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视角”重构社会工作的功能(五)

资源调动的法则二是先行认知资源的多元形态,不局限于经济、物质与人力,而社工在调动资源前更需要认知及接纳资源的存在状态,避免因错误的理解,导致资源未能参与进来,甚或打击社工的信心与动力。当社工能够认识多元形态的资源,并理解及接纳资源的各种状态后,"调动"资源的工作便可以随即启动。

资源调动的终极目标是将资源变现,转换成为互惠的精神。但在实际操作时,社工需要"发现"资源和"激活"资源,否则资源便会维持在"物件"的状态,不能变现。发现资源和激活资源,看似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这却难到很多社工,特别是喜欢在阵地提供服务的社工。

近年来,许多都将"优势视角"挂在嘴边,经常说要重视案主和社区的优势,但在实践时却因案主或社区的预备不足,受到挫折与打击,有时更抱怨案主或社区没有或不肯定自身推有的优势。无论是优势或资源,都需要人家来"发现"的,就像伯乐一样,案主及社区若早已得知及肯定所拥有的优势与资源,社工也没有机会参与进来了。

怎样才能发现案主与社区的资源呢?其实别无他途,只有"接触"才是王道,社工在进驻社区时,需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社区每一角落,这是社工常说的是"社区漫步",建议社工在不同的时段来走社区,你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社区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

当社工走进社区时,需要带着"趣眼"来扫描社区的人、文、地、产、景,"趣眼"就是有趣的眼睛,对任何人事物对感到好奇和兴趣,然后直面地接触这些"人、文、地、产、景"。社工不仅限于对人事物的认知,而是对这些潜在资源的历史、故事、影响、意义有更多的了解。许多社工会采用社区调研的方法来了解社区内人士对人事物的看法,调研方法可以是其中一种接触的途径,但却不易建立关系。社工不妨采取直接接触与互动的途径,例如走进广场舞的居民中,一齐跳舞,在跳舞过程中认识居民,在倾谈中了解他们的看法;走进茶楼,了解谁在社区内最活跃,谁在社区内最有影响力,若这些人物在茶楼饮茶,不妨借故搭台,自我介绍。透过互动的过程,使用"趣眼"来认识社区潜在资源及了解对社区的意义。

社工对潜在资源进行认知时,有时难免会遇到一种情况:"知道的是宝,常见就当草",社区居民对社工感到很有趣的潜在资源不值一晒。这时候,社工需要跟社区进行互动,"重新定义"这些资源的意义,就像"资产为本社区发展"模式的"半杯水"思维,究竟这是盛载了半满的水杯或是半空的水杯,不同的思维产生了不一样的认知,例如失业的工人,不是社区的负累,而是暂时有空閒的时间,但具有某种技能的人士;长者不是缺乏生产力的社区负累,而是有时间、有经历、有经验的长者;空置的田地不是杂草丛生荒废的地方,而是可供作为社区农场栽种的农地。社工需要具备"半满水"的思维,引导居民重新定义社区内的人事物,将"平常"转化为"不一样"。

对潜在资源进行重新定义外,也会遭遇到居民的否定,认为不外如是,社工可运用"赋予意义"的做法来促使潜在资源获得肯定与被肯定。"赋予意义"就是将潜在的资源与社区的历史、文化进行连结,使居民感觉到这些"人、文、地、产、景"是社区存在的一部份,认同这些潜在资源与社区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是密不可分的,有着社区居民的共同回忆与同是自己人的感觉。

举例来说,有社区村民于每年端午节都会自行掏钱来制作"龙船饭",派给村民享用。"龙船饭"凝聚了该村的历史与文化,有著村民的回忆,同一条村的认同感。另一社区的居民大多曾在同一的糖厂进行制糖的工作,糖厂虽已没有运作,但居民仍津津乐道,破落的糖厂和烟囱是居民的集体回忆,对糖厂旧物、糖厂职工的口述历史等,都赋予了新的意义,这是糖厂职工一代人参与社会及经济建设的故事,从而重新凝聚了居民对自我及社区的肯定。

发现资源的过程是需要社工走进社区,与各种人事物互动,了解他们的历史及与对社区的意义,使物件从尘封石化的状态中,转换成为潜在资源。当面对资源不得到社区的肯定与重视时,社工可采取"重新定义"及"赋予意义"的方法来促使潜在资源能冒出来,不致埋没。当潜在资源被发现了,但社工需要进一步"激活"资源,才能将灰尘拨开,使资源得以活跃起来,怎样激活资源,因篇幅限制,改日续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资源视角”重构社会工作的功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