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说老子》第八章(1):上善若水,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忏悔?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

㊣与,善仁;言,善信;

(待人善于真诚、仁爱,说话善于格守信用。)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没有错误。)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与译文)


【第一句、第二句】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就是说:

人性向上,水性趋下;人性趋利避害,水性趋“害”避“利”。

换句话说:

人性总是趋向于——争。

2、

1884年3月10日,年近六十的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反省道:

“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就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就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写这么一段话呢?因为就在那一天的早上,佣人整理家务时不小心打翻了一个墨水瓶,他看到自己的心爱之物顷刻间摔成碎片,怒不可遏,恶狠狠地训斥了佣人一顿。结果晚上入睡之前,托尔斯泰习惯性地照了照镜子,突然发现自己有点面目可憎。于是回想起了白天时那个盛气凌人的自己,为什么要为了一点小事就愤怒的指责别人呢?

他思来想去,归根结底是为了一个字:

争。

从事情的角度看,似乎是在争谁对谁错;但如果从人的角度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是在争谁愚笨谁聪明。所以为了一件小事而发怒的人从表面上看是在证明:

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但从本质上来说,其最根本的动机是在证明:

我是聪明的,你是愚蠢的。

否则的话,人类怎么可能伟大到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3、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争”就好像是一种思想上的病毒。凡是感染者,最终都无一例外的会变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曾经有一位学生问“哲学之祖”泰勒斯

“如何才能过上理性而崇高的生活?”

泰勒斯回答了一句话:

“不要去做你讨厌别人做的事。”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的内核梳理一下, 其实就等于说:

“不要成为你自己所讨厌的人。”

4、

1961年12月17日,在巴西的尼泰罗伊市发生了一幕人间惨剧当天晚上北美大马戏团正在演出,突然帐篷被人点燃,热闹的剧院立马变成汹涌的火海。三千多名观众惊慌逃窜,现场一片混乱。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一个农民突然站起来大声喊道:

“男人们不要动,让孩子先跑!”

他喊罢便坐回到在椅子上,岿然不动。大火被扑灭以后,人们惊讶地发现:

现场竟然有三十几个男人都集中端坐在椅子上,被大火吞噬了生命。

据报道,这一次举世震惊的火灾事故一共有503人遇难。不过,有一点可悲的是:

死者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儿童,这还不包括妇女与老人。

5、

这个新闻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或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以“绅士”自诩,以“君子”自谦。开口必称“尊老爱幼”,言谈必说“女士优先”。可如果有一天真正遇到紧急状况的时候,我们未必就不会变成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但是我们不要忘了: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永远不会活成自己所讨厌的样子。

他们总是“利而不争”,总是“处众人之所恶”。他们为了老弱妇幼的生存,情愿将自己置于死地。他们才是真正的“上善者”,他们的行为才是人类最高级的善。在老子的眼里,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几于道”。

6、

最后,我们需要再探讨一下关于“善”的含义,“善”这个字其实目前在甲骨文当中还没有被确切的找到,虽然有几个疑似的字,但学术界尚无定论。不过稍晚一些的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即“金文”)上明白无误的铸刻着“善”这个字,如下图:

显而易见,金文的“善”字是个由三个部分组合而成的会意字,上面是一只“羊”,下面两侧是两个人的嘴,也就是“言”,合起来就是“誩”[jìng]。

“誩”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言说。言为心声,所以可以引申为“表达想法”的意思。

那么当你得到一只羊的时候,会表达什么想法呢?当然是高兴,赞美,而且是连连称叹,甚至连其他人也一起跟着你称叹,这就叫“羊誩”,这就叫“善”。

所以“善”这个字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利益的妥善分配”,也就是能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合情合理的配得上自己的蛋糕,而且大家都绝无怨言,纷纷交口称赞。

所以,“善”也就引申出了“善于”的意思。

从小处讲,是指一个人善于恰如其分的实使用技能;从大处看,是指一个人善于恰如其分的分配工作或利益。也就是说:

善,既是“善良”,同时也包含着“善于”。

因为最高级的善良一定是善于使用“做好事”的技能,然后“分配好”每个人的利益,于是,人们交口称赞之后给这种高明的行为起了一个温暖的名称叫做“善良”。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讲“善”解释为“义美”的意思,所以古人对一件事情表示赞同和满意的时候会说“善”。

由此可见,“上善”就是“最高的善”,而“最高的善”必然是最高的“义”最高的“美”,所以老子才会在此章一开篇说“上善若水”,然后紧接着具体论述“善”的表现,于是就有了后文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那么这七个“善”究竟是怎么表现的呢?我们下一节展开论述。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你好!欢迎来到新统国学的世界,这里是当代人的国学院!我是紫侠狼,一个立志复兴传统文化的90后,研究《道德经》十四年,累计读书2.5万小时,目前正在全网连载《酷说老子》,每天更新,预计全书120万字。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会竭尽全力,不做任何保留,秉持“用科学开释国学,以新统承继传统”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帮你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理论壁垒,用我十几年来搭建的知识体系为你架构一条通往《道德经》的天梯!

你可能感兴趣的:(《酷说老子》第八章(1):上善若水,托尔斯泰为什么要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