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塔在长高

小溪塔,夷陵区政府所在地,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顾名思义,小溪塔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地方。现实应该说更精彩,长江支流黄柏河穿境而过,潺潺流水仿佛它的血液,周而复始往东奔去;河对岸的森林公园山顶上新修的至喜楼,像一座宝塔把小溪塔的意境补充得完美无瑕。细细端详,小溪塔犹如小家碧玉,细眉细眼,笑容更是蕴含了古典的纯净和现代的时尚。说她娇小,既无码头又无机场,十来分钟便能看尽小溪塔的花;说她妩媚,既有青山又有绿水还有蓝天白云,斜风细雨中不想归去;说她原生,高楼和民居相伴而立,交响乐旁喇叭丧音和谐共处;说她蓬勃,传统产业正孕育新型的前沿科技的新生动能。尽管小溪塔迈入城市尚属青年,可成长的势头喜人,令国人为之瞩目,骨架也越来越大,体格也越长越高,品位也越来越高!

缘于区位优势,靠近三峡大坝,濒临西陵峡口,小溪塔就像卯足了劲,开始抽条,往上直冲。以前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无论大街还是小巷,均是八层以下的低矮房屋,电梯几乎排不上用场。此去经年,可谓脱胎换骨,回眸过去,已是旧貌换新颜,前后判若两地。临街的高楼拔地而起,似乎要采撷白云织围巾,摘下星辰做头饰。楼高,占地少,土地的利用率倍增,城市的韵味愈来愈浓。在人们的印象里,鳞次栉比的高楼、笔直宽阔的大街、南来北往的汽车、摩肩接踵的人流、灯红酒绿的夜晚,才是城市的氛围与特征。小溪塔的主体原是个村子,有名的老街可以折射她的发展印记。老街早已老去,棚户区和集贸市场占据了大部。夷兴大道是小溪塔的主要动脉,街道两旁的高楼仰天长啸,呼唤老城的崛起。东湖大道是与夷兴大道垂直交叉的又一动脉。崭新的发展大道后生可畏,不仅宽阔笔直,两旁更是高楼林立,欲与天公比高。小溪塔的骨架拓展,身材也变得挺拔修长。涵盖红卫、渔业、梅子垭、黄金卡村的大部地盘,身体愈发壮实肥硕。骨架拓展,市民增多,高楼应运而生。既是需要,又是延伸,从地面向空中延伸。既有大地母亲赋予的力量,又有普罗米修斯送来的火种。向上,拓宽视野,启迪思维,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街道变宽,临街大楼高耸,越过百尺,伸手可摘星辰。这已不是街景,随处可见。人口城镇化的主阵地是县城,小溪塔原本就是县城,常住居民已逾十万。人多地少就只能向空中发展。在高楼上办公,俯瞰大地的气势显而易见。在生活区,住宅楼也在长高。往空中盖,商家能降低成本,赚取更多的利润。住惯了农家小院的市民,也争相涌进了高楼,好像不住高楼就不是城里人。我却相反,虽蜗居在高楼里,向往的却是独门独院的小房子。房前屋后,种上各式鲜花,春天在花丛中流连,夏天吮吸花香,秋天躺在花下数星星,冬天盼望着白雪的打扮。住进高楼,意味着与外界隔绝,封闭内心世界。小溪塔长高,与毗邻宜昌市主城区不无关系。城市饱和,只能向周边辐射。这些年来,小溪塔的房子越盖越多,一栋高过不一栋,跟赌气似的。当然,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住宅楼长高,寓示着文化需求的增加。


楼盖高了,撑起了小溪塔的体格,就像发育中的少年,一天一天往上长。楼高是外在的体形,内涵丰富,品位提高,文化繁荣,文明程度提升,才是真正的长高。棚户区改造,改善基础设施,修建公园,文明城市创建,文化惠民,润泽心灵,小溪塔的形象正崛起于西陵峡口,黄柏河畔。晨曦初露,健身的市民就已活动开来;在富有节奏的洒水声中,环卫工人开启城市美容之旅;身着制服的警察忙着在校园门口疏导交通,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安全态势。走进机关、服务大厅,热情亲切的工作人员会为前去办事的市民解惑答疑。校园里,书声朗朗,求知若渴。市场里繁忙一片,各类商品琳瑯满目,应有尽有。作为县城一样的区政府所在地,骨架拓宽,高楼林立,直冲云霄,文化浸润,品位提升,文明程度提高。小溪塔,挥一挥衣袖,在云中歌唱,歌唱,在星辉斑斓中放飞梦想。回眸一笑,真的长高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溪塔在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