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天生德于予章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集注》

魋,徒雷反。○桓魋,宋司馬向魋也。出於桓公,故又稱桓氏。魋欲害孔子,孔子言天既賦我以如是之德,則桓魋其奈我何?言必不能違天害己。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

《论语或问》

恭父问:“‘必不能违天害己’,不知当时圣人见其事势不可害己,还以理度其不能害耶?”曰:“若以势论,则害圣人甚易,唯圣人自知其理有终不能害者。”

问:“‘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既如此说了,却又微服而过宋者,乃是天理、人事之交尽否?”曰:“然。所谓‘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若知命者,便立乎岩墙之下,也何害!却又不立。而今所谓知命者,只是舍命。”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14.38)

乐正子见孟子,曰:“克告于君,君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来也。”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论语新解》

天生德于予:德由修养,然非具此天性,则修养无所施。孔子具圣德,虽由修养,亦是天赋,不曰圣德由我,故曰天生。”

桓魋:宋司马向魑,宋桓公之后,又称桓魋。《史记》:“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速矣。”孔子作此章语。

其如予何:犹云无奈我何。桓魋纵能杀孔子之身,不能夺孔子之德,德由天生,斯不专在我。桓魋之所恶于孔子,恶孔子之德耳。桓魋不自知其无奈此德何。既无奈于此德,又何奈于孔子。弟子欲孔子速行,孔子告之以此,然亦即微服而去,是避害未尝不深。然避害虽深,其心亦未尝不闲。此乃孔子知命之学之实见于行事处,学者其深玩之。

按此章乃见圣人之处变,其不忧之仁,不惑之智,与不惧之勇。子贡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盖实有非言辞所能传而达,知识所能求而得者。学者当与文王既没章在陈绝粮章参读。

先生说:“天生下此德在我,桓魋能把我怎样呀!”

《论语注疏》

包曰:“桓魋,宋司马。天生德者,谓授我以圣性,德合天地,吉无不利,故曰其如予何。

[疏]“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正义曰:此章言孔子无忧惧也。案《世家》:“孔子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速矣’。”故孔子发此语。言“天生德於予”者,谓天授我以圣性,德合天地,吉无不利,桓魋必不能害我,故曰“其如予何”。


目录

上一章 7-21 三人行章

下一章 7-23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7-22 天生德于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