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弄巧,星传情,美丽神话倍温馨

早上一看手机屏幕,今天是“七夕”。

不知何时起,现在的年轻人对国外的洋节是喜爱有加,热情百度,而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则知之甚少,一问三不知。一到圣诞、情人节之类的洋节,街上到处都是萌动的年轻身影,甚至连什么万圣节、愚人节、狂欢节都乐此不彼。而端午节是纪念什么人?七夕有什么传说?中秋是什么主题?却三个有两个说不上。

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璀璨夺目,其中传统节日就是这条文化长河中耀眼的一环。把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假日,也说明国家对于传统节日这个历史文化的充分肯定。

七夕虽然没有定为法定假日,但在中国却是一个典型的传统节日。

苏东坡的妹夫秦观的一首《鹊桥仙 · 纤云弄巧》你可能背不下来,但其中最后的一句估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⁶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实,很多传统的节日,在中国的百姓中都有其特殊的纪念方式。

由于参加工作后就远离家乡,即便偶尔回去也是选择春节、清明、国庆这样的团圆、扫墓或假期较长的节日。估算下应该有几十年没有回老家过七夕了。说到老家的七夕,那都是小时候的记忆了。

在老家,七夕并不象中秋、端午或清明那样有固定而较为隆重的过节仪式,也不会准备特别多好吃的东西。记忆中最多就是会杀只鸭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

七夕为“上弦月”。吃过晚上后,月亮已经在头顶了。

饭后,孩子们就会围着大人要听牛郎织女的故事,这也是七夕晚上的固定节目了。

我印象最深的,七夕的晚上,爸爸都会准备一根特别特别长的竹杆,头上用小块木板做个平台,上面点上蜡烛,然后支起来,固定在自己的家门口。这个习俗的寓意为何我已经记不得了。想来应该是撑高一些,让女郎织女能够看得见吧。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能够流传至今,主要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七月初七,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会在七夕节那天“乞巧”。

一个节日,一个美丽的故事。也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真心的祝福。

现在,大家都把七夕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虽然七夕是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的节日,不应该说成是情人节。

我想,既然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传说中今天也是她们一年中唯一相见的日子,我们就把它赋于情人节的寓意也无妨。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弄巧,星传情,美丽神话倍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