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半地下室房间的味道

写在前面:

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拒绝当键盘侠跟风党无脑粉,三观靠自己。以前看电影总是要先搜一搜影评,或者各个平台亮眼的推荐语,逛逛豆瓣转眼又被别的作品吸引。现在基本实现了看电影电影自由,不仅看了,还要脑洞一番抒发一波观后感,即使电影讲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但是自嗨型观影不是更有趣吗?

始终信奉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的观点。让思想自由,绝对是我这种刷剧不开弹幕的孤寡青年的日常操作,表达不受别人观点的束缚。每次看完影评,老是有一种看了答案的感觉,屏蔽了新的解题方法,一些其他的点会被自动屏蔽。

(还是忍不住记录了自己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的感觉。)

点进了榜单前十的电影,找了一部还合眼缘的,五分钟不到就泄气地叉掉了画面。原来看电影也是要看缘分的。

我是那种一个月只能够消化一部电影的神奇体质。也不知道是不是入戏太深,还是看透了假象。

奥斯卡得奖作品《寄生虫》的风很大,我第一眼就下意识把它和《釜山行》归为一类。

没了解之前我以为百分之八十又是部丧尸片,结果影片很走心地讲了一个关于血淋淋不作就不会死的故事,一个穷人想要活得有尊严,一个富人想要得到虚伪的尊重。原本根深蒂固的阶级分化自在人心,却总有一些固执且三观不正的人想要打破平衡,最后得以演变成触目惊心的结局。你践踏我的尊严,就要失去我对你的适当尊重。

怎么说呢,看完了这部电影,总觉得是编剧故意黑有钱人,他们自以为是,时而伪善,就连犯傻都气人。两个极端相互碰撞,为了活得有尊严而编织的骗局一步步得逞,直接举家住进豪门,从根本上控制那些伪善的富人。

这两个阶级的强烈对比让我神游了刘姥姥和凤姐的那次见面。但别墅里的人没有凤姐的精明,“寄生虫”没有刘姥姥的善良。他们像是精明又贪婪的寄生虫。

寄生虫一家住在下水道般的地下室,被人踩在脚下生活,时运不济的时候就连自己都嫌弃自己。全篇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最能体现他们穷酸的相关片段了,像是一条暗线牵动着走向死亡的终点。其他的那些骗人的桥段明显太假了,还特意搜了一下,不是根据事实改编(毕竟韩国最喜欢根据事实改编拍电影),有了这些刺人心神的细节才显得真实。

"宿主"一家人,不仅大人,连小孩都开始嗅到穷人身上的"味道"。司机爸爸身上散发着穷酸味,气味大到往后座弥漫,引起男主人的不满,满脸透露着嫌弃,眼里都是不屑。还有一次是寄生虫们躲在大茶几下面,爸爸、女儿和儿子三人躺在下面大气不敢出,在沙发上的宿主(别墅男主人)不经意间闻到那股熟悉的"金司机的"味道,于是展开了讨论,话语中满是嫌弃,"在车内隐隐散发的味道,葡萄干放久的味道?是那种搭地铁的人身上才会有的味道。"

这三个细节都直接导致寄生虫种下了弑主的种子,你可以说我,但是不能把我归结于一类连我自己都瞧不起的人。

这个时候我都感觉不解决了宿主,天理难容。此时的寄生虫爸爸仿佛一个是心地光洁圣明的骗子,而这个宿主却是一个思想阴暗老旧的财阀。

​真相是丑陋的,生活的真相却往往在穷人身上得以体现。看到的不是穷,而是生活底层最不堪入目又不为人知的一面——被瞧不起。

剧情永远都是吸引你继续看下去的关键,可是最后往往记住的是它带给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寄生虫》——半地下室房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