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流水账之为何让东北小学生养蚕

今天综合课老师终于让带照片了,孩子和她养得蚕的合影,孩子和凤仙花的合影。按照以往的经验,养蚕的经历算是结束了。可是这半大不大的小虫子也不能扔掉啊,毕竟是个生命,还得伺候着。


图片发自App



我也奇怪为什么让东北小学生养蚕,四月初时哈尔滨还在下雪,这个地方这时没有蚕乱,也没有桑叶,就不能因地制宜,养点东北特色的小东西?其实东北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就不能晚些时间再开设这个课程吗?


上小学这三年来养过蜗牛,金鱼,水草,凤仙花……每个都是生命,每个都不能寿终正寝。这些养就养了,最起码蜗牛啊,鱼啊的食物很好找。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要养蚕。因为丝绸是中国文化文明的象征,太空里有中国蚕的身影?其实,养啥无所谓,孩子喜欢这些小东西,天天给它们换桑叶,洗小窝,看着它一天天长大,像极了哺育新生命,大人也欣慰。孩子说要观察蚕从卵到蚁蚕到吐丝结茧到成蛾,甚至要观察它们结婚生孩子。整个周期将尽五十天。

最主要的是蚕在哈尔滨没有食物,它们还特别挑食,除了桑叶之外什么都不吃。开始时学校附近的无所不有的文教店还有蚕,桑叶卖。小桑叶五毛钱一片。后来所有文教店的桑叶集体售罄。

网上买桑叶,买多了,存放冰箱里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买少了不划算。家长之间串一串,有的桑叶没了,有的蚕OVER了。她的同学有的养了一百多只蚕,这些蚕后来也永垂不朽了。


图片发自App



最初学校让观察蚕,每天上课得带着,东北那四月初的小温度,可怜这些蚕宝宝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冰城赏冰乐雪。我姑娘的蚕已经是我偷偷另购的一批了,原来的早就仙游了。我还不能说你养得蚕宝宝死了,还得告诉她蚕好好的,长大了。

最近凤仙花的课程也结束了,不用总带到学校了,那脆弱的小芽折腾几次就都折断了,换个盆好好长吧!


图片发自App


以下是网抄了一段观察蚕的目标: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新课程改革提倡各学科要和生活紧密地结合。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养了几条蚕,研究蚕这个活动对学生来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会学会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养蚕成功之后,学生便亲自见识了蚕的生命就是在这样循环往复中延续下去的。本次活动,孩子们还会懂得蚕除了可以产生经济价值,还有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对于蚕的历史、蚕的文化都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打算开展本次活动。

我说啊,在东北就别养蚕了,通过多媒体教进行授课也不错,再不行就课任老师养几只放在教室,让学生轮流照顾,何必每家都养呢。前些时间我看到了全国多地都吐槽桑叶的事情,当时也没在意,这回自己算是体验了一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女流水账之为何让东北小学生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