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本正经的“蒙”不如全部选B?

2001年9月11日,双机撞击纽约世贸大厦,举世震惊。

事发当天,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说:今天美国看到了魔鬼。

小布什没有说谎。

这是当天有人拍下的一张倒塌前世贸大厦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没错,这就是传说中的“911魔鬼之脸”!

美国被诅咒了?流言四起。

这里需要谈到人类大脑在认知世界的方式: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识别?

当我们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接受到的信息首先会在大脑长期记忆的信息库中进行匹配,只有匹配成功的信息才可以被理解。

就像我们看到这张照片,大脑潜意识会对收到的照片信息进行匹配识别,而这张照片刚好跟记忆中撒旦魔鬼的脸的模板相似,然后大脑发出指令:这哪是浓烟啊,这分明是魔鬼撒旦的脸啊!

这就是典型的模式识别。

试想,假设这个世界根本没有流传的撒旦魔鬼的样子,你看到的不过是浓烟而已。

模式识别在人类的进化中功不可没。

人类祖先的生活环境恶劣,模式识别帮助主人在最快的时间里发出警告:那里是毒蛇、这里是猛兽、那个形状的果实有毒…从而提高人类的生存概率。

但模式识别一直都在影响着你我认识世界的行为。

网络流传的读书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跳读、泛读、略读等等。

这些读书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最多的书。

曾经,我也是不断的买书,先把书柜填满,然后是快速的阅读,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

但每次我站到塞得满满的书柜前时,那些读过的书既熟悉又陌生:这本书我好像读过,只是读过而已,书柜要比自己的内心充实的多。


快速阅读中,一页页快速的翻书,除了标题比较抢眼外,自己只是在密密麻麻的小字中间接收到一个个熟悉但彼此分离的成语、词汇或字,而且越熟悉的词汇越容易进入自己的大脑,然后这些零散的信息元素会自由组合,组合后的内容就是“自己以为的书的内容”,而不是书本应该呈现的样子。

而那些自以为读的书的内容跟魔鬼之脸有区别么?就像看世贸大厦的滚滚浓烟一样,看到的不是浓烟,而是藏在自己内心的魔鬼的样子。

眼见不为实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快速阅读这件事上,比如,考场上选择题一路选B,要比自己似懂非懂的“蒙题”得分要高。

因为你是在靠模式识别来做题啊,看题干看不懂,就看看选项跟自己记忆资料库进行匹配,而内心的对照模板本来就是错的,还不如一路选B来的靠谱,反正一张卷子总要有几个答案是B。

两条建议:

正确的读书姿势只有一种:只字不差的阅读。

正确的蒙题策略就是全部选相同的选项。

关于如何跳过“模式识别”这个坑?

只字不差的阅读。时间大浪淘沙见好书,真正值得读的书其实不多,所以,能读的书当然要逐字逐字的读,读懂悟透。

眼见不一定为实,看到的东西多打几个问号。那些你看到的知识焦虑是真的么?大部分人听《得到》、喜马拉雅、蜻蜓,买《得到》等“知识服务商”推荐的书和课程,买的是书还是知识焦虑的解药?支付的是人民币还是“智商税”、“认知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一本正经的“蒙”不如全部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