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居生活:每个人都是隐藏的刺猬

图片发自App

01.

大学毕业后,初入社会,迫于生存压力,依然逃脱不了群居的状态。

宿舍是公司的集体宿舍,由原来的办公楼改建,其实说改建也就是把办公桌清空然后在仅有的空间里尽可能的摆放更多的简易折叠板床。

目前宿舍十个人,老板的意思是还要再塞两个人进来,老板不会考虑我们居住的舒适度以及应有的私密性,或者说考虑到了却没有必要在意。

毕竟,都群居了,哪还有什么所谓的个人空间可言?你要是要求有个人空间,那好,门外那边,请自便。

确实,我们作为底层员工在许多时候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那微渺的抗议犹如蜉蝣撼树。

02.

每个人作为单独的个体,由于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性格癖好等等都各不同,于是在群居生活的大框架下,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约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往往江湖则意味团体或者个人利益以及各种层出不从的矛盾。

可以说维系群居状态的稳定的唯一因素就是大家共同的打工身份,共同任职于这家公司,而追根究底不过是为了每月绵薄的薪酬才迫使自己不断容忍来自于群居的约束力。

同一个屋檐下的室友,说实话,没有一个好惹的,每个人都像一个隐藏的刺猬,那刺在仅有的空间里,根根分明,一触即发。

其实引发矛盾的无一例外都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计较的必要,可是也许由于是白天工作的压力,也许是生活常态使然,计较,成了家常便饭,甚至有时候成了寻找存在感的利用工具。

比如搞卫生轮值必须每天轮班否则有惩罚措施,个人用品被误用后的大题小做,个人洁癖不容许别人触碰自己的东西......诸如此类。

这些自己给自己带来的束缚无非又成了生活带来的另一重压力。

这种事情高频率的发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让我觉得生活原来可以那么的“接地气”,但更多的是让我觉得生活真枯燥真无聊,难道把时间花在别的有意义的地方不好吗?

说到有意义,对于每个人来说有意义的事物又不尽相同,这源于个体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成人世界里,在三观问题上,几乎很难有谁能去说服谁。

03.

庆幸的是,成年人虽然有偏执的一面,有太多要顾虑的地方,但是恰好是他们所顾虑的东西压制了他们张扬舞爪的尖刺。

顾虑越多,压抑越大。

刺猬也有要顾及的弱点,刺别人的同时也要承担有可能两败俱伤的后果。

其实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的刺就在跟人的接触中不断的成长成自我的模样,一边试探着生长一边褪去不利于合群的边角。

学校不就是刺猬养成的最好容器吗?我们从懵懂的孩童、放肆的自我一步步蜕化成瞻前顾后、畏手畏脚的大人并以此为荣,还偶尔缅怀逝去的童真。

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拒绝成长会显得不合群,不合群意味着你将被人类社会淘汰。

人类学家做过实验,当一个人与外界隔绝超过一定的时间段就会逐渐丧失语言和直立行走的能力,身体机理都会退化成最原始的动物状态。

常常听人说返璞归真,其实最原始的动物状态未尝不是人类最纯粹的一种返璞归真,只不过这种状态对于人类社会毫无利益性可言,所以我们聪明的把它叫退化而不叫返璞归真。

04.

有些人能很好地隐藏自己身上的刺和棱角,我们说他四面来风八面玲珑,但你想深交时往往发现对方不够真诚,你仿佛永远碰触不到他的内心。

有些人清楚自己的棱角有多锋利,然后跃跃欲试地去刺探别人的柔软,他们往往伤人而不自知,这一类人真心的朋友也很少。

有些人则对自己定位不清,无意中伤人而无所觉,但内心仍是善良的,他们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包容。

最怕的既清楚自己棱角所在却又不愿意违背本性融入人流的这一类人,在外人眼中,他们往往属于奇葩群体,这就是所谓的不合群,但其实这类人又是最让人羡慕的,因为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能保持鲜明独立的个体光芒才是这个社会最匮乏的,而他们也是最孤独的个体。

综上所述,群居生活就是作为刺猬的我们,把不利于群体发展的属于自我的边边角角拔去,不断缅怀又一边丢弃单纯天真的本性的过程。

我们在这中间扮演各种角色,每天的生活都像一出戏剧,大多数时候剧情无聊透顶,然后我们的生命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无聊中悄然逝去。

只希望,麻木不会是成人世界唯一的代名词,最朴素珍贵的诗与远方不会成为稀缺物而备受追崇。

而我,正努力保持初心,时刻警惕被同化,小心翼翼地伪装自己的棱角,等棱角足够抵挡外界的摧残时我再把它们亮出来见见阳光和风雨。

你可能感兴趣的:(群居生活:每个人都是隐藏的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