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问西东》,想谈点东西一一影评

尽管在看电影《无问西东》之前,各种的好口碑,好评,朋友推荐,但看完影片后,我原始的观影感受告诉我,影片有些令我淡淡地失望。除了部分情节的确令我动容外(比如当陈鹏发现王敏佳没死,两人相拥而泣)我没有那种被扎扎实实地打动,深深切切地震撼的感觉,为何?个人以为影片存在以下几点瑕疵:

首先,影片的结构叙述存在硬伤。我觉得影片追求一种散文诗的架构,几代人,几种不同时空穿插交织,以小见大地展现名校百年来的精神史,导演的奇思妙想,令人叹服,只是觉得她分寸的把握欠妥,太过散,几种不同时空、几代人的勾连,大部分通过旁白来完成,(比如张果果父母与李想之间的关系)显得简单生硬,与其精致地去打造那些琐碎的细节,不如花功夫把影片结构的勾连处理好。因为这是影片更为重要的部分,好比人的骨胳脉络。

其次,几位主演演技水平的不平衡,造成的不合谐。吴岭澜、沈光耀、陈鹏、王敏佳、张果果这几代清华人精神历程、气质风貌的确不同,但我显然在这不同中看出各位主演演技水平的高低,比如张果果这一角色设定要求外在动作戏少,内心动作戏多,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从头到尾一张无表情的酷帅的脸,我看不出有什么细腻的表现;还有黄晓明饰演的陈鹏,在章子怡光芒四射的演技映衬下,他似乎更像MTV的男主,在他阳光招牌的笑容中我并未感受到多少丰富的情感、深厚的内涵。我以为主配角只有戏分多少的区别,不应有演技高下之分,而这部影片给我的观感的确有这种不合谐感。

再次,影片过于追求细节的真实还原,精雕细琢,以致显得造作不自然。比如影片中王敏佳跟随陈鹏避难的那个云南偏远的小村,村民竟然会用美声唱民族歌曲,据说这是根据历史真实还原的,可是影片应是文学艺术的再现,而不是历史考古的复原,不能为了真实而真实,即使这一细节再真实,如果与影片中的环境不相谐,还原又有什么意义?也许有人会说影片是为献礼清华大学一百周年而拍的,有些细节有些场景需要复原需要纪实,那我觉得这可以通过纪录片去表现,毕竟导演并未将这部影片定位为纪录片。

当然,这部电影有许多其他的亮点,导演是位才女,既有才气,又曾专门赴美深造,学习电影导演专业,不说其他,敢于用商业文艺片手法去表现百年名校发展史这一严肃庄重的题材,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尝试。

虽影片有上述仅代表我个人观点的种种不足,仍是瑕不掩瑜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无问西东》,想谈点东西一一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