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高二末陕西游 - 草稿

图片发自App

  这篇文章的渊源就是上图了。

  从图书馆回来的路上还在纠结用什么写。不知为什么,我于笔纸似有什么牵绊,文字断断不能先成之于胸,再整句倾之于笔的,必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向外迸溅,因而总猜想不出下一秒会说出什么大不逆的话来。也越发觉得用笔纸写出来的东西才稳妥,才算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偏偏自己手重,从小就落下的毛病,写一样多的字,我的手指比旁人红肿得更甚。写得多时,少不得懒怠些,后来越发轻狂,竟敢就此搁笔,草草了事,自去做别的事了。

  路上权衡良久,终究觉得还是需要试一试新鲜东西,美名其曰“与时共进”。由此得来此文。

  刚刚还一阵慌张寻找研学手册未果,一抬眼,正正在手边安生呆着。这次选择陕西实在是无奈之举。原本因为李军老师提及黄土地于中国乡土的渊源,心里存了去甘肃的念想。谁承想哪里来的风波,大家竟争先恐后奔着甘肃去了。只得爽了芷茵的约,落得湖南一线。提及湖南,倒也波折。因为一众人因着各种原因被刷到湖南线,民愤突起,大群里商议这改路线改行程热火朝天。我和心如谈及,也稍稍争辩几句,且把图奉上为敬。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实在不很会制作这些图片,后面的分辨率太低,只好重新单张发了。

  其实翻过来再去看这些记录,自己着实偏颇,看着还有种“假正经”的嫌疑,时过境迁,连自己都忘记当初的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了啊……

总之,这样的争论并没有很多效益,由着群里的辣子们上报了学部。等了许久,上面下来消息,只准我们从陕西线和江西线选。最后还不都是“落网之鱼”(当时我随心如跑去集合如是说)。

也算波折,心如一定去江西觉得好玩,我却青睐陕西。后来由着我了。其实她是怕没熟人跟随,如今人们的安全感这样少了吗?

如果不翻看行程,脑海里留存的是终南山的风采

图片发自App

我做的那处绝对是个风水宝地。可以听到四处虫儿鸟儿的鸣叫,异常清亮。好像是正巧坐在终南山的中心,声色俱全,大好河山也尽收眼底。

上午刚刚写完了题为“‘有我’还是‘无我’”的小文,就用了终南山做引子。果真脑子里留存的东西太少太少,只好就近取材,再远些有价值的素材,竟再也想不起来了,真是榆木脑袋!

爬这个终南山是很费劲,听说虽是景区却也没能开发完全,还有一部分是野山状态。想起司机师傅带我们先行爬到半山腰,那山路十八弯,着实展示了司机师傅的高超车技。在下佩服!也庆幸自己身强力壮没把早饭吐出去。到了平地,正是太阳高挂的上午,走了没几步就累的喘气。导游小姐姐鼓着劲说什么当年丝绸之路正好经过这秦岭,也在这般的野路上奔波,以此勉励,好让我们本着体验古人经历的兴致支撑下去,这招确实管用,每每爬到绝人之处,就累得龇牙咧嘴捎带着感叹两句先人们的壮举,好像模模糊糊也能坚持下去了。

刚刚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正巧看到了庐山一章,颇多感慨。那些凌乱碎石铺出的坑坑洼洼的山路,不正是“对世俗的超拔”吗?只有一阶一阶的捱过,才能将心贴在地上,才能把眼睛放在脚底下。你得看清楚是什么拖举着你,又是什么垂坠着你的双脚。正是亲自走过这条路,才有一丝丝与古人的亲切感,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丈量这山石,仿佛能穿越时空,亲历当年的艰苦。对比庐山的遭遇,不禁为这终南山感到万幸,想来这山大概也只是众山中籍籍无名者,因而并无过多文化晕染,不及庐山风光。却也因此躲过开发的浩劫,得以留存些本真的样貌。



(以上为一年前记) 

今日偶然翻阅,距离陕西游行已经一年了。没有心力继续写话,记忆也模糊了大片,暂且呈上,就当做一点点片段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高二末陕西游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