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一门课程是关于西方电影与哲学。由此重温了一遍盗梦空间的电影,情节跌宕起伏,各种细小的线索与悬念贯穿全片,而真正这部电影最让人津津乐道,不能忘怀的原因,却是那未知不可确定的结尾。
男主角是一个能够进入他人潜意识(梦境)植入或者盗取某些信息的人。梦境植入的方式极为强大,可以穿梭于梦中梦(影片主角可以进入三层梦境),在突破梦中梦之后,甚至可以到达人类最为原始的潜意识中,称之为Limbo(迷失域)。但一旦困住limbo,意识可能就会陷入混沌,现实与梦境之间将会产生错觉,人们将会执迷于混沌世界,反而认为现实世界才是梦境。
当然作为电影,结局总是要赋予一定的意义,男主角在经历了各种挑战之后,终于回到现实的家中,但剧中唯一能判断当下是现实还是梦境(意识)的工具-陀螺却一直旋转不停止(陀螺停止意味当下是现实,陀螺旋转不停意味着当下是梦境),给所有的观影者一个暗示:我们以为男主角已经回到了现实,但很有可能这个“现实”仍然是他的梦境。
第一次看盗梦空间,当成一部科幻片来欣赏
第二次看盗梦空间,蓦然发现,这是一部引发思考的哲学片
电影的结局,男主角生活在梦境或是现实,这重要吗?
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视角都是从“我”出发,价值也好,观念也罢,对错与否都是站在这个第一人称的立场来看待。现实也好,梦境也好,都是从自我的视角看外界,对于当事人来说,有差别吗?
如果换做上帝的视角来看待万物,除了这些存在我们意识的中的逻辑,喜好,判断之外,万物的本质都是相同的,我们与花,草,木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构成地球,生物的元素超越不了那张元素周期表。
我们认为我们与他人,与飞禽走兽,花草树木不同,对于这个不同下定义的主体,不是人这个生物,而是寄予人肉体之上的“意识”这个东西。当肉体死亡之后,“意识”失去了宿主,又将回归宇宙的最原始之处,只是以我们的认知,不知“意识”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当某一个意识进入一个身体,成为了“我”,与更多意识的有形体“你”和“他”,发生了交流与交换。
在交换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意识圈,在这些意识圈中拥有同样或相似的认知,价值和观念,让个体之间获得既相似又不同的独特性,我们称之为个性或者人格,使得虚无的意识看起来具象化,又能被描述和定义为好或者坏,对或者错。
众生万象,千人千面,不过是最原始的意识所表演的方式,物理世界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梦境同样也是一个载体。载体存在,意识即存在;载体消失,意识即消失。
当我们还能用“我”这个词时,至少说明这个意识是存在的,而且还是鲜活的。
结局中的男主角,无论他是在现实还是想象出来的梦境,都不重要,因为真正的主体-意识还存在,梦是现实的一部分,有梦意味着“我”是存在的。
意识从何而来?
看过一个有趣的说法,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再做阐述。
达尔文说人是从猴子演化而来的,这是从生理构造的角度来说的。
但有人说,人是从不同动物演化而来的,这里的演化指的是意识,有些人的初始意识来自于马,有些人来自大象,有些人来自于狗,当然还有有来自于猴子或猩猩,于是造就了不同性格不同特征的人。比如某些人种的意识来自大象,可能他的记忆就会特别好,某些人种的初始意识来自马,骨子里就会有更多坚韧的品质。想一想自己,或者周围人,身上是不是能找出一些动物性的特征呢。
那么动物的初始意识又是从哪里而来的呢?关于这一点,阐述的比较少。如同世界上第一个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意义,目前仍然是未知的状态。
圣经告诉我们,万物是上帝的创造,人类的存在是因为上帝的存在。
那么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呢?
尽管很多人试图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却没有人能回答。
突然有一个念头,也许上帝是我们一切意识的起源,起初这样的意识很微弱,但是随着生物的进化以及数量的增加,意识开始变得强大,而在宇宙中所存在的意识最终变成了”上帝“-我们称他为造物主。
造物主随着人类意识的发展和进化,本身也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能量。
能量创造了宇宙,宇宙的扩张没有边界,宇宙当下的边界由我们当下的集体意识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