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助推建筑工地智慧化转型升级

 

  “智慧工地”是在互联网思维中孕育的新兴产业,其服务于建筑施工的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施工现场监管、规范施工作业行为、监测材料质量、监测机械设备运行状况、促进文明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管的最佳方式。

  2018年,JGJ/T434-2018《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的实施,为“智慧工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吸引了不少软件服务商进入这一领域,然而企业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和产品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近日,《中国建材报》记者了解到,在中关村有一家企业正在用制造业的“工匠精神”为“智慧工地”的发展赋予新的能量。

  自己做硬件,消灭用户痛点

  在“智慧工地”领域,大部分企业是带着互联网基因的软件服务商,他们采用“自主开发软件+外购硬件”的经营方式,迅速进入行业。而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用友产业园的共友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共友时代)却走了一条“自主开发软件+研发生产硬件”的独特道路。

  谈及“自己做硬件”的初衷,共友时代创始人陶斌辉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关于自主研发生产硬件的考虑,是因为当时我们看到了建筑工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痛点,就研发了第一台‘塔机监控’设备。该设备成功解决了塔机司机在操作塔机运行过程中面临群塔干涉、碰撞的问题。之后,随着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共友时代慢慢拓展了围绕人、机、料、法、环的硬件产品线。自主研发生产硬件其实在成本上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因为硬件会很占资金,很多企业并不愿意这样去探索,但我们一直抱着‘打造精尖端产品,助推建筑行业信息化’的企业使命感,就一直坚持研发投入。”

  据了解,共友时代的前身是黑龙江共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优势,2006年,共友时代就在黑龙江建立了生产基地,进行硬件的研发和生产。2014年,共友时代落户中关村产业园,开始在软件和平台建设上发力。目前,共友时代已经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创意产业园重点支持企业。

  共友时代市场经理黄文艳向《中国建材报》记者介绍,共友时代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平台的开发,在北京、哈尔滨建立了“智慧工地”相关的研发中心,并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立实验室。共友时代自主研发的智能硬件产品,对于用户降低成本消耗,以及产品质量、后期维护也有更多的保障,再者自主研发的硬件产品扩展性高,方便用户灵活对接其需求接口。

  “自主研发生产硬件确实从硬件和维护等方面对客户的利益更有保障,因为更了解产品、也能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同时共友时代自有硬件开发团队,能够在原来的产品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优化、改进,这是其他通过外采硬件集成至平台的企业无法比拟的。”黄文艳说道。据介绍,共友时代的部分智能硬件已经实现了芯片的自主制造。

  聚焦信息共享,打造三大平台

  据黄文艳介绍,共友“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以“智慧工地”云平台为核心,基于“智慧工地”云平台与现场多个智能硬件子系统的互联,实现现场各类工况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通过接入“智慧工地”云平台的多个子系统板块,根据现场管理和实际需求灵活组合,实现一体化、模块化、智能化、在线化的施工现场过程,全面感知、协同工作、智能分析、风险预控、数据共享、互联互通等业务,全面满足建筑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的业务需求,智能化地辅助项目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同时促进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转型升级。

  面向政府监管部门,共友时代搭建了“共友i-建管智慧工地云平台”,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数据格式、数据接口,整合各监管系统、各智能硬件的监管数据,做系统化的统计分析;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的建设工程行业动态、项目动态、质量安全管理动态、绿色施工动态及企业动态等工程信息,实现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提高监管效率、辅助科学决策。

  面向施工企业集团,通过“共友i-建造智慧工地云平台”,联动“共友i-工地智慧工地云平台”获取各施工项目数据并集成至此平台,为企业集团管理者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的施工过程信息,并提供针对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互动平台,实现降本增效。

  面向项目工地,通过“共友i-工地智慧工地云平台”,集成智能硬件+APP采集的工地人、机、料、法、环各关键要素数据,为项目管理者提供数字化、可视化的项目施工过程信息,提高效率、更有效的预防风险、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智慧工地’是一个具备生命的感知体。经过几年的摸索,共友时代在生产、施工过程中,以施工现场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呈现化、智能化为关键,专注于建筑工地信息化领域,为建筑工地提供施工现场人工、材料、机械和现场环境的信息一体化‘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为建筑企业集团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一站式、全过程的智慧监管一体化平台,助力科学决策、提升监管效率。”黄文艳表示。

  组建自有队伍,促进智慧化施工

  在智能硬件和软件平台的研发之余,共友时代还组建了自己的工程师队伍,加强纵向服务的能力。

  黄文艳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运营安装方面,一些设备的安装调试需要相当的专业度和培训,如果是纯外包找的工程师队伍,无法满足快速安装的需求,这恰恰是共友时代对用户的一种专业服务承诺。公司自有的工程师队伍随时待命,保证客户提出故障报修后能立即响应,驻场维护工程师会立刻赶往故障现场,进行故障排查。”

  共友时代基于在建筑工地信息化领域十余年的专业经验,依据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逻辑,深度结合国内建筑工地施工现场信息化发展需求及自身工程师队伍的优势,成功推出“智慧工地”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应用的具体体现,以信息的互联互通为支撑,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

  据了解,为了促进“智慧工地”领域的规范发展,共友时代参编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434-2018),并已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作为“智慧工地”领域第一部行业标准,标志着建筑施工信息化正式拉开序幕。

  在“智慧工地”领域,共友时代的发展路径十分独特。他们放弃了“短平快”的挣钱思维,自主开发软件、自主研发硬件、组建自己的工程师队伍,比其他公司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理解用户,解决用户的痛点,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共友时代独树一帜的经营方略,为互联网思维中“智能工地”服务商,找到了“智能”和“制造”的最佳结合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制造”助推建筑工地智慧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