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
目前市场上数字货币有两大主流,一类是各国央行相继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承担着法定货币职能;一类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更多被视为可投资数字资产。
周小川称,不管数字货币还是数字资产,都要为实体服务。市场在推进数字资产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数字资产对实体经济的好处是什么?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两者的区别在于,央行的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起,承担着法定货币职能;而比特币等加密资产更多是一种可投资数字资产,并不能看作是由央行发行的有储值功能的货币。考虑到加密货币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能否更好承担投资功能还有待商榷,这也是各国关注的重心。
央行数字货币,承担着法定货币职能。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新闻不时映入眼帘,加上数字人民币的加持,这个原本有些陌生的概念已经开始真真切切走进人们的生活。
数字人民币,又称中国央行数字货币,CBDC(央行数字货币)、DC/EP(中国法定数字货币)、e-CNY(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即商业银行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
2020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人民币研发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由此明确了数字人民币“四地一场景”(“4+1”)的试点安排。
经过多年的研究,数字人民币终于开始面向公众推广,主要形式就是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
2020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人民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通过抽签方式将一定金额的资金以数字人民币红包的方式发放至在深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社会公众可持发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在有效期内至罗湖区指定的商户进行消费。这是数字人民币的第一次试点。2020年12月,苏州发布消息将向符合条件的苏州市民发放2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10万个。2021年2月6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围绕冬奥消费全场景,主办了“数字王府井,冰雪购物节”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
2021年2月,成都市也组织开展成都“数字人民币,红包迎新春”活动。通过预约报名,抽签发放红包的方式,向中签人员发放约20万份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位中签用户将收到178元、238元两档红包,通过随机摇号抽取确定金额,总金额为4000万元。
从深圳、苏州到北京、成都,四地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金额已达1.5亿元。从用户参与热情来看,后面几轮的用户参与数比第一轮均出现较大增长。
以北京为例,活动共有超过252万市民预约报名,中签率仅为1.98%。
从应用场景来看,数字人民币从最开始的商超、加油站等纯线下场景开始扩展到“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场景覆盖。
从使用方式来看,“扫一扫”和“碰一碰”是主要两种近程支付方式。“扫一扫”使用的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二维码支付方案,是一种近程在线支付方式,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APP扫描商户二维码或者出示付款码,可轻松快捷完成相关支付,可以在线进行也可以离线进行,但要求手机必须安装数字人民币钱包。
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开展的卓有成效的战略合作。2019~2020年,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商汤科技、哔哩哔哩、字节跳动等十余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机构覆盖兑换流通各个环节且均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企业。
当然,数字人民币的研究和推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和布局,也需要参与其中的企事业单位精诚合作,共同解决其中的难点、堵点和卡点。
数字人民币的几次试点已经拉开了数字人民币应用的大幕,支付场景已基本实现日常生活的全覆盖,一个新的支付生态正在逐步形成,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里程碑的诞生。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更多被视为可投资数字资产。
加密货币是一种使用密码学原理确保交易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而创造的交易媒介。加密货币也是数字货币的一种。比特币在2009年成为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这之后,数种类似的加密货币被创造。它们通常被称作Altcoins,基于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与依赖中心化监管体系的银行金融系统相对。
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的性质源自使用分布式账本的区块链技术。
所谓区块链是用分布式数据库识别、传播和记载信息的智能化对等网络。中本聪在2008年,于《比特币白皮书》中提出区块链概念,并在2009年创立了比特币社会网络,开发出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
区块链共享价值体系首先被众多加密货币效仿,并在工作量证明上和算法上进行了改进。随后,区块链生态系统在全球不断进化,出现了首次代币发售ICO,智能合约区块链以太坊等。
加密货币在发行方式和监管模式上区别于传统货币,有其自身优势,这些优势更是传统货币无法拥有的。
首先,加密货币在交易过程中采用的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本身是一段代码,便于交换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金钱、内容、财产和股票。智能合约交易过程中最区别于传统交易的就是“去中心化”——不需要经过银行等机构的中间人服务。
其次,加密货币衍生的区块链技术在交易准确性和缩短结算时间上相较传统货币具备明显优势。
再次,转移资金一直是一个漫长而昂贵的过程,特别是涉及跨境支付。区块链技术不仅使跨境支付过程更快更简单,还可以降低成本。
还有,区块链是目前最安全的技术之一,由于它没有采用中心库式的储存方式,所以比起传统的中心化支付方式而言,其数据库不容易被篡改和攻击,自然更加安全。区块链财务规划和验证交易的明确流程决定了它的安全性。从医疗保健巨头到银行,绝大多数公司都希望将区块链这项技术运用到公司的安全保护中去。
鉴于加密货币的诸多优点,人们越来越多开始投资加密货币,于是做加密货币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当然其中自有翘楚,更不乏泡沫。
当今大火的加密货币首当其冲的就是加密货币的“第一币”比特币(Bitcoin)。比特币(BTC)是第一个数字资产品种,它是一种点对点网络支付系统和虚拟计价工具,总产量2100万枚。还有以太币(ETH),是以太坊区块链上的代币,可在许多加密货币的外汇市场上交易,它也是以太坊上用来支付交易手续费和运算服务费的媒介。莱特币(Litcoin),是在比特币基础上的改进版本,和比特币的获取方法一样,除了交易购买,还有就是挖矿。更有比特币现金(Bitcoin Cash)、FIL币、波场币、奇亚币等。目前,与比特币相似的虚拟货币,有800种以上在市场上流通和交易。
随着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产业逻辑亦将深受影响。截止2021年3月,金融科技临管试点86个项目中,有18个与区块链直接相关的项目,覆盖跨境金融、eKYC、在线融资、风控等场景,可以看出,近两年区块链应用正在不断加速,未来还会有更多金融区块链应用出现。
基于此,中国、瑞典、英国和新加坡等的中央银行已经研究并实施法定数字货币用例,并呼吁将加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因为,世界各地正在努力解决如何适用加密货币技术的问题。目前的加密货币市场波动性大,且属于能源密集型,不具备储值功能,不适合用作支付手段,使用各国央行的统一支付接口数字支付基础设施更为有效。
世界多国金融部门指出,应该鼓励加密货币作为一种可以像商品一样买卖的资产,允许个人和企业利用加密货币市场,将他们的财富更多地投入到实体经济中。
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取得进展。
前文提到,虽然2020年全国多个城市启动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让人们近距离了解数字人民币形态,但是数字人民币的服务支撑如何获得收益一直未有明确模式。2021年或许是数字人民币探索激励机制的一年,成熟的商业模式才利于数字人民币的长远发展。
相比加密货币,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长期以来虽然呼声不绝于耳,却并无进展。但在近期,央行在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应用上,有了较大动作。
其一、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SWIFT联合成立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其二,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
该项目将通过开发试验原型,进一步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对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PVP)结算。
综上所述,无论是加密货币还是央行数字货币(CBDC),都是正在出现的新事物,我们可以进行大量的研究、实验和观察。
从目前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一种资产;以Libra为代表的全球稳定币,如想成为超主权的全球货币,可能性很小。但如果它后退一步,不以成为货币为目标,而仅作为一种支付平台,那么它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也将是巨大的。
至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未来,取决于央行如何设计它,如果采用批发型的,即目前个别账户—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结构保持不变,那是稳妥的做法,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将是边缘性的;如果采取零售型的,即让个人/企业直接在央行建立账户,那在技术上、稳定性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过可能会对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冲击和影响。
云禾
202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