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戏曲情结

        今天早晨7岁的女儿在卫生间洗漱,突然间哼唱起京剧《定军山》中老黄忠的一段唱腔:“这一封啊书信来的巧,天助黄忠成功劳……”先是一惊转而一笑,放下手中的书仔细聆听着稚嫩的“胡生”唱腔,一段下来竟能完成十之七八,令我不禁莞尔。这段戏是我从抖音上偶然刷到的,感觉不错便想粗学下,闲暇时偶尔哼唱两句,没想到居然女儿也学会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熏陶?看到眼前的女儿便联想到了儿时的自己,也勾起了我烙在内心深处的戏曲情结!

        现在的年轻人提起戏曲总是觉得那么的遥远和陌生,好像戏曲应该是几百年前那个封建社会的东西。我可能是现在喜欢戏曲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轻人之一了。我的戏曲情结来自于姥姥的熏陶,姥姥是位地道的农村老人,在那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每年三月三兴隆山庙会的时候看一场大戏是她一年中最开心的事情了。从我记事的时候起,每次看戏姥姥都带上我,这一带就是十数年,我也从开始凑热闹到逐渐喜欢上了戏曲。我的老家在承德,在我们家乡流行的有三大剧种:评剧、京剧和河北梆子,其中评剧和河北梆子最为普遍。直至今日我依然只喜欢这三个剧种,对别的剧种根本不感冒。

        姥姥去世许多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中已经淡了许多许多,唯一清晰的是那一老一少的两只牵在一起的手。感谢戏曲,感谢姥姥!

        长大了我终于明白了戏曲不光光是优美的唱腔、华丽的服饰、瑰丽的动作,戏曲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与智慧的延伸。现在我的电脑中收录了许多名家名段,闲暇时信手拈来,哼哼便能乐上好久,或随梅兰芳翩舞虞姬歌,或跟程砚秋幽吟武家坡,畅游古今,好不自在。意到浓时,气运丹田,舌抵牙膛,一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冲口而出,直翻几个音阶,虽说唱得不怎么样,但心里这口气是出来了,那感觉怎一“爽”字了得,气顺了,这精神头儿也就足了,整个过程都是在一种自娱自乐中得到的满足。咱这个享受没有球场暴力,没有歌迷骚乱,怎么乐也全在一人,与他人无关。有的,至多也就是偶尔“婉转"把戏腔唱,惊得媳妇直呼: “有毛病啊,别发噪音! "仅此而已。

        戏曲在如今这个社会已经无法恢复其娱乐界的主流地位,自然成为城市深处的精神状态。老实说,我喜欢这种极端的感觉。偶尔看完一场大戏后从大剧院的大门踏出,一腔的柔肠百转或热血沸腾,便硬生生的游走在这个鬼魅城市的霓虹底下,亦或就在那个瞬间突然生出一种颓废来,两种极不和谐的情愫,搅得人恍如隔世~

        时代已无力撑起那片辉煌,对于它和他们的隐没自然是叹惜的,可是我能做的似乎只有欣赏,欣赏它和它们……

                                  2020年3月21日23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戏曲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