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什么是减法知识?】

减法认识论在于消除我们认为错误的东西。鉴于我们今天所知的知识可能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今天认为是错误的知识则不可能变得正确,至少不那么容易,因此,通过减法获得的知识远远比通过加法获得的知识多。

减法知识也是一种杠铃模式,而且它是凸性的。了解什么是错的会给你带来强韧性,不了解则带来脆弱性和投机性。

【为什么说少即是多?】

1、在有些领域,罕见事件(或好或坏)起到了不成比例的重要作用,因此,关注如何利用此类罕见事件或如何避免其发生将大大地改变风险值。只担心“黑天鹅”风险,就是生活中“少即是多”的应用之一。

2、大部分问题对不可能有一个容易识别的原因,但往往会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解决方法是可以立即识别的,有时直接就能看出。

3、现在,许多事情正逐渐从80/20变成更为不均衡的99/1,对系统进行1%的改善可以降低99%的脆弱性(或增加反脆弱性),只需几个步骤,很少的几个步骤,并且往往是以极低的成本,就能使事情变得更好、更安全。

4、在一些领域,问题和解决方法被简明扼要第归纳为一个启发法(经验法则),即寻找3个重要特征,其他的问题被认为无足轻重。比如在房地产领域,3个重要特征:选址,选址,还是选址。

5、“少即是多”可以作为决策的一种辅助手段。比如,如果你做某事的理由超过一个,那就不要做。必须做的决定不需要一个以上的原因。就如法国军队拒绝以一个以上的理由请假。

6、定投人生课堂的价值观也体现了“少即是多”的理念。读书、健身、投资、帮朋友、陪家人,要求简洁,但却可以全方位增强我们的对脆弱性。

【如何应对新事物狂热症?】

在大量技术驱动型的现代化事物的包围下,人们更为关注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而非共性,会迅速厌倦所拥有的东西,不断寻找升级版,对新事物的这种过度追求即为新事物狂热症。

人们购买新产品,最终又对其失去新鲜感,并期待购买更新款产品的冲动被称为“跑步机效应”。

1、工业产品往往深受新事物狂热者的喜爱,而艺术家的作品很少产生跑步机效应。

2、政府官员对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新事物狂热症严重破坏了自然秩序,带来了不自然的压力,扭曲了城市生活的体验。现代主义结构趋向于光滑有序,完全脱离了分形结构的无序。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让其中的城市或楼房,以自然的方式发展,而且现代技术也可以让我们能够与大自然融合,比如落地窗。

3、将时间作为噪声的清洁剂,来应人们对图书、科学成果、科学家的新事物狂热症。以林迪效应为指导,已经流传10年的书将再流传10年;流传了2000年的书还将流传更长时间;而刚出版一年的图书通常是不值得一读的。对于科学成果,应该为“流传百年以上”的成果设奖。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而对于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感想:

这是文中对林迪效应——一个奇妙的效应——的一个诠释。

前半部分符合常识,容易理解,我们平常见到的有生命的个体都符合,而后半部分是有些反直觉的,与我们一般的认知不太相符。

当然,“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是有定义的,这一类事物在本质上是富含信息的一类事物。文中举的例子对我们的理解很有帮助,比如特定的汽车个体肯定是会消亡的,但汽车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时间是非常长的;再比如每个人是会死亡的,但人类作为基因代码的部分则长久存在。

林迪效应反映了某些事物 “越活越年轻”的一种特征,用本书的观点来讲,就是这些事物具有反脆弱性的表现。我由此想到的是:中国古老的智慧(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的思想和论著)、名胜古迹(比如长城、兵马俑、故宫、大运河)都属于具有悠久的历史,预计未来也会长久存在的事物。

现代的科技突飞猛进,变化日新月异,身在其中,我们被喷涌的新兴事物包围,甚至淹没。面对“新”,我们常常是应接不暇,对于“旧”,我们早已无暇顾及,或有心却无时间无精力。如果再抱有一种对旧事物“老古董”,甚或“糟粕”的偏见,某些百年千年的智慧集聚会因我们的漠视变得脆弱,慢慢消亡……

所以,对新事物尝试却不狂热,对旧事物敬重也传承,也许这个世界能够因此变得更强韧。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