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分析,青铜段位的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峰。揭示为什么穷人抓不住财富机会。不知道文章背景的,可以先看我的第1篇文章,《天道》里的商业智慧解析第1篇,穷人为什么不可能抓住致富机会。
这3位人物都是属于《天道》里的商业失败者。冯世杰,是先抑后扬,后面又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但是今天这篇文章,只分析他失败的部分。我们只聊失败的教训,知道为什么变穷,就是在变富。这3人,根据情况相似程度,古城发烧友三人组,叶晓明,冯世杰,刘冰,我们简称为发烧三友。
发烧三友的最初想法为借着扶贫的项目,依靠强者丁元英,借机变富。按照《天道》里的说法,是他们的文化属性有问题,属于弱势文化属性,靠别人。用《天道》里的话就是,习惯了靠父母,靠朋友,靠亲戚,靠老板,靠政府,靠运气,靠大环境,就是不靠自己。我们用现在直白的语言,就是认知思维低。那么这种思维低在哪?不符合哪种天道?它不符合的是能量守恒原则。财富是一种能量,除了大环境带来的机遇,你没有付出,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发烧三友的恐惧
发烧三友的想法是,靠着王庙村的这一次扶贫行动,开拓出自己新的事业前程。结果按照《天道》里的说法,是趴着井沿看了一眼,饱了眼福,苦了贪心。在前期,他们三人的操作没有任何问题,而当丁元英决定大幅降价开始,他们三人彻底开始恐惧了。他们的恐惧主要有3点:
1,怕自己的本金有损失,90万的律师费,不但真金白银的投资部分有损失,还要欠欧阳雪的钱。
2,怕得罪大公司,以后在音箱圈子里没法混,恶性降价,毁大品牌,不正当竞争,名气也臭了。
3,怕600万巨额赔偿,除了赔掉本金,还要承担其他损失,到时候一辈子也还不清了。
4,怕丁元英设局坑他们,因为丁元英自己没有出资,也不打算承担任何的赔偿责任,法律风险,丁元英与欧阳雪的包赚不赔协议,他们是不知道的。
丁元英为什么不把全盘计划告诉发烧三友
在剧里,丁元英是天道的代表。为什么这么说呢?他的大部分行事风格,都是接近天道的。天道是没有感情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丁元英要考察他们三人的文化属性,也就是认知思维高度。如果行,他们愿意付出,愿意承担风险,那就继续用。如果不行,就分手,以免保留隐患后面出现更大的问题。后面格律诗公司上了更大的舞台,要和乐圣总公司,伯爵总公司,斯雷克总公司打交道,要出口欧洲,走向国际,需要一个能力更强,具有国际视野的总经理,需要一批更高维度的股东。
丁元英当然愿意给他们机会,这种机会,还要看他们是否能够把握住。佛渡有缘人里面的缘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双方的意愿、能力。这个大家可以往任何事件里套。你和你另一半有缘,就是你们双方都有意愿在一起,也都具备维持生活的能力。你借钱给你别人的缘分,就是你有借钱的意愿,也有借钱的能力。别人还钱给你的缘分,除了他诚信有还钱的意愿,还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还钱的能力。他得有钱才行,所以,你借钱给没有能力还的人,就不要怪人家不还你。
发烧三友都是以自己的高度去经营整件事
他们要去赔礼道歉,全然不顾,乐圣公司根本不在意这个的事实。他们要赔偿10万,全然不顾,乐圣公司的损失和心理价位远高于此的事实。他们感觉自己拿出了自己的最大诚意,用叶晓明的话说,总经理董事长一起登门道歉,够诚意了吧。全然不顾,乐圣是决定和谈的人,而乐圣根本不会在乎格律诗董事长总经理的道歉排场问题。乐圣在乎的是品牌名声和品牌利益,它的品牌利益是600万去计算的,这个才是事实,而叶晓明在思考的时候全然不顾。
道歉不成,精明的叶晓明早已经和冯世杰、刘冰商量好了退股。到了退股这个阶段,他们考虑就是逃,就是保住本金。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输不起,赌不起。全然不顾,如下事实:
1,既然你成为了股东,就要承担股东的责任和亏损风险。
2,当初是你们主动找丁元英帮忙的,现在居然连问他意见的功夫都省了。
3,丁元英的水平甚至一年赚五六十万的欧阳雪水平比叶冯刘三人高,却偏偏和同样水平最低的两人直接做决定。
所以,叶晓明的精明,是基于他自己的视野高度。他只能看到一亩三分地,然后就在这有限的一亩三分地里面算计着。现在大家知道聪明和智慧的区别了吧。聪明就是把有限的一亩三分地算明白,智慧就是看到十亩二十亩,一百亩地。
叶晓明这个总经理,也是发烧三友的领导者,只以自己的高度去经营这件事,只找了比自己水平更低的刘冰和冯世杰商量。然后,还裹挟了水平比自己高的欧阳雪,瞒住了水平最顶级的丁元英。导致发烧三友,无法把握机会的罪魁祸首有4点:
1,没有及时获取信息,解读错误。
2,思维模式存在偏差,背离事实。
3,一遇风险,先慌了,心态失衡。
4,认知思维处于低维度水平,格局小。
刘冰为什么最惨
至于冯世杰为什么最终得到的比其他二人多,我们留在下一篇文章探讨。刘冰,这个三人组里最惨的人物,落得个跳楼收场。叶晓明和前期的冯世杰犯的毛病,刘冰一个都没少。而多犯的那部分毛病,就是刘冰堕落深渊的根源。在最开始入股的时候,叶晓明和冯世杰想的是靠丁元英,而刘冰更是连叶晓明和冯世杰的大腿都抱,连他们两个都靠。刘冰的水平和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也是三人中最低的。他还有一个贪功,贪利,贪名,爱炫耀的毛病。刘冰靠着大家,实现自己的暴富梦,从中分一杯羹。展会之前,刘冰看到了靠的希望,梦想显露在眼前。
叶冯二人是趴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了下去。饱了眼福,苦了贪心。而刘冰,掉的比之前更深了,往地狱里更陷了一截。退股后,刘冰要求保住工作,他舍不得宝马的虚荣,为后面的更贪心和心理落差危机埋下了隐患。刘冰的靠,比叶冯二人更严重。到了伯爵公司入场,650万收购,这个都在丁元英预料之中。伯爵老板,在乐圣和格律诗事件中嗅到了诡异的味道。如果乐圣赢了,双方各退回原位。如果格律诗赢了,对伯爵更不利。所以,伯爵650万投石问路,了解整个局势,也探探与格律诗合作的可能性。可刘冰不知道,刘冰看到的只是650万的估值,有的只是70万损失的落差。到了宝马归还,刘冰原本依靠这辆车赢得别人羡慕的眼光。还了以后,刘冰最后靠的地方都没了。
到了丁元英最后的骗局里,我们先看丁元英为什么对刘冰出手。还是遵循天道,如果不出手,格律诗永远藏着一颗定时炸弹,还不如将炸弹移动到可控范围内引爆。而且丁元英给了刘冰充分的选择:
1,不急于求成,看袋子里的文件。最多是知道丁元英算计他,自己离开公司,没这么失望,也不可能这么极端去跳楼。
2,看了,不去威胁。安分守己,可以得到一些股份,呆下去,有点前途。
3,威胁了,还呆在公司,丁元英给他保留了工作。
如果刘冰不乱来,不但给刘冰预留了股份,也有保底的工作。这炸弹的遥控器是握在刘冰自己手里的。可惜刘冰认为别人欠自己的,他需要不劳而获,需要一步登天。这就是靠的文化思维的本质。至于刘冰为什么会选择这么极端的行为,那是因为,他的6层心理落差:
1,期望靠丁元英,靠叶晓明冯世杰欧阳雪,失败了。全然不顾,人要靠自己的事实。
2,伯爵650万收购,感觉自己损失了70万,真惨。全然不顾,自己主动选择放弃的事实。
3,失去宝马,失去了别人羡慕的眼光。全然不顾,宝马是别人的,这个事实。
4,乐圣给的筹码,不满意。全然不顾,大家都已经非常鄙视和不认可他的行为,没人愿意信任他这个叛徒的事实。
5,敲诈欧阳雪,被拒绝。全然不顾,人家根本不信和不怕他的事实。
6,准备一拍两散,发现是白纸。全然不顾,是他自己没有提前看的事实。
综上所述,刘冰得到的这个结局,也算得上是天命所归了。
下篇文章我们将分析林雨峰这个角色做错了什么。以及,我现实里的朋友案例,河马先生,狐狸先生,猎豹先生,为什么抓不住暴富的机会。
在财富路上,我将竭尽所能,为你铸造一把思想之剑,助你披荆斩棘。但是,我的剑,只留给,能够挥舞他的人。我是老任,陪你一起,慢慢变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