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当局者迷盘观者清—烛之武退秦师

古文观止:当局者迷盘观者清—烛之武退秦师

秦穆公雖貴為春秋五霸之一,腦子有時也犯渾,比如這次秦晉聯手攻鄭,秦與鄭國土不相鄰,中間夾著一個鄭國,而晉文公的算盤打得好,攻下鄭國,鄭國與己相鄰,擴充自己東方地盤的實力,以後可以謀西進,但是這個道理,身在局中的秦穆公卻沒有意識到,而是憨乎乎的跟隨晉文公的步伐,來攻打鄭,不過鄭國的國君也很無奈,國危矣,一個小小的鄭國,怎麼耐得住兩個霸王,秦穆公和晉文公的聯合打擊呢,但是這是恰好有位聰明的大臣在,就是佚之狐,他向鄭伯推薦燭之武,可以退秦師,而秦晉二國雖是聯軍,部隊卻沒有駐扎在一處,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不過,最初燭之武還是賣了下關子,跟鄭伯說,“臣之壯年,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我年輕的時候,你不重用我,現在遇到危難了,卻想起我來了。那麼鄭伯這時也顧不了許多了,趕緊認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但是鄭伯也向燭之武坦承利害,鄭國亡了,對你也沒有什麼好處,“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燭之武答應了鄭伯的請求,夜縋而出,身上綁一條繩子,從秦國的城墻放下去,防止被晉國的人發現,就完蛋了,見到秦穆公,就向他分析現今的利害關係,鄭亡了,對你秦國沒有利益,對於你秦國來說,這張戰役,是“越國鄙遠”、亡鄭陪鄰,越國晉國,而把鄭國作為你秦國的邊境,亡掉鄭國,以擴充鄰國晉國的領土,對你秦國有什麼好處,你以為“飛地”是那麼容易的。

並且燭之武又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晉國的不義,就是當年晉文公避難與秦國時,曾經許秦穆公以焦、瑕二邑,但是你秦國早上渡過河流,下午晉國就在那裡設置了防禦工事,這個你秦穆公也是知道的。而且晉國是貪得無厭的,拿下了東鄙的鄭國,下步就是肆其西封,也就是拿下你穆公的領土了。

秦穆公到底是聰明人,一聽就明白,“秦伯說”,就與鄭人建立同盟,不僅不攻打鄭國,而且派遣軍隊,幫助鄭國增強邊防。

後來晉國的子犯請求攻擊秦國,而晉文公到底還是個知恩的人,自己當年流亡海外的時候,是秦國拉了自己一把,今天反倒過來攻打秦國,恩將仇報,那麼今後將何以立足。

這篇文章的重要戰略思想,就是像縱橫家的那種思想,被二吳總結的很到位,總結下來就是十二個字:越國鄙遠、亡鄭陪鄰、闕秦利鄭,這十二字方略,古往今來,破同盟國,是常用的外交策略,不要覺得春秋戰國的人粗鄙,你看燭之武的這個策略,不可謂不高明,在現代戰爭中,同樣也是“攻心為上”,又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鄭國的滅頂之災,就這樣被燭之武的一席話而挽救下來,令吾人怎能不佩服!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文观止:当局者迷盘观者清—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