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还是下呢?

叔丁

登山杖点向面前的大石头,一条腿迈上去,腰腹顺势前倾,另一条腿撑一下地,身体重心移到石头上。又一块大石头就这样爬了上来。我在往山上爬,离天的距离又近了些。

不是说我可以登天,我也没想过要登天。因为登天不是靠爬的,需要借助个外力和契机。或者你原本属于天上,比如仙女们,你是仙二代。或者你误打误撞地吞了一颗仙丹,比方月亮里的嫦娥,那你就是白手起家的仙暴发户。当然天上的仙女经常思凡,思凡了就跑到凡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嫦娥也每每寂寞地在月宫中独舞,身边是不解风情的吴刚,还有不通世事的玉兔。所以天上并没有什么大意思,我自然也不想上天,最精彩的人生还是在人间。

但我喜欢往上爬。“往上爬”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涵义,说好听点儿就是进取心,说不好听点儿是贪念。贪念也无可厚非,人若无欲,那也就不是凡人,而是仙人、是圣人。既然仙女都能思凡,那我这个平凡的女人自然也可以有欲念。爬山,可以把“往上爬”的欲念升华得自然而存粹,与贪念和进取心都无关。我喜欢爬山。

这里的山路按照植被变化分类,可以分成三部分:下半截穿行于树木之间,中间是攀扶着灌木,上半截则是把匍匐于地面的高山植被踩在脚下。当然爬山走在约定俗成的山路上,不该攀踩植被。山路上基本是石头,有时候是溪流塑造过的圆润的小石子,有时是地壳动荡刚刚完美竣工的岩石峭壁。爬山就是爬石头。从小石子铺成的石头路面,到大块石头垒成的石头阵。从有树根分割的石头,到无树根分割的石头。从山麓躺在溪流中的石头,到山顶被冰雪遮盖的石头。

秋天还未开启,山顶不会有冰雪。树叶还没落在石头上,也还没有变换出博人眼球的红黄,我集中注意力蹬着不同形色的石头,一块一块往上爬。天上掉下来几个雨点,不经意地预示着爬山其实与登天还有些关联。我没有那么敏感,可Y从后面赶过来说,我们爬一会儿就下山吧,马上要下雨了,今天有雷雨。我说不急啊,前面先遣队的几个人不是还要登顶吗?等她们折返回来我们就会师,然后一起走下山。Y说十点半好吗?下了雨,下山的石头会很滑,而且有雷雨啊,会有被雷电击到的危险。我随口应一声,继续自顾自地向上攀登。

我后来曾经想过,为什么我希望和先遣队会师一起下山呢?我今天并没有登顶的强烈愿望,也没有和人攀比速度的愿望,我想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登山节奏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如果可以爬到山顶,我会开心。如果没有时间登顶,我也一样享受我攀爬的过程。可我为什么会希望与会登顶的先遣队一起下山呢?是潜意识里的参与认同感吗?如果和登顶的人一起下山,那好像我自己也登顶了,即使登顶非我所求。也许,我不过是在刻意掩饰自己想要登顶的欲求。

攀爬的目的是到达山顶吗?也许。在这样的三段式的山中,如果没有到山顶,就没有登高远眺的开阔视野,只能在高大蔽日的树木中穿行。那努力就只能是为享受过程了。攀登的过程,就是点杖,迈腿,重心前移动作的重复与叠加。这个过程很享受吗?可以找个类比,比如职场中的攀爬。这是我们经常说的“往上爬”。有人为了往上爬,什么都不顾了,还不是为了升职,如果不能升职,那向上爬的意义在哪里呢?你可以轻松地说一句,我就是享受那个过程吗?你需要每天比别人多花许多时间,多干许多额外工作,费额外的努力去协调客户关系,你做的不只是你的本职份内工作。如果最后的结果不是升职,你能说你只是享受这个努力过程吗?如果是,那你很不平凡,也许你是下凡的仙人。能量守恒,没有无用功,这里少了,别处就一定多了。如果你只做功,得到能量的却是别人,那你难免会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再做下去。

可我今天还是继续向山上爬,没想过是不是会到达山顶。当然我的攀爬体验是我自己的,别人不会夺走,我可以享受爬山的过程。J的纤细身影在前面一晃,她是先遣队的一员。我有些诧异问她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她说不想登顶了,想走一会儿就下山,因为天气预报要下雨,不喜欢被淋湿。她说话的时候,天上真的有更多些的雨点掉下来。Y找到同盟,说我们最晚就只爬到11点,然后下山吧,雨马上要下了,石头会很滑很危险。我没吭气,心里在想那个先遣队爬到了哪里?如果她们都不怕,我有什么好怕的呢,一点点雨没什么好怕的,这也不是第一次在雨中爬山。我们都有雨衣,登山包也有雨布随时可以盖上,我们的登山鞋防水防滑。

继续再往上走,石头险峻了许多,攀爬增加了难度,但乐趣随着难度增加。忽然看到了拐角处M转出来,迎着我们往下走。我更诧异了,说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啊,不是应该跟先遣队一起吗?不爬到山顶了吗?她可是先遣队的核心人物啊。M说水带少了,不敢再往上多爬。我说没问题呀,我带着两升水可以分给你。她又说,一个膝盖不舒服,怕下山时下雨路滑再伤到。好吧,连M都要下山了,加上Y和J的附和,我决定也一起下山。本来我就想跟前面的先遣队下山会合了再一起下的。虽然没有遇到全部的先遣队,这里已经有了两位,我今天的计划也不算落空吧。于是我们四个人各怀着自己的心愿,开始一起往山下走。

忽然一阵雨从天上急急地落下来,似乎在肯定我们中途下山的决定。我们赶快穿上雨衣,给背包披上雨布。石头上湿漉漉的,我们小心着踩着每一块。遇上整片几米长宽的石头路面,我们就斜着穿行。

有人喜欢上山,有人喜欢下山。有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也有人怕爬山,在规划爬山的时候会问自己一句,你爬得上去吗?因为山总是要爬的,如果不爬,算什么爬山运动呢?上山需要心肺功能的强壮,需要肌肉的紧张做工,需要坚信会登顶的信心支撑。信心是精神层面的,早已超越了身体的物理能力。我们身体的潜能到底有多大?我们到底需要多少信心和毅力来激励自己向上呢?今天我爬得不快,是在每步都不让自己气喘的节奏,我想看看这样爬到山顶的体验。但今天我没能登顶,那这个体验就只能是攀爬过程的体验,不是登顶的体验。如果今天我多点信心,会不会是不一样的体验?

但有意思的是,今天并不是向上攀爬的艰难消磨了我们上的勇气,而是下山雨中路滑的风险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告诉自己:别爬了,我们下山吧。下山依赖的是身体协调与平衡,也更要求膝盖的功能健康。有人下山如山兔跳跃,轻松愉悦。有人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当然,是跳跃还是蹒跚,还有一个胆识因素起作用,这又上升到精神层面。下山,不容易找到一个贴切类比。“走下坡路”吗?这是轻松的,没有危险,不会有下雨打滑的顾虑。有人说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却没人说如爬山,不上即下,因为下坡还是有挑战的。

雨真的开始下大了,但我们已经过了石头陡峭的地带,进入山麓的下半段,穿行在高大树木之间,脚下是平缓的被树根分割的石子路。雷雨会来吗?我们不担心自己了,但先遣队是不是已开始下山了?路滑她们可以安全应对吗?J打开手机看天气,忽然喊了一声:她们已经登顶,问我们在哪里,能不能开车接她们下山!

原来爬山是可以只上而不下的,我的两难纠结很可笑,因为有完美的第三条路。也许,人生也可以只往上爬,登顶不在话下,登天也未可知,因为不必担心走下坡路。

Summit of Mount Marcy at  Adirondack Mountains, NY
上下纠结的Whiteface Mountain四人小分队
Summit of Mount Marcy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上,还是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