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小女子留言及提意见,鼓励和支持及指导小女子! 本人微信号:hn91122。
颐和园是皇家私人会所,却是宫女太监的职场。
不同的职场人看这个职场和风景的眼光和视角是不一样的。
一千个人看颐和园,有一千个颐和园。
人生高度相似的人,因职业不同,看颐和园也是不同的。
每一个季节,有每一个季节的颐和园。
作为公司职员的苏菲,在冬季看颐和园,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颐和园?会有什么用的感悟和收获呢?
一个人坐上高铁出差到帝都,比朝发夕至时间少的多 甚至来不及想心思就到了,一路不敢打盹。
第三天办完事,想来想去,还是去看颐和园,因为这是皇家园林,也是可以感受大清皇帝如何冬天巡游颐和园的,我相信可以感同身受。
北宫门,皇家园林连门都雄伟壮观,当年的皇帝和老佛爷都是曾从这里进进出出,不过想当年这里岗哨林立……我要像公主一样进去。
阳光明媚的不像是冬季的,一看十二点了,怪不得人们形容运势强大说“如日中天”……虽然寒风不大,还是有丝丝冷,而我意兴阑珊。走上路过的第一个小桥,也通向了神秘的皇家园林中心地带。
松柏四季常青,不是为皇帝和老佛爷四季常青和衷心守护,是为人间,所以封建王朝不能长青不枯,再进入里面,不会绿色郁郁葱葱了吧
河面结冰了,居然见有人在上面走,可见冰有多么厚,气温有多么冷……这条河是乾隆模仿江南水乡而建,真会玩,如今成了结冰的江南,想当年可有天下客商。
皇家的江南水乡店铺林立,但毫无商业气息和价值,想当年谁能租到铺位?……中看不中用,可笑的乾隆。
不高的佛塔,是苏菲见过最小最低的,萌萌哒。不仅仅是拜佛,古人有追求艺术。
带着蒙娜丽莎式微笑的瑞兽,不言不语但看的出来心情非常好,栩栩如生,巧夺天工,佩服古人手艺和智慧,不必西方差,这个手艺失传没?
金色的琉璃瓦,尽显皇家威严和神秘,富丽堂皇,一砖一瓦、整体布局都鬼斧神工,但只能特供,不是谁想用就能用的,否则就是欺君犯上。远方是不高的山和居民区,在当年恐怕老百姓不敢向这里张望,那是要杀头的。
石头艺术慕墙,形散而神不散,错落有致,在设计上古人颇费心思,根本看不出来是二白年前的作品,与上面的庙宇相得益彰、相互辉映,美不胜收,实际上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需要大数据谋划。
路边的古建筑撩拨人心,有点科幻,也有古风,还有崎岖的石头路,自然而然,这里的一切石头都靠手搬肩抗来完成的,佩服古人的坚毅,但也被迫无奈,没有选择。
可能树都是文物,但这个凳子绝对不是,要是早被人偷走了。
到了山顶,感觉像在森林里静谧,鸟鸣更静,真是曲径通幽处。
透过乱枝,看到昆明湖,若隐若现,视线有遮拦,但已能感受昆明湖的美丽和巨大。要是织女来这里洗澡,不可能有机会嫁给牛郎,原因都懂。
抄近路下山,可以少走很多路,不知道这样下山当年的皇帝和老佛爷是不是也如此,毕竟有点投机取巧,也不正大光明,且皇家规矩多,能否放下面子呢。
随处看见的太湖石,怪石嶙峋,咋一看觉得无聊,再一看觉得优雅厚重,眼心,好想在家里放一尊。
到了山下,游人如织,口音各异,五湖四海……这里被默默无闻的房屋包围,显而易见皇帝和老佛爷是不会住这里的。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皇室住过的房屋,连名字都温文尔雅。不过有铁栏杆,不让进去看。
活灵活现,谁说古中国无艺术?这是活着的小鹿鹿,看着看着眼前浮现小鹿乱撞的扣人心弦的场景,不得不说这个小鹿是活的。鹿也代表长寿,因为老寿星就养了一只鹿。
用来祝寿的,美轮美奂,价值连城,和小鹿一样都是艺术瑰宝。能近距离观看,荣幸之至,看一眼多活二十年,我看了十眼。
汉字满文都有,咱们大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这是八百米长廊,东西走向,南方是昆明湖,看长廊名字,想必观八月十五的月亮,一定是在人间天堂里。
全部冰封的昆明湖,大不可测,不能分辨湖之南岸的花草树木。
想当年的皇家除了筏舟,可否还滑冰。此时暖阳四射,没有化解坚冰,但冰面反射的阳光,也让湖面另类的波光粼粼。阵阵寒风,含着冰的气息,撩拨人心,而不觉得冷。
这些房屋与湖景浑然一体,干什么用的?我猜观景的,猜错了不要嘲笑,因为我一个人没有随团、没有导游。
冰好厚,上去滑冰没一点问题,可宫廷的阴谋诡计之冰,比之更厚。
从湖东向北望,这个地方是帝王举行仪式的地方,可以想象到当时的皇家之海天盛筵。肯定宫女太监一大堆,对皇帝和老佛爷前呼后拥。也看到了后面的小山上的松柏郁郁葱葱,是否一直绿了几百年了,见证了很多皇家仪式。
囚禁光绪帝的地方,有十多年,光绪帝也死在这里了吧,希望我没有说错,每一天光绪帝心中的冰比昆明湖里的还多还厚,最终没有见到黎明,也没有度过冬天见到春天,被毒死了。
这是光绪帝当囚徒的简介,耐人寻味,这个帝王还不如寻常百姓,他肯定想过“愿世世代代不生帝王家”。被囚禁的日子里,想离开世外桃源的颐和园都不可能了,颐和园景再美也入不了光绪帝的法眼,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如汉献帝。
半年前来这里时,恰好听见一个导游说只是全国最大的古亭,伴随着湖光山色,诗情画意之了然于胸。不知道被囚禁的光绪帝是否被允许在这里办酒席。真的,在这里喝酒,一醉千年。
汉白玉桥,可赛西湖桥,美的异曲同工,像一条巨龙卧在湖面,不长,但靠手工造,难于上青天,而皇室人员却在桥上闲庭信步,由于游人特定,所以没有白素贞的传说。
桥上可以看出栏杆是汉白玉的,上面有很多小狮子,形态各异,被皇帝抚摸过几个呢?
桥通小岛,在垂柳拥簇的中心,是一个秋雨庙,真逗!肯定不是为天下苍生秋雨,而希望保佑王朝风调雨顺。
一群老者在我摄影,不但不说景的确美,毕竟没有人愿意费劲费工夫的拍不怎么样的风景,亦证明人生什么都不干,什么爱好兴趣都没有,最无聊。那么皇家都什么爱好呢?
没看出来吧?好几个大狮子都面带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民间的狮子凶神恶煞?原因很简单,皇家需要逆来顺受的狮子,民间需要驱鬼辟邪的狮子。可惜,老百姓都是睡狮,要不然也不会有武昌起义,被压迫的忍无可忍了。
冰上还有曲线,不是人工画的,是风吹中结冰所致,纯天然的艺术范,小女子聪明吧。远方树木尽枯枝,一片黑白色,别有一番风情。
环湖路,两边全垂柳,在绿叶随斜风飞时,文盲也会吟诗作对。周围的美景衬托下,走在这条路上,感觉路通向天堂,如果作为王朝的路,它是通向地狱,世上没有不灭亡的王朝。走到这里,尽管天气寒冷,但我已经出汗了,诗情画意之心让我毫无疲惫感。我们是步行的,而帝王一定是坐八人抬的大轿,在我们眼中,连路都不愿意走,肯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有一天会梦醒的。
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没有一片绿叶,却不是生命的终结,来年逢春犹可发,而人无再少年。这样的树不计其数,个个都几百年了吧,可谓是长在皇家园林,也是生在史册中。
又一座拱桥,弧形优美,曲线流畅,垂虹卧波,皓月眷恋,要是老百姓可于月明星稀时桥上卿卿我我,而皇帝和嫔妃只能虚与委蛇,假惺惺的,无情最是帝王家。看同一个月儿弯弯,帝王眼中的明月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求解。
湖南边有一天东西河怎么没有结冰,还碧波荡漾,细水长流,迷惑?太违反物理学了,景虽美,但被疑惑给心结了。
枯枝天然成为一副水墨画,重点欣赏的是线条,千千万万,淡逸劲爽,线条粗细深浅不一,凌乱出立体几何,点缀着空间,又流露出岁月沧桑,深沉幽远,每一个角度都是一副水墨画。,
近看枯木,就没有人怀疑它的高龄了,生于几百年前,也许都修炼成精了吧,是柳树精,天仙配上就有柳树精。。
落叶归根,必化泥,更护树木,那么大清王朝化作了吗?烟消云散了,它没有归宿,还不如落叶。
到了湖西,这是通向湖中的小岛路,也算伸到湖中的触角吧,给皇家修园的设计者真呕心沥血,这种路都想的出来。感觉有点凄凉,好像通向世界的尽头。也有点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电脑特效场景》
芦苇荡,我努力的寻找翠鸟,可能冬天没有翠鸟吧,或者翠鸟不知道这个地方。
让我想到了白洋淀的芦苇荡……不同的是这里的芦苇荡太小,太小儿科,若没有像有,有了想多,估计皇上和我想法一样,若皇帝不会尽兴,不如让皇上去白洋淀玩。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房屋,默默无闻,在当年是不是接待站,或者管理处?
又一座桥,桥不少,都美,但不是通向世界,通向群众,皇家都高高在上,他们与人民之间没有一座桥。
在湖西北挨着的小小湖,之所以有这个,估计是为了从中间的小路走过而有江南水乡感,真是挖空心思啊。
终于见到一个平面桥了,安安静静、自然而然的风格,不同的桥让皇上的心情也不同,不同的桥都有不同的设计师,是不是?
这像江南水乡的居民区的民居,恐怕神仙也没有这样的居住环境,夏天常常有一群小孩游泳,容易让人醉生梦死。
居然有个码头,度客的是王公贵胄,寥寥无几,不寂寞吗?冷冷清清的,皇上能真能获得快乐吗?那是什么感觉?
默默无闻,冷冷清清,是不是地位较高人员的?如内务府人员的。?
转角遇见爱,还不会?这几个房屋规格更低,好不好是宫女太监的?
逛到这里,苏菲手机没电了。
遗漏的景主要是:
两个石船,跟真的一样,惟妙惟肖,不过不能划动。不知道有木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因素,所以造石船就没有“水能覆舟”的风险了?也哀叹老百姓造木船为了养家糊口,皇家造船为了寻欢作乐。
一条八百米才廊,从西向东走,像进入了时空隧道,雕梁画栋上尽是江南水乡风景画,据说有八千多福,都画的跃然纸上,欲召唤画中人出来。可惜皇上及跟随的王公大臣,没有一个能赋诗作词的,或者作了质量不佳,也没有留下名扬天下的诗词。
……
最后,苏菲仍然从北宫门飘然离去……虽然颐和园很美,但深宫高院,不知道有多少刀光血影,遍地云诡波橘,宫女太监嫔妃始终出于精神压力山大状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甚至一不小心丢了性命,连光绪帝都随时性命堪忧,更别说他人了。
久而久之,人人都学会了居心叵测之能,看似颐和园无限美丽,但绝大多数人心中无景也无诗和远方,他们逃不出颐和园之精神监狱。
苏菲明白了,“每个王朝末世,统治阶级都不汲取历史教训,纸醉金迷,不知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疾苦,致农民起义遍地狼烟,王朝灭亡,真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人生太安逸了,必导致脑残,如唐玄宗前后判若两人,孟子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苏菲心想“我的职场比宫廷的险恶小多了,但也少不了有失落,关键不在于有多少次失败,而贵在自己有多么大的定力,应当树立强大信念奋斗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即使失败了也对自己问心无愧”。
苏菲呐喊,原谅自己的一些失败,向着诗和远方前进,前进,再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