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主要的2个贡献

1989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出版后,好评如潮,蝉联各大畅销书排行榜长达5年时间。帮助了数千万人。1996年,《时代周刊》将柯维评为最有影响力的25个美国人之一,读者基本都是商业和政界人,《福布斯》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十佳商业管理图书之一。2017年中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上仍有这本书,列在心理励志/职场类目下,销量稳定。

柯维去世后,他的书到底是商业经典还是成功学滥调的争论再起。

有人说,柯维的著作对自己影响甚大,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也有人说,那不过是拼凑之作,并无哪条是自己的发明,只是把陈词滥调加了些包装而已。

为什么会有这样两极的争论?


我们先来看一下最重要的七个习惯是什么: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绝不浅尝辄止,他们知道要为自己的抉择负责,做出的选择总是基于原则和价值现,而不是基于情绪或受限于周围条件。积极的人是变化的催生者。

●以终为始(先定目标后有行动)

个人、家庭、团队、组织,通过创造性的构思来设计自己的未来,他们对于任何项目,无论大小,也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团队的,都下决心完成。他们标识并献身于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人际关系和目标。

●要事第一

以要事为先的人总是按照事务重要性的顺序来安排生活并付诸实践。无论情势如何,他们的生活总是遵循自己最珍视的原则。

●双赢思维

有双赢思维的人能在交往中寻求双方获利、互相尊重。他们基于到处是机遇和富足的心态。基于“我们”,而不是“我”来思考。他们总是通过向感情账户存款来建立与他人的互信关系。

●知彼解已(先理解别人,再争取别人的理解)

当我们怀着理解对方的想法,而不是为了回答对方的问题去聆听时,我们就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并建立友谊。这时再坦述已见、争取理解就很自然,也容易多了。理解别人需要的是体谅,而争取别人理解需要的是勇气。效能在于这二者的平衡或适当的结合。

●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的人与对方合作,寻求第三变通方案。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而是第三种更好的解决方案。统合综效的基础是尊重、赞赏甚至庆贺彼此间的差异。它是某种创造性的合作,1+1=3,或者更多。

●不断更新(磨刀不误砍柴工)

高效能人士不断在生活的4个方面(身体、社会情感、智力、精神)更新自己。这将增强他们实践其他有效习惯的能力。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7个习惯”? 

这7条当中,哪一条是你之前不知道的?

都对,都有道理,可是有什么新鲜的呢?

老生常谈啊。

部分读者把书一扔,认为不过就是把众所周知的道理强调了一遍,没什么新意,没有让自己振奋的“新知”。

其实片面追求“新知”本身就是一种病。

同样的学习,懂的道理也都差不多,但为什么会有高下之分?

最重要的是你能否感知到细微的差别,能够把这种知识内化为你真正的能力。

老生常谈,说明这几条真的很重要,也说明知易行难。

知道知识是容易的,将其转化为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困难的。

 

在我看来,柯维的贡献主要有2个:

第一,把这7个老生常谈的习惯变成了一个体系,一个由内而外的全面造就自己的发展体系。

7个习惯的要求是,我们要不断的围绕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来贯穿这7个习惯的始终,从而实现又内而外的自我重新塑造。

1、2、3个习惯是重新探索自我,4、5、6个习惯涉及外部社会,最后一个不断自我更新不管是自我探索还是面对外部世界都要坚持做的。

所以,你看,7个习惯单独存在,你都懂,但柯维把它组成了一个系统,这就厉害了。可以用来指导你整个人生啊。


第二,把这七个习惯变得能落地执行,解决了“知易行难“的大问题。

这是柯维最大的成绩。

涉及到他讲述这些知识的内容和方式,这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知易行难”的问题,他的贡献在于他帮助学习者把人类的常识想为自己的能力。

案例:

如果你是管理者,觉得自己的下属不够积极主动,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反复强调积极主动的重要性:

你可能会讲故事说明某人不积极主动的后果,或者某人积极主动后的快乐结局:

你可能会把一位比较积极主动的员工作为榜样,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你可能会列出若干行为准则,做不到的员工就扣奖金。差不多也就这些招数了吧。那么效果会怎样呢?

柯维是如何演绎“积极主动”的呢?

柯维把“积极主动”化为一种可操住的方法,还特别强调要与学习者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鼓励学习者改变行为。

书中提供了一个行动模板:

1.积极的人使用积极的语言:“我能”“我要” “我宁愿”……消极的人使用消极的语言:“但愿”“我办不到”“我不得不”“要是”……

想想过去几周自己以消极方式回应的两三件事情。描述一下自己是怎么说的。

(1)——————

(2)——————

现在,想想在同样情况下自己可以采取取的几种积极的回应方式。请将它们写在下面:

(1)——————

(2)——————

2.你的圈子有多大。

每个人关注的事物合起来,称作他的“关注圈”其中有些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形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积极主动的人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影响圈”中,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能使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扩张。

消极被动的人则盯着那些自己不能影响的事,如他人的缺点、外部环境,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并总能为自己找到借口。

请列出你在本周内关注的主要问题,并注明它是不是你可以直接影响的。如果是,将其归入“影响圈”,否则将其归入“关注圈“

 (1)————————

 (2)————————

上述归入“关注圈”的问题,有没有可能改变其他因素以“间接控制”?

——————————


以上是柯维把概念化作可操作实践的案例。

他的“关注圈”与“影响圈”的模型运用到了人格心理学里“控制点“理论,并把这个理论拆解为我们更容易理解、应用这个人格心理学概念,帮助学习者把“性制点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积极主动”的能力。

柯维不是新思想的理论家,而是非常优秀的学习促进者,帮助他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习者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柯维这样的学习促进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主要的2个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