是呼吸的极端形式,是肺部的大呼吸。外来有害颗粒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身体,会随气血循环到达毛细血管,这些颗粒到达肺部毛细血管,停留在肺泡中,猛烈的咳嗽会促使肺泡内的血管扩张,使这些颗粒透析出来,通过咳嗽咳痰排出体外。当肺气充足,气血旺盛,人体做出剧烈的咳嗽的反应,一定要将这些颗粒咳出时,会导致血管猛烈扩张破裂出血,导致咳出血的现象,但是此类咳血咳完之后,人体会自动修复。③咯痰,肺的深度排病。人体是一个非常智能的系统,呼吸道中的气管壁会分泌出粘液,一方面润滑器官,尼方面泡户,外界进入的细菌病毒,盐城的义务以及呼吸道内脱落的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组织、细胞炎性代谢物,寒湿郁结产生的集合物等,这些致病因素被粘液包裹住后形成痰。

痰的形成有几种因素:

①肺脏为了保护自己而产生的,如包裹灰尘等异物产生的痰。

②聚液成痰和炼液成痰:脾脏产生的水湿以及身体其他经络脏腑的寒湿传导至肺形成痰,人体的几种火(心火、肝火、胃火)或血液中燥热之性在肺蒸腾,导致津液密度改变,炼液为痰。

③肺内大颗粒物质的堵塞,郁而化热,产生炎症,最后形成包裹成为痰。

④其他脏腑的浊气到达肺脏后,如无法通过呼吸排出,也会与肺内粘液结合形成痰,以期通过咯痰排出体外。

如果在咳嗽出现之初,立即进行止咳治疗,大量的凉性药物和抗生素会抑制咳痰的功能,痰无法排出,久而久之,形成浓痰、硬痰、死痰。同时痰是富营养化的病理产物,含有大量人体蛋白质等成分,细菌病毒从呼吸道进入后,痰就是最佳的寄生体。如果死痰、硬痰长时间堆积在肺管内无力排出,便很容易被细菌病毒寄生,长期郁而化热形成炎症。

如果不能理解机体的意图,继续用抗生素施以止咳、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病灶就会包裹越大,当大到人体无法通过咳嗽的方式排出时,便只能妥协下来,存在于肺内,为了减少这一病灶反复发炎损伤呼吸道,机体便会用一层层的细胞将其包裹,形成肿瘤,若被包裹的病灶含有的毒素毒性比较厉害,便是恶性肿瘤。

肺为娇脏,肺的最佳状态是“清虚”,肺一旦受寒、受热、受燥、受湿,或者吸入粉尘、病毒、病菌、异物等就会引起咳嗽,这是肺脏的排异反应。盲目的止咳,相当于切断了肺脏正在进行的自我清洁工作。盲目止咳,使用寒凉药与抗生素等收敛性药,都会使肺的条达宣通程度受到收敛,降低了肺舒张作功的能力,使肺内血氧交换不利,会加重对肺脏和其他相关脏器的损伤,只有解决了病因,才能够解决咳嗽症状。

心肺之间有两套血管系统,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一套是肺动脉、静脉从右心室发出,伴支气管入肺,随支气管反复分支,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包绕在肺泡周围,之后逐渐汇集成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另一套是营养性血管,叫支气管动静脉,发自胸主动脉,攀附于支气管壁,随支气管分支而分布,营养肺内支气管的内壁、肺血管壁和脏胸膜。

咳嗽,胸腔挤压肺脏,迫使肺脏收缩——舒张——收缩——舒张。而心肺是一体的,肺脏的运动,也带着心脏的运动。这样的运动,一方面让心肺韧性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咳嗽,肺气得以宣通,可增加换气功能,使呼吸更深,氧气吸入更多,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心肺和全身功能。

此种咳嗽时计时在按摩心脏调动心脏功能是一个速效救心的应急反应。本文作者在治疗心脏病时,往往要先开提肺气,让肺产生咳嗽,此时咳嗽是提高心脏功能的一种手段。

肩背是肺的反射区,肺部郁积有寒湿痰,会在肩背反应出来,肺部寒湿太重,肩背就容易堆积垃圾,产生酸痛,麻木等感觉。

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代全身受过,抵挡外邪侵袭,膀胱经受邪之后无法排出的寒湿毒素就会堆积在其循行路径中最便于堆积垃圾的肩背部,使肩背部变厚,疼痛酸胀麻木。五脏六腑在膀胱上有对应的俞穴,脏腑的寒湿邪气,可到达膀胱经,再朝汇于肺,肺通过咳嗽疏通经脉,排出寒湿邪气。

咳嗽是散脏腑,血液燥气的方式。

本书的作者认为,燥,大部分是人体的离经之火,它的形成是因为气血能量循环的有序度下降,导致能量运化燃烧不完全,进而产生浊气和不能被身体使用的热量,表现为燥。

燥的产生主要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摄入高热量食物,但机体运化能力不足,这些高热量的食物不能完全燃烧,产生燥。

②机体受寒或本身就是寒性体质,破坏能量运行的有序度,在运化过程中产生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导致躁。

③摄入寒凉饮食,包括凉药,也会破坏能量优化的有序度,在运化过程中产生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导致躁。

④情绪混乱,也会破坏能量运化的有序度,在运化过程中产生燃烧不完全的产物,导致躁。

咳嗽帮助开肺气,救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当肺气闭阻,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受影响时,便会导致大肠运化乏力,无法运化水谷代谢产物,造成肠道垃圾堆积,形成便秘。治疗时可通过开提废气来促使大肠运转。

咳嗽有时是心脏功能突然减弱,是机体速效救心的方式。

咳嗽有时是因为肾气不足,肾水不济,引水自救的方式。当肾气不足时,一方面吐纳功能受阻,另一方面,肾气不足,肾阳无法蒸腾肾水至“华盖”,肺就干燥产生咳嗽,这样的咳嗽是提升肾气,引水自救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么把自己身体的病“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