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为李鸿章感到冤屈

李鸿章为何褒贬不一,欣赏的人认为他是洋务运动主要发起人之一为中国近代化贡献极大。

反对者认为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甲午海战失败,导致中华帝国国威沦丧,签署马光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签署辛丑条约,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个人认为李鸿章作为清朝统治200年下诞生的进士,后来成为官僚阶层,维护清朝和地主阶级利益无可厚非,这没什么指责的,至于兴办洋务运动这个贡献极大,让中国工业化有了初始起步,不至于完全处于农业社会。晚年导致甲午战败签署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利益当然要被批判,但是细看当时政治人事,李鸿章连3把手都算不上,名义一把手是光绪皇帝,实际掌权者是慈禧太后,还有恭亲王等满清贵戚远在李鸿章地位之上,李鸿章只不过是汉人杰出代表。这就是清朝统治者高明地方,用一个汉人去代表自己签署卖国条约,舆论也是对李鸿章攻击,我们要理解李鸿章无奈之处。

看一段晚年李鸿章对自己一生评价

李鸿章对自己作为尝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双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我们从李鸿章对自己评价可以看到他晚年懂得自己干的都是皮毛,徒有其表,可以想象李鸿章晚年通过周游欧美列国已经意识到了坚船利炮只不过是西方社会的皮毛,而实际上是政治制度、思想解放才能彻底改造大清这个老大帝国。

我们先看李鸿章生平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即清宣宗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就是先去翰林院学习,然后在授予各种官职,清朝统治者知道光靠读儒家经典圣贤书是治不了国的,必须让他们去了解政府有关部门情况,起草政治文告,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不过当时翰林院可比现在研究生稀奇,比现在文科博士生还稀奇。全国每年进士数量比现在全国博士生更少,按照这个仕途发展,李鸿章一辈子下来最少能混个三品致仕。

太平天国运动让李鸿章成为清朝股肱之臣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领导金田起义,拉开了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清廷统治者猝不及防,清朝武装八旗绿营腐朽,战斗力低下,在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咸丰皇帝一面用严刑重赏来阻止文武百官弃城逃跑,让他们继续为满清王朝效力;另一面努力争取汉族地方地主武装与乡绅的支持,让他们动员本地的宗族势力,建立地方团练,在太平天国占领天京后,清朝在天京大营相继被打垮后,地方团练成为主要镇压力量,其中就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

李鸿章自己有才也靠曾国藩识人之明与举荐

咸丰八年(1858年)冬,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负责起草文书之类的工作,由于李鸿章懒散不堪,经常起床很晚,有一次曾国藩召开幕僚会议,李鸿章几次被叫都不起床,曾国藩喊人叫李鸿章起来,并且告诉李鸿章你不来我们不开会。李鸿章无奈被迫起床参加,曾国藩告诫他说:“我这里讲究一个诚字。”原文是这样的“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

是曾国藩不断磨练了他的毅力,李鸿章文采斐然,曾国藩经常采用他的文章上奏朝廷。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曾国藩发现这个学生李鸿章非常有才,就上报朝廷请求重用李鸿章,李鸿章利用自己在安徽的影响力开始创办淮军。

咸丰十年(1860年),李鸿章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李鸿章不仅参与地方团练有一支自己掌握的武装还与洋人勾结,与英国籍的外聘军官查理·戈登率领的常胜军协同对太平军作战,最终成功阻挡太平军进攻上海租借。

为消灭太平天国贡献巨大,曾国藩攻占南京后,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李鸿章封为一等肃毅伯。清朝汉人最多封为公爵,非常少,还是开国之初封了三藩和施琅为公爵,乾隆后制定公、侯、伯三等都是超品,比一品大臣还稀罕。李鸿章也位列中兴四大名臣之列,这四位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发起洋务运动

江南制造局虽然是曾国藩力主创办,但是李鸿章也参与其中。

1865年5月,在慈禧太后支持下李鸿章与崇厚一起创办天津机器局,当然慈禧此举可是有个小心眼,李鸿章有能力,崇厚是满人,办成了归满人自己亲自掌握,李鸿章毕竟是个汉族地主武装,这就是清廷统治者极端不自信的原因,对待汉人始终又防又用,最后在戊戌变法评价康有为,南迁国都发展工业是“保中国不保大清”,我们现在看来非常幼稚,如果民族极端危机,陷入亡国灭种,中国的幸运是因为离欧美工业国家较远,人口较多,不然和印第安人差不多下场,中国都没了,大清何在。

同治十二年(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

其余洋务企业,如电报局、唐胥铁路、开平矿务局等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均有程度不等的参与

晚年污点

甲午战败与马关条约

甲午战败失败原因有很多,我们列举主要原因。

从武器装备的角度来看,北洋水师当时原有军械普遍陈旧,日本购置了新的大炮

从政治来看,清朝动员能力太差,日本举国以清朝为敌,全国上下节俭,开战初期,明治天皇甚至将御驾前往离朝鲜半岛最近的地方督战。

战争中当然也有李鸿章保船避战的原因。

战后的马关条约,李鸿章明知自己签了一定遗臭晚年,却还是顾全大局,如果是我们普通人打死也不去,也要保全晚节。

当年秦桧卖国与谋害岳飞,实际上主要是高宗,不排除秦桧也起了非常坏的影响,但是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宋高宗免于后世唾骂。秦桧享受铁俑被后人唾弃与那句“人从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永远被后人责骂。但是近代思想解放,清朝实际当家人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为了自己做寿挪用军款,纸醉金迷,过着奢侈生活,已经被历史教科书批判。

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导致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是戊戌政变,慈禧囚禁光绪皇帝于赢台,想要废黜光绪,以光绪帝名义诏书,称其不能生育子嗣,想要立溥浚为太子,废除光绪帝,遭到同情光绪的各国公使联合反对,慈禧太后对西方列强仇视至极,在愚蠢官员的怂恿下信任义和团。义和团做大后盲目排外导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带着光绪逃往西安。

李鸿章留在京师主持大局,实际上他不是一把手,还有庆亲王名义一把手。

李鸿章签署《辛丑条约》可见他是多么无奈。


我就用泾渭分明来区分李鸿章1894与1894后的晚年吧

小编个人看法

签订《辛丑条约》也是李鸿章晚年重要污点之一,但是李鸿章死后慈禧评价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有多无奈,只能在主子的允许范围内办事,终究是个裱糊匠,有清一代中心名臣也不过如此。

美国总统格兰特称李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这四位分别是中国李鸿章、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宰相俾斯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为李鸿章感到冤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