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几年的文章做一个回顾总结

间间断断写一些东西,整理下来,还有点意思。


目 录

01|猕猴桃                                   

02|马家坡的柿子                    

03|游太平峪                                

04|桑椹                                       

05|开灶                                     

06|山楂红了                             

07|桃花潭                                   

08|父亲送我上蒲师                         

09|罢饭                                      

10|某友道人杂记                       

11|我给“西马”摇旗呐喊                    

12|一夜颠簸穿秦巴                        

13|秋雨如雾                               

14|游蕴空山云寂寺                    

15|丹桂花再开                            

16|王顺山戴帽社员睡觉                       

17|清水头的荷塘                             

18|又见山楂红                           

19|王甚                  


前   言

人到了一定的际遇,清闲的时候就爱回忆,也爱收拾旧物品,这些东西总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回忆,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爱恨情仇,只要是经历挺身过去的,都是美好的。

写文章我倒不会,絮絮叨叨地用键盘敲下来,用手机输进去倒是经常的事,今天猛的看到早些时候的两句话:“茅檐草舍寻常客,粗茶淡饭自在人”,想一下,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叫人浮想联翩,于是就用毛笔写了下来,此刻感觉到还有一篇写猕猴桃的文章,又联想到一两篇游记,于是就搜集了下来。这么一搜集,到还收到十来篇。

陈货总带来回忆,回忆总有些失落,但看到这些草草笔墨,倒还是有点欣慰。

另外,半部小说恐怕是难以完成的了,不由得叫人想起“江郎才尽”与文思枯竭,不过,不要刻意追求,这些有何妨记录生活的笔墨。



冯稳吉

2021年9月24日夜于骊阳草堂



猕猴桃

前月乡党进城,来电云贻我至宝一箱,置之门房,明言某箱等,讫即挂断…

某因公外出未及谋面,自度其中何物。既归,方思门房之宝,合抱于室,途中果味外溢,芳香袭鼻、直沁心脾,顿觉周身清爽,此何佳果如此?至于开箱巡检,则圆果堆积盈箱,鸡卵绿墨,维甜甜而泛酸香,雀子赭黄,方淡淡才显酒意,毛如弥猴之绒面,质似仙寿而温柔,揭示则鲜绿美明、内黄外嫩,细察则子如芝麻黝黑,肉赛V c 过量,味压梅李而退桃杏,色赛柑橘而却橙柚,玲珑珍藏、仙客难觅宴燕佳宾,质朴混实,王母访寻待招穆王,实乃果中仙品,食中皇后。

呜呼!天地灵性独钟秦岭,斯地野生,山民争食而未公之于外,如至宝而秘藏,颐养体质。山曲曰盩,水曲曰厔,盩厔【周至】近年大量繁衍利于货殖,以供黎民百姓,怎奈商贾利欲熏心,膨大剂于是流行甚深,至伤农、寡口味、难储藏、降营养,哀哉!盩厔之猕猴桃!我岭乡民众等受害匪浅。

于是有识者振臂,栽种天然,辛勤培育,佳果出焉!然不可多得,以之赠亲朋好友,推广重振,猕猴桃于是重见天日。



马家坡的柿子

大约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个性,在我过去三年的求学生涯中,经常路过富平,更与富平人打交道最多,工作之后也接触到不少的富平人,有许多富平的朋友。富平连接着陕北与关中,富平人也兼具陕北与关中人的个性,大气、睿智,兼具豪放与细腻。富平的物产丰富,地势由北向南渐渐落下,横着看是既富且平,所以叫富平的了。

富平的特产有庄里的瓷器,流曲的琼锅糖,再就是柿饼了。其中柿饼最受人爱,享誉大江南北。

距离西安一小时多车程的 富平曹村镇马坡村是陕西有名的柿子之乡,坐落在金瓮山之阳的山坡上,种植着万亩的柿树。每当霜降之后,满坡一片深红,很是耀眼。在红叶之中,在虬枝间个个 挂满了彤红 红的柿子。这柿子之红,不是大红那么刺眼,而是黄中透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冬之际,更是好看,这时,树叶已经落完,满枝头的柿子,十分显眼,幽深的枝,火红的果,恰似一幅写意的中国画。

 柿子开花在小麦出穗的时候,这时淡黄色的花落在麦田里,很是显眼。到了秋季,柿子逐渐长大,起初没有成熟的时候是绿色的,生涩无比,不可入口,随着秋季的深入,渐渐变黄,到了深秋霜降之后,经过霜打的柿子,由黄变为朱红,也由硬变软。俗语说,柿子专捡软的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软的柿子,退去了生涩,甜香中有些野气。柿子在这里太多了,太平凡了,不用打药,很少施肥,它凭着一股韧劲顽强的生存,是原生态的十分环保,柿子虽然好吃,但是难保存,过去在农村,常常是将柿子趁着没有变软的时候,从枝头卸下,放在铺满麦草的框里,一层麦草一层柿子,直到框满,一筐一筐的柿子放在干燥的地方,等到大年三十,用软柿子与面和开,烙成柿子饼,这便是关中最有名的小吃了,如今在西安西大街靠北的大皮院,有许多的卖家。

柿子做醋更是上乘。将半生不熟的,完整的,半拉的,硬度软的,放到一起,经过时间与温度 磨合,发酵的柿子沁出了液体,浅棕色带些微微黄,取一只汤勺,撇上一口,酸香到心到脾。伴到凉菜冷盘更是香气扑鼻,酸的适度。

柿子醋是调面食的好调料。关中人豪迈气壮,最爱食面食,尤其以嘫面著称,杆好的两指宽七八吋长的面条,煮熟后,放到小盆大的粗磁碗里,姜葱蒜一把,半勺秦椒面,大红袍花椒,半勺滚烫的热油泼淋,发出滋滋的奏鸣,冒出油香辣味,这时舀上半勺柿子醋。筷子一搅,香!香!香的直流口水,端起来,走到房檐下的,疙就,棒棒的咥一碗。

柿子有好多种,尖景,火晶,磨盘,社黄,等等,马坡村有一颗生长了百年的柿子树王,枝干遒劲,枝头挂满了果实,树下的齐棱上,镌刻着名人权贵的题词,溢美之词曜然。站在树下向南望去,成片的柿子树,随着坡地 一层一层,树下则是忙碌的撷柿子的身影。

在如今马坡村,早已将原先柿子品种更新换代,个头更大,产量更多,树也变得低矮便于采撷。

在马坡村,有许多加工柿子的作坊,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做法,用传统的工艺,将个大的柿子做成柿饼。由于地理位置和传统工艺 的因素,这里的柿饼格外的绵软香甜,誉满关中,广销全国。

每到11月前后到了马坡村,你会看到一串串的柿子,整齐地挂在架子上,朱红一片,女人们在这里操纵着削柿子皮的机器,机器飞速转动,女人手里的柿子转动着,皮飞舞而出,几秒的就将柿皮削的一丝不剩,不一会儿就是一筐。男人们则是爬高上低,将串好的柿子,一串串的挂在高高的木架上。

这里常常有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拍照,人在柿子中,柿子在人前,朱红映衬着笑脸,很是如画。真是有“悬霜照彩,凌冬挺润”的姿态了。

吊干的柿子,取下来压在面翁大缸之中,经过一个月的发酵,柿子表面会凝结一层白霜,这白霜可是检验柿饼质量的标志。

柿饼是老人们的最爱,香甜绵软,入口滑溜,我们经常在集市上,购买柿饼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或者是中年人孝敬老人而购买的了。这种孝道,是中华美德,柿饼也有贡献,通过它传递孝,真是事事平安,世世红火,事事如意。

隐之

2017年11月19日 于骊阳草堂。




游太平峪

壬辰四月廿九,时初夏艳阳,余偕同志,一游户县太平峪,有感以记之:

太平峪,乃隋太平宫旧址之所在,曩昔皇家避暑之圣地,今黎民观览休闲,距西安约一小时余车程,道路顺畅,深得市民喜欢,十年前曾经一游,今变化虽大,然山山水水尙留残情。如今一去十年,不胜慨叹!

顺环山公路,经太平口村到山脚,沿河而上,车辆盘桓山道,爬坡平坦,至山门收费之处,可徒步,可乘车,余乘车至停车场,沿途游人络绎不绝,男女老少结队而上。过秦岭魂处,遥看一山头,突兀向右,山头怪石嶙峋,俯视着对方山下的栈道,紧逼着对面山石,山涧相当狭窄,投影之处,阴凉无比,沿栈道行百余米,有一巨石挡道,蹊径竟深入山石石缝,恰如虎口饮水,游人低头弯腰,屈膝步行方能通过,此乃太平峪之石门与虎口也!过虎口,沿途满目清新,空山流翠、飞鸟语鸣而啾啾,林木蓊郁而芳香,至鸳鸯潭,小憩片刻,耳际溪流潺潺,俯视清澈见底,锦鳞游泳,无忧无虑,让人羡慕之至。山路过石桥,到伏牛滩,转入左行,山涧巨石落地,大小碎石纷杂,方圆兼具,溪水或披拂而流淌,或涓涓而深入地下,道旁树木森森,蓊郁蔽日,残影点点,色彩变幻,虽是艳阳高照之时,仍有习习凉风吹过,真乃避暑之圣地,游玩之佳所。拾级而上,至钟潭,方显太平峪水之静、清、幽。钟潭约有十步见方,因形状如编钟而名者,瀑布数丈余,如白练飞扬、一泄而下,扑如谭中,潭面碧绿而泛淡淡涟漪,潭水清澈,潭底碎石依稀可见,钟潭在道右侧,且为入胜景第一景,游人往往一带而过,在此停歇的游人不多,因此下到潭边更觉清幽,潭水清冽,洗手涤脸,顿消劳汗,真乃水显山之灵秀,瀑现水之胜境,在此停歇片刻,不敢长留,爬百步天梯,观烟霞、仙鹤、蛟龙、彩虹四大瀑布。太平峪最有特色的当属仙鹤桥瀑布,在仙鹤桥瀑布前,是悬崖峭壁中凿出的栈道,此时树木繁茂,远观栈道时隐时现,游人如蚁,颇为惊心,近履栈道则悬空茫然,不敢俯视,余当年至此,曾经徘回不前,草草勾画,仍觉新鲜,如今栈道重修,台阶蜿蜒,扶手坚固,虽悬半空山腰,此时游人并不崛起危险,在此一观,崇山峻岭,层层叠叠,同游者在此争相留影,身后便是太平峪入山之处,北望远处如桃形之山者,入口也。过长空栈道,右行,便觉一阵凉风,声如狮吼、震雷者,仙鹤桥瀑布也,瀑分三叠,下有深潭,上段似从天而降,渺然隐约看见,二段一泻直下,穿过山石下面,因长期穿孔的原因,竟形成一座上下层叠的石桥,恰似仙鹤俯视,故名。三段从桥孔直下,落差月三四十米,与下面的深潭,左边的栈道,右边盘盘曲曲的山路,形成了太平峪奇而秀的景观, 为太平峪最胜之处了。余当年至此,大雨,随口占一词曰:“登古道、看烟云;流泉汇作瀑,落叶化为尘,崎岖山路丝丝雨,蓊郁幽深仙人魂。”  过仙鹤桥瀑布,沿右山盘曲而上,道旁壁立千仞,型如斧劈刀削而成,对面山几座山头高入浮云,行约半小时,有石当立,石旁流水溅落,绕石而上,轰轰然雷声阵阵、隆隆然咆哮呐喊,水雾弥漫,珠玉扑怀,凉爽沁人,青石道水渍流淌,抬眼一巨瀑从天而降,悬挂面前,飞流直下者,彩虹瀑布也,等台上,此时游人欢跃,欣欣然,竞相雀舞,跨入溪流石上,姿态万千,数种风流,留影拍照,人声瀑声、笑声、喝声汇聚一起,喧闹非凡。沿瀑布左边台阶而上,瀑布从山顶泻下,到潭面上,水珠飞绽化作雾气,此时正值中午太阳直射,潭面上,瀑布下恰成一道靓丽的七彩虹,此乃彩虹瀑布由来。

我观山水,在畅游中默记心识,特别重视山的走势,水的源流,这为我今后的山水画积累生活素材。古人说:“仁者悦山,智者悦水”我倒是用心岂是随便看看。




桑椹

单位后院有一颗桑树,当初,树还是幼苗的时候,有人说,“砍掉它,桑树,不吉利!”

我没有去做,当时只是想,这是孩子们养蚕宝宝的粮食呢。闲暇之余,就去看看。春夏秋冬一个枝条一个枝条的长,当四个枝条长的一米多高的时候,我用草绳将其缠在一起,以免东倒西歪,叫人砍去,这就是捆绑式发展,直到有一天,紧紧绑扎的绳子断了,四个枝条长大了,树型初见。幼小的枝条,就这样渐渐长了起来。

昨天,带同事观看林中的植物,到墙角,猛地抬头,看见桑树上结的桑果,点点紫红,当时口水就泛了上来,还略带酸味。时不时有灰喜鹊在上面,叨叨着,看来是桑葚熟了。是啊,桑果,我们常叫做桑葚,初长是是绿色,成熟则成为深紫色,酸甜可口,营养丰富。

说起桑葚,一下子将我拉到了四五十年前,那个时代是缺吃少穿的,关中农村,更是为了吃饭伤脑筋。于是乎,核桃,酸枣,便成为时令的美味,当然,桑果也不例外。那时,大人们告诉孩子,富人吃的是香的喝的是辣的,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些绫罗绸缎是用蚕丝织就的,这些,我都没见过,见过的倒是,我的奶奶、母亲在黄土地里弯腰种植棉花的情景,到了秋季,大人小孩都到地里去摘棉花,这些棉花经过一个棉花机的加工,就去掉了中间的棉籽,棉籽可以压油,一瓶子油可供一家大小几口子吃上一年。到了秋季奶奶和母亲便支起了纺车,在皎洁的月下,吱吱的纺起了线,纺车轮子不停的转着,眼前的锭子上,缠的线越来越多,纺锤越来越粗,换下,再纺,越是漆黑的夜,纺出的线才算有本事。据奶奶说,还有人凭借一根香的光亮纺线呢。这些线织就不出绫罗绸缎,但却是我们身上,脚下头顶的来源,勤劳从双手开始,就是这样的日子,一天天,一代代人成长了起来。

人常说“沧海桑田”,人事变迁,从《山海经》里的记载到贾湖遗址的发现,再到现代社会,外界在变化的同时人也在变。桑田,对于我来说仍然遥远,对于我一个关中人来说并不知道,田,是知道了,桑田,确实不晓得。就知道,桑树上的桑葚可以吃。桑叶可以养蚕,蚕丝具体怎么织成绫罗绸缎,就是传说而已,想起来肯定是复杂的很。

四十年前,我们村西有个老爷庙,老人们说是关帝庙,那时候,已经成了前后的两间大教室,大约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娃娃们在这里上课。

关帝庙的建筑说是明朝的,建筑虽然简陋,但山墙下的墙根基,却牢靠而坚实,墙基是用三尺长,一尺宽,半尺厚的砂石石条垒起来的,下面的石条比上面的石条高出了一寸。就这一寸,显得墙基厚重坚实,小孩大人,能从这一寸的台台上扶着墙过来过去。庙的左面,是一个大水坑,我们叫做涝池的塘子,大约三四分地的样子,就在这涝池的北边,有两棵两搂多粗的桑树,每到四五月,桑树茂密,桑葚大而甜,就成了村中大人小孩的美味。

涝池旁的桑葚可不是随便能摘到的,况且树已经高达十多米,还斜着朝涝池中心长去,爬上去,往下一看,池塘水一片,树上的人早已经是魂飞魄散了,哪里还顾得上去摘桑葚,而树下的人们已经嘴馋的等不及了,还要大声吆喝。于是,一个叫做“”挽子“”的摘採工具就用上了,不用在树上爬的那么高,用挽子够下来就行,挽子前端是用铁做的钩子,钩下来的树枝,往往会掉到涝池里,看到调到涝池里的桑果,叫人心疼而惋惜。再钩的时候,就要小心平衡,用钩子转几下,让枝条缠在挽子上,渐渐的接近人身,拿住了,再传给下面的人。往往是弄了半晌,每人就一两个桑葚进嘴。听说有人还为此掉到涝池里。

时下,南北往来,经济流通,水果南北交流,东西互通,一个小小的桑葚,何足挂齿?但桑葚中的快乐却少有人知。

2020年5月15日于骊阳草堂




开灶

老冯期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这是一种煎熬,这样的折腾已经叫老冯忍耐不住了,每天一到中午,老冯心里就发虚,这种混吃混喝的日子究竟啥时候才能熬到头。

当厨师端上第一盘菜上来,放到桌面上的那一刹那,老冯看见了一双麻利的手和细丝发着翠绿的凉拌笋丝,刀工匀净,油泼的辣子格外鲜艳,冒出一丝鲜香微辣的味道。老冯并不显得惊愕,这是老郭请来的厨师。老郭那里开灶已经两个半月了,老郭的部下都很满意,上边也很满意,因此,对老郭找来的公司的人员,老冯很是放心,这也让老冯少操了许多的心,谁让老冯与老郭是好兄弟呢。

楼下灶房前,大家嬉笑着,等待再端上几盘菜,就可以入席就坐,这些多是老冯请来品评菜品的,看看厨师厨艺和灶房设施的齐备,能不能满足六七十个人吃饭。再说改造后的厨房,也不能这样拖下去,几十个人的嘴是张着的,终究是要开灶的。选择周日,灶房装修改造施工方,炉具灶具销售方,大家都能到场,电工、炊事员也有个交接,加上原有的炊具要收拾的,要维修的,要洗要涮的,都要一一俱到,准备准备。

灶房十多年前就有,当时老冯为了更多的人能不乱跑,外出费时费力的吃一顿饭,经过了许多的周折,将灶房请人重新设计和装修,又花了钱,买了新炊具,这在十年前都是好玩意,上档次的东西,当时吃饭的人大小有三百多口,六七个伙夫,四五百的碗勺和餐盘,等到铃一响,热腾腾的饭菜和着灶房里蒸腾出的雾气,伴随大米白面的香气,一起喷发出来,碗筷与笑谈便交织在一起。这样的日子过了两年,很快就结束了。

改扩建中,这个灶房差一点被建设方拆除了,为了保住这间伙房,老冯和老张,跑断了腿,磨烂了嘴皮子,用工人在灶房做饭为条件,保住了灶房。经过三年,里面的炊具也锈了,餐具也少了许多,工人在里面做饭,并不按套路进行,竟然还烧柴火,烟熏火燎,等到老冯看见时,两眼直瞪着,把脚跺的通通响,也无济于事。三年过去,灶房也近乎被废。

回迁后,整个灶房已经进不去人,迈不开腿,双脚无处着落了,黑乎乎,顶上还掉着烟絮絮,这样的模样,叫老冯弄了一周的时间才有点模样,可是煤气罐却禁止使用了,老冯托人四处打听,说是可以烧甲烷乙醇之类的燃料,就是得改造灶具,换个话说,又要花钱了。为了吃饭,老冯忍了。

将锅灶改造了一下,可以烧甲醇,炒菜和原先烧煤气一样,也就是将煤气罐换成了储存甲烷的箱子,高高的架在灶房二层的房檐,危险的很,老冯隔三差五就去看看这危险的犹如炸药包一样的箱子,整天提心吊胆,老冯甚至怀疑突然一天不小心爆炸了,将灶房弄个底朝天,自己命就没了。老冯在电视上,报纸上看见这类事发生的太多了,每次看见这些闹人的事情,老冯心里就直发怵,担心有一天不幸降到自己头上,这种煎熬叫老冯左脑子疼,心脏砰砰直跳,老冯好像掉进陷阱里一般,不能自拔。就这样,老冯煎熬了整整五年了。直到老冯生病,连着几天,每天晚上打吊瓶,老冯躺在诊所,始终也没想通这灶房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楼下老冯的朋友还在说笑着,装修的工头和炊具公司,餐饮公司的头头脑脑已经来了,今天大家商量着如何开灶,请几名炊事员,顺便统计一下上灶吃饭的人数,估计常吃的有五十多人,高峰期间也有六七十吧。

电工与炊事员在交流,取电的空开在哪里,灶具都有啥,咋样摆设,出饭口在哪里等等,这乱七八糟让老冯看着眼直晃,今天能点火开灶,明天大家六七十个人就能顺利的吃上饭,再不用跑到外面吃了,再也不用费时费力费脑子,再说也不卫生。

今天的点火很成功。老冯有点高兴,恰逢周末,喝点酒庆贺一下,也图个吉利。毕竟吃饭是件大事,有饭吃了大家都好过。微醉的老冯,此时拿起来毛笔,趁着酒劲,动摇西晃的挥洒了一回,围观的人,拿起手机,有拍的有录的,老冯也不含蓄,让人尽管笑着,不时还做出怪异的动作,模仿行为艺术大家,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老冯今天着实高兴,尽管自己心里明白,这写字不是唱戏表演,烂怂字有啥在人前摆弄的呢,老冯今天可不管这,谁让老冯高兴呢。

这一次灶房改造从炎热的七月开始,直到将要采暖,延续了四个多月,为这事上头也交待过好几次,敦促了许多,甲醇是不能用的,可是灶停下来,大家吃不了饭就是个问题。

改造吧,老冯心里想,抽空就给上头说,灶房用了十年,黑乎乎的,已经不符合标准了。需要重新装修,灶具也要添置。老冯请来街道上管食堂的卫生的人,专门来看了一下,人家可是专业的,指导着食堂的布置,操作间、洗菜池等等,要合乎要求与标准。如今干啥事都要讲究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按规矩办事,按规矩做事,老冯紧紧的盯着规矩,生怕出啥意外的事情。

经过多次协调灶房的装修、厨具的购买总算有了眉目,跑手续就看老张的了。老张五十多,人缘好,办事老练,上上下下的事情,都离不开老张,老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老张会说话,脑子活,能办事,但手续是要等时间来扛的,这不,等手续下来已经两个月过去了,赶紧叫施工队施工,灶房所在的小后院就乱的不成形了,好歹有个小门,一关了事,工人在咚咚砸墙,连夜拉走垃圾,怕影响环境,随时打砸下来的垃圾,及时装到塑料袋里,堆放在墙后,等到夜晚,叫车来拉走。这年月,防雾霾要紧的很,地上不时有人检查出事,空中又有侦察机拍摄,随时会发出图片,叫领导难堪,弄不好会因此丢饭碗,因此,老冯看见垃圾就会在心里狠狠地骂上几句,还得好言好语,让围挡的围挡,该覆盖的覆盖。好在工长人好,脾气好,干啥事情麻利,这一路走来,还好顺利。如山的垃圾及时安全地到达该去的地方。

到了挑地砖墙砖的时候,老冯这回与老张看法一致。老板带了许多的颜色,分头让他两人看了,结果挑选地砖墙砖,基本一致,都认为,灶房偏小,光线不好,应该用浅色来补充。老冯本来心思不在这里,不管啥颜色,贴到墙上也罢,铺到地上也罢,老冯要的是时间,要的是干净和结实。

这工期耗时俩月,叫吃饭的人都撑不住了,忍受不了外出吃饭的折腾,来来回回的问,啥时候开灶? 年轻人会随着潮流,单位没饭吃,就叫外卖,一到中午,传达室的桌子上便堆满了外卖,保安虽不情愿,但也无奈,老冯看过几次,这方方圆圆的餐盒套在塑料袋子里,确实扎眼。还有人叫熟悉的小饭桌送饭,老冯很训这一套,与小饭桌从不来往,也让周围的人少与小饭桌来往。老冯记得十年前开灶时候的伤痛,为此上面叫老冯去谈了许多,老冯也到处乱跑寻找手续,消耗了不少精力,真是忙中添乱。那时老冯还年轻,能跑得动,就是费神。

装修是要时间的,灶房更加专业。加上厨具要更换为电磁炉,因此,线路也要改造,真是,不提没有事,一提一大堆事情,安装厨具是要符合环境要求的,排烟通风,过滤等等。老冯听着都头疼。事情终究是要干的。这些都让施工队作好方案,专业人员看好后再施工。

工程都很顺利,每天灶房里进进出出的人不少,老冯无暇每天去看。老冯关心的是工人在里面干活的质量和安全。电路最关键,每次到灶房老冯都要细细地看一下,遇到电工还要问一下,如今全部用电,线路能不能承受得了。三个电磁灶,还有个蒸箱,这些都是大功率的家伙,搞不好,就不听使唤。线路得彻底改造。看着结结实实粗壮的电线,老冯觉得应该是够用了,这些老虎可惹不得。开灶必须请电工到场,亲自实验着电磁炉、蒸箱等等。

灶房外面已经渐渐聚满了人群,这些人,有老冯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老冯赶紧走过去,打个招呼﹍﹍﹍

2O18年11月12日于骊阳草堂

隐之




山楂红了

山楂红了,正是风轻云淡之时,山楂红了正是金风送爽季节。

我望着一排整齐的山楂树,看着今年挂满枝头的红果果,不由得伸出手来,想抚摸着着已经移至这里两年的山楂树的果实,太诱人了。

在校园近百米的路上有这么一排果子树,经过寒露,果子熟的透红又惹眼,好似向你妩媚的招手和微笑,谁又能经得起这种诱惑呢!

我担心,很快这种红透了的丰收,就会散失,就会落入大人小孩,男男女女的口袋里,切碎到精致而又自私的茶杯里,下咽到想苗条但又肥硕的妇人的肚中,顺滑到将军肚子鼓鼓囔囔中年男人的粗肠子里,成为他们一瞬间的味道、药品与笑料。

这种担心维持了近两周的时间,果子依然,由绿色变成红色,再经秋染成深红,在秋风秋雨的吹打中依然挂在枝头。每天上午八点土班之前,我都要沿着这条今年八月新铺设的,如同地毯一样柔软的塑胶道路走上一遍,一次次舒服的观看这逐渐红透了的果实,真是太可爱了。在没有人的时候,从学校银杏林中钻出的灰喜雀俏皮地从这里飞经而过,不时落下还喳喳几声 ,好似要叼啄,校园有这样美的山楂道路,既能散步又可观景,此时叫人不由得赞叹与自豪。这样一排二十多棵一字排开的山楂树,在现代的大都市真是难觅了,就连公园里也是七零八落的闲散种植上数棵即可供游人观赏,一字排开恐怕就要费力气腾出时间,驾车到几十里开外的山间田园去寻觅了。

山楂又叫做山里红,正是这种红,撩得人心跳 ,挑逗你的耐心与修养,果子一簇簇,三四个、五六个,长长的柄长在树叶的腋窝,垂下来,遇到秋雨的时候,自然是弯腰。一场秋雨一场寒,山楂更是愈来愈红,等到寒露一过,更是红的发紫透亮,挂满枝头的果子在秋风扫落叶之时更是鲜艳夺目,让嘴馋的人伸手,让心动的人手颤,让瞪着的眼,脚后跟直站。

山楂是北方常见的果树,它随遇而安,经得起严冬、耐得起高温,据说零下几十度都还可以成活,从浙江到内蒙都可以种植,在我们关中更是长势喜人,挂果率高,在秦岭大山里,随处可见,太平常了。山楂喜光也耐阴,不管是沙土还是乱石土间,都可以成活。我们这排山楂树,就是种在体育馆东面的散水边上,在前年移植的时候,挖树坑时,还有不少的砖头瓦块,尽管捡拾不少,但树池与土壤仍然有许多的碎石子,土壤也是很差的,当时我很是担心山楂的成活,但种植树木的师傅说,这土层已经能够保活了。

经过两年的浇灌养护,真的是长势良好。

前年,我们几个人在讨论在操场边上如何植绿,营造绿色景观时,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谈论了很多,操场西边的道路,沒有一点绿色,沒有树荫和花草,炎夏之际,烤热不能经过,因此这条路便自然而然成了中心话题与谈论的焦点。道路的西边,是体育馆,不到一米宽就到了散水,体育馆的散水是不敢动的,否则对建筑有影响,路面是不能破的,否则怎么走路,不就是为了路边有风景么!当初修路的时候,为了结实,三合土夯的扎实,土板结而坚硬。

我们试探着在这里挖了一个树坑,都是三合土,石灰块,真让人心凉,“”干脆放弃算了,栽种啥也活不了!“”挖坑的工人说道,同时脸上表情异样,我知道这不是不想再往深挖,不是不想出力,偷懒的表现,_眼看着这破烂土层,如何是好!

再挖,尽量将树坑掏大,将建筑垃圾掏出来,回填黄土。“干活,干活,别说话,尽管干活就是了。”工长说。

工人在挖坑,我们在探讨种植怎样的树木。广玉兰吧,地方太小,西府海棠吧,已经有了,石榴吧,冠幅大挂人。

老板问,你是想种落叶的还是咱这地方的树,我觉得北方就种北方的树,尽管不名贵,但乡土气息浓厚。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都想突破围城,看看外面的世界,欣赏田园风光,解除工作的劳顿与心灵的灰暗。孩子们也想知道,树木的知识。

你是想种观赏树,还是想种果树?

说道这里,大家都同意种植果树,关中常见的果树,一年,春季可以赏花,秋季可以尝果。

围绕着果树,大家讨论了好长时间,不时还上个互联网查查,看看那种果树更适合我们种植。

山楂,不知谁说道,我在山是见过,又在果园里见过,环城公园和大明宫里也有,大家争论一番后,最后就定下了山楂树。我们赶快去看资料,觉得还是不错的注意。说干就干,认准的事,就要不懈努力,奋力去做,这么就种植了山楂。

赶紧打电话联系,多方打听,讨价还价,觉得不错的就让对方拍个照片,通过手机传送过来,看树冠,看树形。植树的老板说,山楂还要修枝剪叶,种植好,等来年就好了。我们大家深信不疑。那就定下。又回到路边,督促挖树坑,又督促运输,又督促对方在林子里挑树挖树。

树坑是挖完了,24个树坑,运走了一大车的建筑垃圾,这黄土又从哪儿来,从树林的挖,工人取来了灰斗车,一车一车,回填在树坑。已经是工人下班时间了,现在的工人,牛的很,一点都不多干,时间一到,掀把一扔,要延长时间,那就算加班多给钱,可是谁又要这些加班钱呢!咱们这么干活就是图着日子好过,干了一天,就想回家休息,何苦加班,大多的师傅们不干的。

“就让回吧,等一会儿我打电话,叫工人吃过饭,休息,后半夜还要接树!!!”植树的老板说道。

“今晚树就到!明天就赶快载!”

走,先咥去,呡二两,晚上还有卸树!

夜市摊上一座,两盘凉菜,不管是啥,来个江小白,打发时间,一大碗排骨面下肚,回到办公室,闲谝一番,东拉西扯,说古论今,喝着茶,抽着烟,等待着司机的电话,一下子时间就到了二半夜。

卸树是艰难的,一是要能敖得住夜,一是二半夜哪里来工人,虽然事先叫了几个人,但睡着的人们谁愿意大半夜离开热被窝醒来去干活,老板硬是叫了两人,加上自己的儿子,我和老张,司机,几个人,不由分说就干了起来。

我一向是不能熬夜的,看到树到,大家开始抬树,我就回家休息。第二天,六点起床,不到七点就赶到现场。此时老板与老张和工人已经在修树枝了。

将树立起来,看好再修,先剪去断了的枝条,老远我就听老板在说话,拿着剪刀挥奉来挥舞去,细细盯着损坏的枝条。

“形要修好,要能观赏。”我说。

使劲修,老板说,要保活。

栽上再修枝,我说。

修枝再栽,老板说。

栽端竖直,再转!再转!形好的一面朝人面前!

我们各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就这样每栽一棵,红脸一会,急嘴掰脸,一天下来,树树也种好了。我们也累得直不起腰来。共同观赏着刚移植的树,都说好好好,1等到来年会更好。

两年过去了,山楂树长成了,春天泛着白花,芳香四溢,在此留影的人询问这是啥树时,我们会自豪地讲这是山楂树,就是能吃的那个帮助消化的山楂,人们这才细细观赏一回山楂的花和叶,嗔!原来山楂就是这样。七八月最热的时候,我们不敢有丝毫的马虎,这里太缺水了,赶紧取来水带,让山楂喝得饱饱的,每个叶子立得挺直。等到秋季,果实一天比一天大,一天比一天诱人。我们舍不得去疏果,也不会疏果,硬是用勤浇水多养护让长成的果子不落长大。

如今山楂红了,大家笑了,可是我笑不出来!!!那是我看到了一个轮回的生长,一场艰难向上的伸张,那是生活的不易与时间的流逝 。

今年秋季的山楂,果实累累,愈来愈红,我们的心也愈来愈高,想让满路两边都是山楂,都是红果果,我们想搞一个庆丰收的摘采节。二十多棵树怎么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再植一些吧!

于是路东又多了一排山楂树,这条路真是山楂树辰道了。运动场,畅想空间又多了山楂树。算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棵呢。

山楂红了,红透了的山楂太诱人,太撩人了!!!到了明年,在这山楂树辰道上,谁又是红透了的山楂的采摘人呢?

2018年10月28日于骊阳草堂。





桃花潭

桃花潭,是个美妙的名字。最早对桃花潭这个名字感兴趣,大约是人性初识的年代。李白的《赠汪伦》,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之句。想其明艳夭夭之挑花,水流碧深的潭面,一幅超然物外,又呢喃燕语之情思,构成的情景,令人羡慕不已。这些,已经留着年轻时的记忆里了。今天说的桃花潭,却不是李白见到的桃花潭,而是在西安市东郊浐河中的桃花潭了。浐河是古長安八水之一,在流经米家涯下时直向西北并入灞河,在米家崖的原下,水面宽阔,是唐时距离含元殿最近的水面。在浐河的上游一个叫做“马腾空”的地方,一支人造渠---龙首渠,向北进入通化门,将浐河的水送入龙湖进入大明宫,再入太液池,向北再并入灞河,这种奇妙的分流与合并,如历史的起乘转合,塬上的流水与塬下的水流本为同根同源,又同汇合并与渭水,奔向大海。至今龙首渠仍有遗迹,浐河也仍然流淌。水流量却越来越减少,这大概是气候或者是过度开发自然的结果吧。上世纪末,西安浐河两岸加大力度进行开发,依水而居成为开发的亮点,人对水的渴望,成为刺激点,于是河道治理,河床梳理,河边植绿,拦水成坝,修堤成路,沿河看绿,沿河看楼,兴起热潮,一个一个景观接二连三喷薄而出,河旁河边高楼林立,水中鸥鹭翻飞,地产是高热不下,带来的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浐河米家崖下的河流自然是应运而生,修建成一道风景,这就是桃花潭了。

桃花潭水面宽阔,中有小岛,又有廊桥回环,两岸彼此相通,岸边植桃树,锦带,等等,人行水面上,极目满眼绿。自然游人不断。加之晚间又有烧烤火锅、自发歌舞,跑步健身等等,真是热闹。到桃花潭转转,是西安东郊人的常事。晚饭过后,散步河边,听流水,看鷗鹭,简淡疏散,一天烦劳消失而去。最是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游人不绝,赏艳艳桃花,看春水一潭,穿回廊,过水面,看鱼儿游曳,听鸟儿鸣叫,春风拂面,春意荡漾,男女老少欢快无比。夏季,到了夏至之后,荷花开了,桃花潭更是赏荷的好地方。

几百亩的荷塘,哦,应该是浐河的东面,这几年大概是污泥渐增,臭水横流的缘故,于是广种荷花,将不利因素变为亮点,这是很好的做法。从桃花潭地铁站,向南望去,浐河东面,沿河的荷叶荷花浮在水面,这个绿、这个红、这个白啊,这个点点圆圆,翡翠连连,叫人心旷神怡。到桃花潭赏荷花,是因桃花潭荷花种植多,水面宽,更重要的是,人可以近距离接触荷花,特别是在现代人们急于表现,自媒体发达,倩影与白荷素贞玉立亭亭,靓丽与红花菡萏艳艳类似,发个微信,一时点赞齐来。这个近距离就尤为重要的了。人在回廊上,穿梭荷塘间,徜徉于荷间,仿佛如荷。更有手长之人,撷取一支,或花或叶,光顾自己愉快,却不顾旁人还要欣赏需要。荷是圣洁之物,荷花更是一种寄托与情思,出淤泥而不染,自然是一种追求与解脱,逃离现实不可能,只有在赏荷之时,留有一种虚幻快感罢了。三国曹植《芙蓉赋》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竦芳柯以从风,奋纤枝之璀璨。其始荣也,皦若夜光寻扶桑。其扬辉也,晃若九阳出旸谷。芙蓉蹇产,菡萏星属。丝条垂珠,丹荣吐绿。焜焜韡韡,烂若龙烛。观者终朝,情犹未足。于是狡童嫒女,相与同游,擢素手于罗袖,接红葩于中流。

浐河水向北流去,桃花潭依然。这里已经广厦林立,住宅包围,安静的河流也热闹了起来。

隐之

2018年7月7日于骊阳草堂





父亲送我上蒲师

考中

• 1983年的我,7、8月时,得知我考上了师范,全家都很高兴,一是因为我们陕西蓝田岭上的村里,考上学的孩子每年也就有一两个,更要紧的是可以吃商品粮减轻家里的负担了!况且以后有了安身之地!这让大家着实高兴。

• 乘车

• 那年的九月初(大概吧,记不清了)我离开了家乡冯家村,便去蒲城师范学校上学,当时,因生计的原因,并不明白蒲城在何方,父亲便送我上学。我背着铺盖,父亲扛着当年他自己曾经用过的厚实木箱,离开了蓝田。那时,交通很不方便。从我们村到洩湖官路上要行走半个多小时,等候了两个小时的气车,才挤上到西安火车站的长途班车,行了多长时间,我并设有记忆,应该还在求学之路的激动中。西安火车站人多,但与我无关,当时只觉杂乱,想不到一个省城的车站,并沒有到渭北蒲城的长途班车,父亲便走了好几个售票窗口去打听,才知道,在省城西安还有一个玉祥门长途汽车站,那里有去蒲城的长途班车。如何到玉祥门车站了,三十多年了,记忆中连碎片都沒有,只有排队上车的片段。车行了好长长的的时间。有一个大深沟,很是危险,车行的很慢,售票员便要求大家安静下来,好让司机专心地开车,以免意外的发生,此时,车时安静极了,只有发动机的隆隆作响,人人都不敢大口湍气,庄严而静穆!当车行到渭北高原时,人人却困倦不堪,我的脑袋也有些发木,泛困,眼睛却不佳往外,陌上的高原上,一排排杨树呼呼而过,树庄稀少,人更是很难见到,比我们老家的田地平整了好多,亩数也多了好多,这么多田地,这么平整的田地,一年产多少粮食啊,这里的村民一定不会挨饿!车从蒲城县城西边过来,下车的地方也已经忘记,大約是县城最东的一条路中,父亲打听之后,便领我一直向东走,有一条斜向东北的田间小道,我们向前,半在田地里就看见了学校的大门,好象三个拱形的洞,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是否是这样了,只见有学生,便明白了这的确是蒲城师范的正大门。

• 报名

• 报名时好像有上年级的学生,引着我们,交费大约几十六元钱,老师说是三年的课本钱,这算是正式成了蒲城师范的学生了,分配在二班。

• 搭铺

• 师范学生住在当时特有的窑洞里,十多人在一面洞里,我住在最里的架子床的上铺,箱子便放在架子床的下面。吃饭的家伙,碗筷和缸子便放在两张架子架中间的课桌上。架子架要爬上爬下,极不方便,老是操心着仿佛要掉下来一样。父亲对我讲了讲怎样上下的话,还摇了摇床铺边的围栏。

• 偶遇

• 记得父亲送我上学,离开蒲城师范时还带我去西边的县城边转了一下,道旁的杂草从生,路北还有涯坎,记得从县城返回学校时还碰见了初中同班的张同学,其父亲还开玩笑说,以后在一块上学,不要打捶(土语:打架的意思),我在想,在这星遇见,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况且她是个女同学!两个大人寒喧几句便走开了。我们以后就分在一个班里。

• 惜别

• 我回到师范,父亲叮嘱了几句要好好念书,不打架,乱跑的话,便返身回老家,当时我并没有送父亲,自已在窑洞里收拾着被褥和衣物,等待天黑休息。那年我15岁。

在师范学校上了三年学,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毕业后我便到了西安教书。



罢饭

罢饭,就是自己不吃饭,等着饿,饿着等!这可不是现在城里人的减肥。 减肥是吃得肚圆肉赘的人们,为了去三高,不得不为的行为。那年头,物质贫乏,吃都吃不上,谁去减肥!何况将自已饿着,躺在床上,等他人叫着起啦,装着不情愿地去吃饭。这是个群体的运动,犹如革命,青年人自有青年人的团结与冲动,在吃饭的问题上,搞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以抗争吃在量上不够与在质上的不良!

• 我在上学时,历经了好几次的罢饭,每次的起因似乎都是相同的,结果却不尽相同!这是吃饱与吃好的的问题!

• 在蒲城也历经了一次罢饭!记得是刚入学的第二学期,也就是春夏之交的那个时候。有天上午下课,按照往常的贯例,十二点去学生灶打饭。这天我似乎从教室到宿舍的动作格外麻利,住在最窑洞最北,也就是最后的架子床上的我,迅速拿起两只碗,大步向食堂方向走,因为去的迟,吃饭排队就会落后,落后的结果是米饭是冰的,菜是凉的,要是吃面条的话,那便是脓 的(即面条发胀变软),既便是这样,也要乖乖地下咽,肚子可不管嘴上的味道!再就是去的迟的话,还有可能打不到饭,或是剩下这点那点,肚子便要挨饿!十五岁呀,谁不想吃好吃的?谁不想把肚子填饱!

• 庆幸自己跑的快的我,很快就被人拦住了。是在这排窑洞的最东头的山墙边!是二三个高年级的同学,我开始以为要抢我的饭碗,但他们并没有动手,只是用手势打了个招手,简单的话语,却格外有份量,今天中午罢饭,下午不上课了,都回宿舍睡觉去!这种令我见过也不是一次两次,但在师范却是首次,我知道,今天中午没饭吃了,连问都没问,便返回宿舍,放在碗筷,爬上床铺,躺在床面向弧形的窑洞,眼睛盯着一层层的砖头,砖头整整齐齐,缝子也干净利落。七五年到八零年我们村的东头也盖起了几排这样的窑洞!大家很是好奇,为什么现在还盖这样的窑洞?窑洞是在沟沿子上,或者涯下打下挖下的!我上小学的年头,自己还在老屋对面沟南边的齐涯下挖过一面窑,这可用了一两个月,也才能容下三个小学生弯腰蹲在里面,如同狗洞一般,这活,都是午后放学干的,直到母亲喊着叫我吃饭才罢休。这个洞挖了几年才能在炎热的夏天,铺上柴草睡在里面,可谁也没在沟底这个的洞里睡过,那能与自家的炕上舒服,这洞很.快就有狗卧了进去!

• 窑洞是个神秘的东西,冬暖夏凉。但怎么也比不上房屋宽敞明亮,在窑洞里做饭,那烧火的烟冒到哪里去了?到底比不上房屋的好!

• 同学此时陆续进来,与往日沒啥区别,好似已经吃过饭,都开始上床躺着睡觉,真的睡着了!我梦见上初三时父亲抽空看我时带来的花卷馍,却被老鼠咬得豁豁牙牙,又梦见在沟底打洞时母亲大声叫我吃饭!

• 铃没有打,人却起来啦。有高年级学生说是要到县城里吃饭,叫不要去灶上打饭,又说有人去打饭被打了回来。有人去打饭,经过女生楼前时,被女生从楼上吐口水,骂没骨气。

• 下午的课还是要上的,却没有了精神,恍惚的一个下午就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 晚饭,还是与往常一样,照打不误,晚自习却不一样了!

• 这是一个讨论的自习,也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自习,连副校长都来了。



某友道人杂记

寒冬腊月夜,某作客友家,沉醉归路,途中忽一人闪过,恍惚记忆,依稀约想,某直忆此何人若此仿佛。旋至家中,见厅房悬挂一六尺大红洒金宣上书“醉”字,方忆起,“醉”左下两句:“醉眼朦胧泼洒去,翠墨飞绽 白云高”,“醉”字为某友道人榜书,两句者某所嘱记。

某友道人者,客居长安,善书画、擅塑佛释道尊,常蓬头而垢面,不拘小节,背负一笈,常储笔墨,三十余年与某交接翰墨,谈书论道。激情起,往往挥洒,盘盘焉如灵蛇出洞,曲曲兮似蚯蚓吞食,点如天雨直下而飞绽,横似巨像仰卧而挡道,榜书则巨椽奔走,旁若无人,小草则腾云驾雾,不辨左右。某 好友几人,观其挥洒洋洋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如痴如醉,仿佛八仙过海,其乐也融融,一副既毕,众观者方悟,好戏好字,争藏者一时洛阳纸贵,然某友 道人,时时并不挥洒,如戏如舞如拳者,非常交际而熟悉者不能得观。

道人所塑佛道,境界高华,意念毕肖,人所注目,顷刻情意涌心,一时为街坊邻居所膜拜,香火蔓延,香客一片,朝夕不掇,后不为当时者所容,随毁。所做观世音慈悲悯天怜人,见者无不动容心悯,真高人也。

道人在野,身游南北,山涧野洼,茅草篷牖,随遇而安。一日与好友几人往秦岭深处游历,夜半于 茅舍借宿,其间伸手不见五指,饥饿难忍,遂开锅灶,下面条,囫囵之后,饱食而安眠,及至天亮,巡视锅灶间,一硕鼠已煮烂如泥,昨夜面汤中同荤 也,友人几弃茅舍而奔走呕吐 ,道人微笑而过。

某冬,道人与友行,半天无米下锅,至一小街,见一馄饨摊,两碗,奈囊中羞愧,遂一碗而分食,此道人尚在坎坷之时,及 榜上之时,某日某言及此事,道人矢口否认,言妄谈他短,靡持己长也。

道人居所狭窄,常昏暗。忽一日黄昏,一孩童过此仓皇而逃,惊恐高呼有老虎在此,及父母到,昏暗之中,见一猛虎从房舍间窥视,大骇疾走,及旦相约复巡视,及前,乃道人所画一虎头悬挂居所,众方佩服道人画技艺超妙,然道人不多作此类画,以其繁杂费时伤神故。

噫!世间万物皆各有道,如某道人者,得道而忘形者鲜矣!世人皆尚形色美食,如形形色色者,得道者其又极鲜矣。






我给“西马”摇旗呐喊

2017年10月28日西安国际马拉松终点设在距离单位一路之隔的太明宫御道广场。凌晨 ,激动的我上午5点就起床,简单收拾之后,六点一刻便下楼,急急忙忙的拦下一辆绿皮出租车,钻进车里,原以为太华路会交通管制,结果是一路畅通无阻,司机师傅介绍说七点半才管制,我六点半准时赶到了大明宫游客服务中心,在与同事及队长 通完电话后,又赶到丹凤门的东面,我到时,这里的志愿者已是人员簇簇涌动。

此刻,天还没有亮,大明宫丹凤门在灯光的辉映下,金光闪耀,庄严典雅,一派皇家气象。

出于好奇,我先到大明宫御道广场看看,此时,警察与安保人员已经是不到十米一个岗,站的整整齐齐。御道广场的隔离栏杆已经将赛道标示得井井有条。我们这些志愿者集合的地方是丹凤门外广场的东边。晨曦中,这里人影不断晁动,微弱的光亮看不清对方的脸,但能感受到他们不是在等待任务,就是各自在寻找同事,寻找组织。

天渐渐有了亮色,人影渐渐清晰,在人群中,我见到了单位的六个同事,她们同样是做本次赛事的志愿者,年轻富有活力,工作积极而认真,是单位的骨干力量 。大明宫周边的志愿者越来越多,一齐向这里集结,等待着本次的工作任务。在说笑之中我见到了周边几个单位中三五个朋友,在相互的介绍中,我们明确,我们本次的服务工作是做好安保工作,地点在太华南路大明宫幼儿园的北侧值勤。

在急迫的人群中,在匆匆的人流中,我们l领上了本次工作身份标志,红袖标,彩旗与 一件兰色的马夹。均码的马夹,不管合身不合身,是志愿者的标志,穿上后立刻形成了一个团队,欢声笑语中 大家三五成群在此合影留念 ,在土黄色的丹凤门衬托下,身着兰马夹的志愿者们,显得格外鲜明、靓丽和精神 。

晨曦中 的御道广场和含元殿遗址,显得静穆祥和,在如纱的薄雾下,志愿者们依次从集结点出发,到各自的服务区域。我穿过游客服务中心,沿着翔鸾街右转到望仙三路出了公园东门。望仙三路是进入终点的大明宫御道广场里的最后赛道。此时警力十足,真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看来,他们起得更早,到的更早,为这次赛事保驾护航,让人心生敬意和赞叹!

太华南路两侧人行道上,此时的兰马夹与红袖标,几乎是一米一个,加上前来观看的群众,站满了人群。警察也是不到十米一个,排列地整齐而严肃,警戒线早已拉起,整个路段交通管制。

巡逻机在上空呼呼地转着,低得就在树梢上,螺旋桨煽动过,金色的树叶如金雨纷纷扬扬,洒落而下,不时有游客举起手机拍摄下来,这种景象也只有深秋才有。

今天,恰逢九九重阳,深秋的太华路上,树木枝叶色彩斑斓,金黄的银杏、半黄半绿的苦楝、国槐,将整个街道的亮度提高了一个层次,树下涌动的人们期待运动员的到来。手持印着会标的小绿旗,来回晃动,整条街充满着热烈的、吉祥的'情绪。

十点前后,一阵阵欢呼声从南边传,声音宛如海浪阵阵,如同接力棒,由远而近,大家都知道,这是第一名来了。大家立刻站到赛道两旁的道沿上,开道引导的是一个警察摩托车队,由南向北匀速驶来。观众齐挥小旗,盯着车队从眼前经过,“太帅了!”,我旁边一名三十左右的妇女说到,她身边的几个小姑娘立刻就叽叽喳喳起来。

“第一名来了!”不知是谁喊道,大家顿时来了精神,大步拥挤到道路边的绿化带的防护沿上,踮起脚跟,脖子不约而同地扭向左边,一齐向南望去。“加油!加油!”欢呼,叫喊,此起彼伏,由南阵阵传动而 来,女孩子们更欢,手舞足蹈,小绿旗挥个不停。中年人则 伸着的脖子拉的老长,脚尖下登着,深怕别人挡住了自己的视线。引导车来了!

这是一名精干的黑人小伙子,步履坚强又显得轻松,身体似碳似漆向前移动。此时热情如火,喝彩阵阵,相机,手机高低错落,各人用不同的方式,记录着冠军的身影,我自己也赶紧将相机调到摄影模式,一帧帧动画由远及近记录下一霎而过的身影,直到运动员离开我的视线。紧接着亚军从眼前跑过,人们同样的动作一番番,喝彩一阵阵,相机齐刷刷。最为激动的是第三名的到来,民族的激情一下子释放了出来,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喝彩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垫起的脚尖已不够高,挥舞旗子的手臂已经不够长,嗓子响亮,加油不断 。因为他是中国人!

事后方知冠军是来自埃塞俄比亚Alemayehu Mekonen LEMA,用时2小时16分钟02秒。亚军是来自摩洛哥的 Lhoussaine OUKHRID,用时2小时16分钟15秒。季军是来自中国的邱旺东,用时2小时20分钟58秒。

大家还是想看到壮观的景象,运动员一起到来的多,喝彩声就一浪高过一浪。

西安国际马拉松,让我们见证了西安作为富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博大胸怀与文明大气,这座历经几千年的十三朝古都今日精彩绽放,让我们看到西安人的真挚,热情与文明,看到西安城市治理的干净,整洁与美丽,也更加坚定,这座文化深厚城市的坚定,开放、大气、鼎新!我们愿为这座美丽城市付出劳动,为生活在这座文明城市而自豪与骄傲。

奔跑吧,西安!

自豪吧,西安人!

隐之

2017年10月28日夜于骊阳草堂





一夜颠簸穿秦巴

今年5月与同事坐西安至重庆绿皮火车,记之。

出发

真是出行前的忙碌,说是晚间九点多出发的火车,而我七点半还在参会之中,聆听领导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与谈话。同事的短信不断的提醒,深怕误点。差五分钟八点,会毕。十分钟返回单位取行李,八点半便顺利的火车站,安检,进站,上车一切正常。多亏妻的整理行裝,多亏朋友的车送,多亏同事的提前取票,在我不耽误会议的情形下,按点赶到了西安火车站!

闲谈

一切都很自然,也很正常,提箱排队,寻车节、找座位,安顿了下来。十多年都没坐过这种火车了。仿佛回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这列车比起高铁显得太旧了。

差铺

原以为与同事在一个床位上的上中下铺位,在一旁说笑的中年妇女们的感谢中,调换了,真是十分十分的谢意,我与几位年轻人在一起,听着他们的闲谈,感受当代青年的言语与思想,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也好受了许多。

颠沛。

夜色中,城市在点点星火与斑驳陆离的红绿灯下的如森林般的高楼向身后渐渐移去,这发车了。

到西安南,说是在引镇,这是原来在落入川底的小镇上,只在汉陵原上见房顶的小站,在此只作暫短的停留,这便是离开古都西安向南,开往重庆。

我躺在卧铺上,感觉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窄长的车厢荡漾着不同的情绪。青年人自是有说有笑,文弱而声语细碎,不时带着对旅程新奇。五十左右的青壮年想必是同一单位或者院落者,这时出了门,便没有往日的拘束与矜持,婆娘们浪声欢乐,齐聚一起,闲话着天南地北的各地风景,聊着各地的风情,汉子们则是展开杂食,猪蹄牛肚鸡爪杂着啤酒一股脑地填鸭,在酒瓶的碰击中一袋一代袋的杂食填入肚中。老人一上火车便躺下,不言不语,静待醒后日出归家。

离开西安南的列车,晃晃荡荡向前,窗外已是漆黑一片,人们逐渐上架入睡,切切私语的仍是青年人的事了,手机此时是最好的消遣,各人手指不断的戳着发亮的荧屏,亮光下直射着双眼死死地盯住手机的方块大小,不知不觉。

我是在猛烈的震荡中醒来,约模是三点钟的样子。

躺在下铺的我,只觉得头重脚轻,身子不断沿向窗沿挤去,耳际的轰轰让人实在苦痛,车箱的震动伴着前后的摇晃,不多时人整个身子又向脚下坠动,架子床的吱呀,车体因急刹车的重撞与颠簸,车厢前后的左右的晃动与摇摆,一会头重,一会脚沉。一会摇到隔板,一会荡到床沿,车轮的隆轰,交织一起,震荡不已,到凌晨四点半时方有稍息。我知道这是在颠簸中穿越秦岭与巴山。

夜色依然,车仍象是在穿越秦巴的大山的行程中。

晨曦。

四点五十左右,手机地图显示车在毛坝与宣汉之间,轰隆已减少,摇摆少了许多,但左右仍有摆动。

微曦朦胧中,山顶的轮廓已渐明渐显,黑中透兰的天空,向下渐变为兰黑中透红,山顶的杂林如焦墨点染,偶尔晃过的小镇、灯火点点,依然明亮,远山头重而脚虚,兰虚中有些惨白。

五点半到达州。但我的头还在眩晕,一切都在懵懵懂懂中,眼睛如胶,口舌如蜡,表情漠然,看着窗外冷却无人,车内渐有的人声也因耳际一夜的颠簸而含混不清。

朦胧中的达州,远山半含,藏去尾脚露出半个头脸,雾中的巴山,连绵不绝,山前山后深浅层次分明,宛若水墨,挂在晨雾的帘笼中。巴山蜀水下,房屋却显得稀少而单薄,白墙直棱棱上架着斜坡屋顶,深蓝的布瓦覆在上面,这墙与瓦,这黑与白,简洁独立在半山凹或水边。

车还是在颠簸中前行,窗外晨雾依然泛着清冷,火车蛇行穿越在巴山。再过几个小时就回到重庆。这是我们目的地,我们将要在此两天的学习。

隐之

2017年10月于骊阳草堂







秋雨如雾

咋天还是秋高 气爽,今天上午天气便灰濛濛,一团雾气笼罩。在单位值班,手足无所寄托,便务弄起花木,看着这些刚种的新绿,幻想着明年开春紫藤环绕,明年夏天凌霄 花红,海桐郁郁勃勃,一个庭院一派绿,多么美好。细雨如雾,飘忽不定,沾衣如露,笼罩在院中的翠竹之上,翠竹越发鲜绿,咋日水车刚冲过的地面还留着道道片片的水痕,在雾中很快就泛起了微光,显得有些湿滑。站在校园的石榴园下,向东望去,音乐楼和体育馆半掩在雨雾中,露出淡灰的轮廓。伞是不用撑开,打着伞显得多余而做作,在秋雾之中,在沾衣湿裳的水气中,有如神仙的飘飘与惬意。人常说,秋雾最伤心,秋雨最伤人,不管是伤肝伤肺,是的在这雾秋雨中最能勾起一年中最具情愫的事物。远处的记忆愈来愈淡,近处却历历在目。

今年的国庆与中秋双节连在一起放8天假,是很兴奋的事。在秋高气爽、秋气宜人的宝贵时光里,可以投入到大自然中,与大自然有一个美美的捅抱,登高望远,以解心里的烦闷,臨海陟沙,能开胸襟之辽阔,可以与家人团聚,畅叙父慈子孝、手足情深,可以 挚友相逢,佳肴陈酿留下杯盘狼藉,友情无限。在经过节前两天的激动后,我们历经一个更具意义的事,就是要在院中种植绿种藤,趁着秋天好植绿,待到明春花更红。

人们常说春光短暂,其实西安的秋也是短暂易逝,稍不留神,时间就会从指缝里溜走。抓紧时间 ,立刻动身。在经过一翻规划构想之后,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点拨,我们便开始了行动。请苗木公司的谢工帮忙,联系苗木,清理现场。最难的一是晚间接苗木,从周至县来的运送苗木的大卡车,晚九点才准进入二环内市区,到学校已是近十点,这段时间真是漫长,需耐下心来等待。在这段时间,刚好大家聚在办公室内,喝着茶,谝着闲传,三句不离本行,自然谈论到花草树木,特别是在西北这个地方如何种植长青藤,扶芳藤这类四季常绿的藤本植物,又谈到某某院子某某单位种植西北少见难话的香樟,说些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的闲话,既交流栽花种草的经验,又增近友谊与感惰,以等待一大卡车苗木的到来,虽是云里雾里东拉扯地高谈阔论,但掩饰不了等待的焦急与担心,谢工不时用手机侦察着对方的动向 。二是在清理现场遇到过去留下的墙基、防空洞口,还有令人见了心里发凉的厚厚的水泥垫层,这个得请人用电镐电铲干掉,有时要费时多半天,这不,校门口前后的水泥层更厚达三四十厘米, 谢工请了四人分两组,镗镗镗了两天半,才在工人师傅的努力与嘟嘟囔囔下方才完成,一算镗出了大约四个半立方,租机器,请人工一算,心里直发凉,现今的人市价真高!镗镗完后还得想办法将垃圾运出,弄来好土回填,好在可以就地取材,从后院挖出填到前院,搞定,谢工也真不容易。

本次植绿不算大,计划三日完成,一天清场的同时,在周至的谢工请人从苗圃 里剔出苗木第二天栽种,第三天收拾现场修剪苗木。这样的计划再好,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不想中间施工期间秋雨两天,只得歇工,这把人急得两眼发红,一只点了几天的眼药水才好。加之雨水受凉,头疼鼻塞彻夜难眠。

由于时间颇急,干活的场面是热闹的,谢工从周至请来专业移树工人前来移树,指导栽种红枫、梅花。石榴树是专门从陕西临潼的农户家挖来的,听说是新品石榴。栽海桐的则是从长安请来专门给人裁种小苗的妇女工作队,大约十来人,每人带着小板凳,小锄头,一字排开,从东向两依次栽种,听谢工讲,这个工作队专门给各绿化公司干活,铺草、栽小苗,干活干净利落,不伤地不伤苗,栽得端、压得紧、会挑选、株距匀,在谢工的要求与指导下,果然如此,第一批苗木在当天下午六点工人下班前如期完成。真是一片绿色在眼前!当大家干得最欢时,不想第二天却秋雨绵绵。苗木基地地里苗剔不出,学校花园里泥泞难进。只好停工。

因雨停工两天后,我们熬 出了太阳挂在云后的影子,雨不下就干活,兵分四路,栽树的栽树,栽苗的栽苗,种藤的种藤,移树的移树,几十号子人,撒在院中,各干各的活,最后由一人检查。这其中种藤得要心,细又有力气的人干,藤是种植在今年春天的种植的海桐篱、冬青篱、石楠篱之后,沿学校南墙根下,一字排开,每隔一米挖山一窝,粗心则伤篱,力小则种不到位置,加上两天的雨,工人也是絮絮叨叨,自然要费一番口舌,四种藤交织在一起种,怕是生成不利,于是两种近似的种植一窝,窝数自然就多了,干的活用的力自然也就多了,又少不了一番口舌。活是干完了,地是半院子泥。这不怕,我们请朋友的水车来清理,半天干净如初,只见绿色不见泥土,为师生创造一个绿色的学习环境。

雾越来越大,看了手机才知道今天是寒露,天气由凉爽开始转向严寒,气温下降,今年的绿植经过一个严冬,来年更旺。我想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值得!

隐之

2017年10月8日晚于骊阳草堂。







游蕴空山云寂寺

 蕴空山云寂寺不知建于何代,然其庙会之盛名,在关中颇有影响,余于壬辰三月十九登山朝拜,始感其盛大之极 。从华县高塘镇向东南拾路而上,约一时脚力,便至蕴空山下一小村,遥闻鼓声阵阵,人声沸腾,及至山村,如临集市,村边道旁,摆摊设点者,家家相连,一字排开,甚是宏大,叫卖吆喝之声夹杂着高音喇叭 鼎沸欢腾 ,游人摩肩擦踵,熙熙壤壤,加上本来就不宽阔的村道被占道经营,行人只能排队牛行,心急也得顺着排队才能通过 。道旁摊点 食品玩具饰物 当是特色,其一与般庙会并无二样,然其中有粽子,包裹扁平,糖糕形象牛舌,颇可玩味,不知何方风俗。集市荞面饸饹筋道,苕粉凉粉解饥解渴,家家饮食摊前爆满,列队等食者急不可耐。山村黄土松软,加之游人众多,时有黄尘拂过,然餐者不觉,仍津津有味,真是山村泥土也芳香。过小村集市,转杨树林,初感虽是阳春三月,然蕴空山却春日晚来,树枝点点绿意尚泛赭色,须着意方有 感觉。及至山脚,遂无山路,沿羊肠小道蜿蜒而上,迂迴曲折,途径十八弯,绕过前山,方至小庙。沿途拜谒之众,骆驿不绝,上上下下,略无歇脚之地,以致不能停歇,攀爬而上者男女老少皆有,余行至一平台,稍歇,时微风拂面,颇惬心意,放眼遥望,漫山一片春意,枝枝连翘,漫山四开鹅黄,苍翠松柏,成片幽幽层叠,杨枝初露点点石绿,桃花已泛夭夭艳情,杏花丽丽,呈现白云朵朵,流水潺潺,方涤远涉之劳。回转极目,渭河平原一览无余,太平、高塘、大明三镇 历历在目,至此方觉世外之境实可寄养心神、洗涤耳目,繁华闹市不过是劳心费力罢了。过罢小庙直上,见一旗招展,后残留如农舍者,云寂寺也,土房残垣,再后靠山有三面窑洞,窑背上林木倾杂,云寂寺虽无壮观庙宇,然朝拜者川流不息,香火旺盛,时值一年一度庙会,秧歌、走马社火、锣鼓家伙倒是热闹喧天。乡间民风淳朴,院内备有大锅烧开水,小碗威盛汤,供游人香客解渴。传说此地有悬棺,进入瞻仰,方知蕴空山原名凤凰山,才所过者,凤头也。清康熙二十七年普乾法师为了遵崇名高望重的“蕴空禅师”改“云寂寺”为“蕴空禅院”,时香火旺盛,庙宇壮观,庙会波及关中东部。民间传说普乾禅师乃明崇祯皇子,悬棺乃其“生不做清臣,死不沾清土”之写照, 据传,崇祯煤山殉国之后,皇子在此厉兵秣马,意欲匡复朱明,康熙觉察其与平西王吴三桂有往来,遂毁寺院,及至康熙后期,战事烟消,远肃迩安,康熙遂安抚朱明遗民,后普乾禅师弟子收拾其遗骨,葬于此地,于是树碑立传,允许延用明地,此地遂有大明之意,高塘镇大明乡由此而来。

惜哉,秀美凤凰山,展翅欲高飞,偶逢仙人,扬名远播,王朝更替,自然法则,岂一时能阻止,然精神光芒,直射斗牛,令后世敬仰。康熙先毁寺院,后修寺院,允许此地残留明室,胸怀博大,后人谁人能料!

注:康熙后期,为了安抚此地民众,于是在大清皇土上,有大明的一片小天地,让人不可思议。《康熙续华州志》辨伪考:蕴空,本禅师名,居云寂禅院,事详隐逸考补遗,今伪为温空寺。







丹桂花再开

丹桂花又开。西安今年的天气真奇,九月初,体育馆前的丹桂开了,繁星串串,香飘满院,引起了不少人的驻 足。这不,过了一月的功夫,今天,丹桂树上又是星星点点,馨香淡淡,再次花开,叫人无限 遐想。

前年的年末,经过思量许久,可着有限的地方,我们从南三环的花木市场,购买了十三棵桂花树,之所以选择桂树,一是因为其在冬季能保持常青,在西北这个地方保持着鲜活的生命,二是桂树寄托着大家美好的愿望,桂叶如圭,每当我看到桂树,不知怎么就联想到山西桐叶封弟的故事,其中周成王年幼无知,但圭这形状却代表着权力和希望,天子无戏言,所以桂树满身的圭形,自然金贵无比了。

我们的身份不是古代的奴隶主与奴隶,更不是封建时代的官老爷和员外、地主之类,整天梦想过贵族般的高人一等的生活,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美好生活是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自由,现在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是要我们不懈努力、辛劳与付出。心中的那份寄托就体现在这种植桂树的行动中。每天看一眼这绿,心中就充满了正量,我们认真工作,打理好每天的事务,善待每一位交往的人,一天到晚,充实又愉快,充实之谓美么。

初次栽种这么美好的树,害怕在这西北严寒干燥之地,受风受冷又受旱,所以每天却都用心察看,有啥不对劲干忙上网学习,找出问题所在。冬天到了,我们用草绳缠着树干,一层又一层,上面的树技树叶用一个大大的白色半透明塑料袋套着,生怕漏气进风,果然这方法甚好,到了年过十五,天气回暖,取下很不受人欢迎的塑料袋子,桂树的叶子此时已经纷纷落下,所剩不多,几片叶子,挂在枝头,仿佛生命淡淡,但还顽强的 生长,果然不错,这几棵桂树到了夏季枝繁叶茂。在炎炎的七八月,人渴树也渴,我们时刻不敢偷懒,尽院中最大的水管接到水龙头上,将龙头开足开圆,让桂树美美地喝水,享受夏日中清凉的沐浴。人尽力了,树也争气,中秋时分丹桂灿然,馨香四溢,人人称赞,我们心里也美兹兹,人对树好,树也对人好,我想人与人之间何尝不是这样。

今年的植绿,响应市上的号召,我们在原来栽桂树的地方又插植了几棵,由成行的桂树一下子成林了,为单位又增添了一个新景观,人们将此景称之为:桂林馨香。想着折一枝桂枝,到处炫耀一下 。

时逢中秋佳节,这桂树又再次开花,晚间望着天上的月亮,徘徊在婆娑的桂影中思绪万千。

幼时,每逢中秋月正圆,一家老小坐在院中,没有如今的佳肴酒饭,倒是西北乡下农忙时节,看着收获回来的玉米穗子,此时一家老小正是在月亮下,趁着 月色的光亮剥玉米。白天从田地里掰 下的玉米,堆积在院中,此时剥开玉米外的几层皮,翻开向上,露出金黄的玉米棒,趁着 有水气和带仞劲,将一个一个的玉米棒子,带一层皮壳,编在一起,形成一个长长玉米辫,挂在屋檐下,柿树丫,墙盖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每当此时,母亲便看着天上一轮 明月,讲着月亮爷中长着高大的桂树,树下免儿爷的故事,说着蟾宫折桂,每当孩子们用手指着月亮时,母亲便说,用手指指月亮手指便要烂掉,说道与人说话时不能不手指人等等。以至于四十多年后现在的我都不随便用手指指月亮、太阳、星星、彩虹及有关的人物,这是人与大自然,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这份尊重是金贵的,比桂枝桂叶还金桂。

月亮还是那个明亮月亮,月中的桂树有没有,我没看到,倒是看到圆圆的月亮中有一只蟾蜍的影子,长大后才知那里月球山的影子。

自然月中沒有了桂树、也没有蟾蜍,更没有令人羡慕的月中桂子嫦娥,嫦娥其实就在人间。

现实就是这样,一切美好要靠劳动获得,我们的双手正是金贵的桂枝桂叶。

今年的桂树再次花开,我们多想再有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在物质渐丰的时代,有安稳恬静的生活,有多姿多彩精神享受,这是我们普通百姓的“”中国梦“”。







王顺山戴帽社员睡觉

王顺山是秦嶺山脉延伸到陕西蓝田境内的一座大山,当你站在秀领春芳的公王岭,或是骊山南麓人文初祖繁衍之地的华胥,王顺山就屹立在你的身边。晨曦,太阳从山上升起,傍晚玉兔从山顶露出,晴天之际,王顺山铮铮铁骨,叫人仰慕而遐想,大山的那头究竟有着怎样的世界 ,大山里面蕴藏着怎样的财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物资贫乏之际,许多人就到王顺山里找核桃、板粟等吃的用的,谁家要盖 房,要用的栋梁柱椽,几乎都从王顺山中想办法,托熟人找关糸弄出。在人们的印象中,王顺山就是个聚宝盆,各种财富应有尽有。核桃是陕西的特产,当时可是不容易吃到的。在我记忆中有趣的一段是一个村中孩子因吃核桃而滑肠的故事。在上世纪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这个个村子中一户人家的孩子考上了一个中等的师范学校,叫全村全公社的人都羡慕,毕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考上学的孩子,这个兴奋比现代的一个市区的高考状元风光多了,接着几年,这个村子里同一排住房的各家,在几年的高考、中考中,陆续出了大学生、中专生,考学考中的人家从这里延伸到村北,读书之风气蔚然,耕读传家比邻皆是。有这样的一位师范生,毕业分配到王顺山中的一所中学教学,大家羡慕不已,不是因为当教师而骄傲,而是因为在当时每周日回家的时候,能带上一书包的核桃或者板栗,叫同村的人家羡慕,最关键的还是,每年遇到到山里拉货的卡车,顺便捎回一些笨拙不已的木箱,这些木箱被家里叫人拆卸后,打成一个个的桌椅板凳箱子柜子,使人眼红,要知道当时的木材是禁运的,要从山里林场弄出一根椽子都是不容易的事情,何况能做家具的木头了。当时在山里教学可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不像现在,到山里教学是件艰苦的差事,发上津贴补贴,还要寻情钻眼的找领导找关系从大山里调到县城或是平原。

说到这里,闲话少说,还是说说滑肠的故事。说是一年的夏天,这个教书先生没有返回家里,村里人说啥的都有,有的说是弄木材去了,有的说是打家具去了,还有的说是括【打的意思】板栗,打核桃去了。于是这位教书先生的兄弟就进山找人去了。大家都是,这下肯定很美了,几个家具带回了不成问题,不想一周之后,独人而返,待在家中不出门。有好事者,便去看个究竟,逢人便说:“滑肠”。“”滑肠“”这个词语,真不多见说,在饭菜没有油水的这里,还有滑肠的人。之后便一一探寻,方知是,教书先生的兄弟一到山里,住在学校,学校四周核桃书成林,不象家乡村里的核桃树整天有人值守看管,看一眼都有人盯着,这山里一到刮风下雨,核桃就散落一地,黑乎乎的,顺便用脚踢一下,黑皮里露出了大而园的核桃,用手随便捡拾,用包用口袋随便装,拾上一袋子,到山涧小溪水里洗个干净,带到住处紧饱吃。这教书先生的兄弟就是这样贪婪,三天之后便闹肚子,一天到晚啦个不停,找个郎中一看,说是滑肠了,叫赶紧吃玉米馒头,这不,这兄弟就赶回来了。哈哈!

王顺山的故事真是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倒是有一句:“王顺山戴帽,社员睡觉”的谚语,竟传了下来。社员,是当时人民公社的一员,就是现在生产队,大队的一员的意思,社员睡觉,就是不干活的意思,在那个时期,谁也不想劳动,睡觉多好啊,反正干多干少一个样,一年到头,公社给社员分不到几辆菜油,吃饭水煮,哪像现在温饱不愁。

王顺山戴帽,是说王顺山上有一片黑云,犹如山顶戴上帽子一样,是要下雨了,下了雨,自热不用干活了。这是看云识天气。







清水头的荷塘

【小峪】

大美秦岭,养育了一代代勤劳善良的秦中儿女,秦岭景色处处美  ,勤劳致富家家有。

小峪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之一,其交通险要,山路崎岖,虽有人行车道,然陡峭坡险路滑,俞深则行人渐稀。仍是消夏避暑选择之佳所。

从长安王莽乡向南望去,小峪口,山峦层层叠叠,宛如水墨,渐渐淡去,据说这里曾经是关中通往陕南的要道,至今还有栈道遗迹。

2017年的七月,西安天气真是炎热烤炙,就想到小峪,想到通往秦岭深处的僻静小峪里,留恋在山涧清溪、白石浓荫之下,习习谷风之中,敞开胸襟,渡过这炎夏烦人之时。

【清水头村的荷塘】

适逢朋友相约,到王莽乡赏荷,顺势就应。王莽是陕西长安东面的一个背靠秦岭北麓,面向关中,秦岭脚下半坡上的一个村子。这里秦岭北麓的消雪与泉水从小峪口流淌而下,形成的小峪河蜿蜒向北,汇入八水绕长安之一的潏河。在小峪河的西面,在这叫做王莽的地方,栽种着绿油油的水稻,这里冷水田里的水稻产出的大米是出了名的好吃,养育了不知几代的庄稼人,也养育了不知几代的城市人。

之所以到王莽赏荷,只因一个“近”字,大约一小时的车程。又听说是千亩荷塘,怎叫人不羡慕而向往。恰是周末无聊加上炎暑,便从雁翔路直下,转雁引路到环山路,向西十来分钟就是王莽生态农业观光园了。

现代观光农业,是近几年风行热火的事情,这种经营观光赚的钱要比一年在田间弯腰辛苦劳作要快的多,要多的多,也愉悦。清水头距离西安最近,因此将稻田改为荷塘,虽不算是个创举,倒也十分妥帖。既可以观赏荷花之清之洁,以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香,洗涤因城市紧张高压而带来心理上的烦躁与不安,带给人们恬静悠闲的慰藉,还可以到了秋冬之际收获不少的莲菜,卖给城里收菜的商贩,再赚上一把。这种现代农业,岂 只是观光而已。

这里的水是格外的清澈,因为水清,所以这里的村子就叫做清水头村了,清水头村是长安有名的出莲菜的地方。矗立在村边荷塘旁号称“”千亩荷塘月色“”的广告牌,好似向前来游玩的人们说明这里的盛景。我来赏荷花,正是大日 白天,骄阳似火,没有月色下的朦胧与迷幻的意境。荷塘依偎在大秦岭的脚下,秦岭流淌下的溪水顺着地势,在这半山坡上,由南向北,一层层高高低低的台阶与垄堰而下,汇聚成几十个、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池塘,这些大大小小的池塘连接起来足有千亩的水域池沼,参差错落,开阔而富有生气,山脚下绿色的水稻与荷交错,塘坝沿子边生长着细长的水草和蒲丰茂异常,加上半山腰的玉米,幽深的树林合拢成这千亩的碧绿的荷的家园。此时正是炎热的中午,闻不见有啥清香,倒是热风阵阵,大汗淋漓。当抬眼环视时,顿时的烦恼,立刻就抛弃到大秦岭的深处,抛弃到清水头东面的小峪河里,将烦恼流淌到长安城里,叫城里的人头痛,这就是清水头村千亩荷塘涤荡心神的地方。每年的六七八三个月,观赏者络绎不绝。

荷是这里的主人,荷是藏不住的。在幽深的大秦岭衬托下,绿得油亮。一片一片的碧绿的圆盘,随着荷塘地势的高低错落有致。千亩的荷塘因由不同农家大小形状不同的小池组成,自然管理就因人而异,种的品种不同,荷的大小高矮便不同 。荷花最是勾引人,荷花就是红白两个颜色,大约人多喜红色的,花瓣红的丝,由瓣尖向着心伸去渐淡,瓣也由尖向心渐淡,向心包揽着绿的篷浅黄的丝蕊,美艳而高洁。白荷花的欣赏是急不得的,需要静静的观赏与品味,在逆光之下虚幻了幽深的叶的衬托下,这犹如无暇的白玉与凝脂一般的花瓣,围着绿的蓬与黄的丝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感染着游人。与当我在凝视一朵圣洁的白莲花时,旁边便有一妇人对我讲,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宝座,她仿佛看到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就在白莲花之上看着芸芸众生。我突然想到《雁塔圣教序》中“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莲出渌波,飞尘不能污其叶。非莲性自洁,而桂质本贞,良由所附者高,则微物不能累;所凭者净,则浊类不能沾。”的句子了。

据说这观赏荷花是要在清晨之时,荷花带露,清艳无比,最是迷人。可我们到这里已经是正午时分,虽说正午,观赏的人也不少,人们便在塘堰上观赏,近距离的接触到荷花的清香与清质,抚摸着莲叶,拉拽着手臂能伸到的荷花,极力摆出千姿百态,扭捏成风情万种,拍摄到相机里、手机里,想必是发到微信朋友圈,好让大家欣赏点赞一番。艳丽、清明的花却在荷塘的深处,人欲接近却困于泥水与沼泽浅深难测,遂留影作念,将美留人共赏。

大中午的,大家绕塘沿坝观赏不到半小时,头顶上的日头就感觉发炽,尽管美女们用各种颜色和款式的纱巾遮盖住头脸和胳膊,用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阳伞遮挡,但还是抵挡不住太阳的直射和暴晒,以及池塘里湿热的空气,赶紧找到南边山脚下高台上处的杨树下休息与乘凉。当人们静心下来向环视周边,绿色满眼,心旷神怡。游人在青山,绿叶,乡间小道上,穿梭在池塘之间。在这幽深错落的绿色中,不时有野鹭掠过,扇动着一双翅膀,在深绿色的草、树、荷、苇、蒲、稻等的衬托下白的闪闪,飞来飞去,十分鲜明,引得游人眼球来回转绕,不经意藏入深树野草之中,无得找寻。野鹭寻找水塘里的小虾小鱼,钻在芦苇的深处,静静的等待猎物的出现。游人在期待白鹭与野鹳的飘飞。真是“为寻胜迹离市井,且放豪情且徘徊,隔岸探花手欲伸,临风低头香为开,青山无意敞胸襟,碧水成心隔尘埃,试将红颜比知己,裁得翠色赛蓬莱。”

【围堰上的叫卖】

延坝绕过,池塘一片一片的看过,但因天气的原因还是上到北边的大路上,返回之中,道旁叫卖西瓜、桃子、梨瓜、玉米的倒是不少,但买的人不多,中午的饭大部在塘西的村里去了。这村里的农家乐是新统一规划新建的院落,白墙黛 瓦,有一点点的仿古和传统,一看到便可识别。十几年来这样的建筑,意味着新兴的农家经营着餐饮住宿,一望便知,至今已觉不新鲜了。

因为到这千亩荷塘观赏的人特别多,每逢周末围堰上便形成一道集市。几百米长的道路搭着凉棚,摆放着农家最香的最有特色的饭菜和刚从地里出产的新鲜果蔬。煎饼、凉粉、漏鱼、饸烙、油糕、籽粑等等,这些夏季人们最爱吃的特色小吃,摆放到棚下的条桌上,让人眼直嘴馋肚子饥。最有意思的是一种叫着““神仙粉””的食品,放在水盆中,宛如茶色的翡翠,晶莹剔透,经过刀切摆到碗里,亮晶晶,颤巍巍,浇上油泼辣子,芥末、香醋、香油,用勺子舀到嘴里,滑溜溜,随有些微微发苦,却回味悠长,备受游人青睐。神仙粉,据说是采集秦岭山上的神仙树【双持六道木】叶经过打磨、沉淀、作粉等好几道手工序做成,富含蛋白质、钙、铁、磷及多种维生素,食之清凉解渴、祛火降噪,降压提神等作用。

漏鱼,可不是正在水里游动的活 鱼,是用玉米面做成的像小蝌蚪【俗称蛤蟆鱼鱼】是的面食,是炎夏清凉之上 品,在关中十分盛行。也是关中人十分喜爱的清凉食品。搭一漏勺清亮的鱼鱼,挖一小勺炒韭菜,撒上葱花、盐、香油,搭上油泼辣子,浇上一大勺煮开晾凉的酸菜浆水,黄黄的鱼鱼,鲜绿的韭菜,与酸酸的浆水,盛在碗里,滋味十足,清凉解暑。

吃一碗鱼鱼,来两张煎饼,喝一碗麦仁稀饭,就着灰灰菜,或者来个锅盔加辣子,这就是农家的午餐了。休息片刻,再逛些时刻,捎 些鲜桃、野菜,收获满满,即就回西安城。

【刘秀王莽】

倒是让人奇怪的是,这里的乡镇叫做王莽,旁边的一个竟然叫做刘秀的村子了,王莽与刘秀都是河东的村子。想必这里竟然是两千年前演绎的一场剧幕所在地吧。在这里流传着王莽追刘秀的故事,刘秀的伐莽兴汉,天意相护在这秦岭的脚下,成为笑谈。大汉复兴,美意延年,成就历史,千载流传。西安以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而名震世界,我们为之而骄傲自豪,更为中华龙脉大秦岭而自豪,保护秦岭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7年7月23日夜于骊阳草堂  隐之





又见山楂红

 校园里有这么一条近百米的道路,我们管它叫“山楂树辰道”,有人问,这辰道究竟是什意思,我说,辰,就是龙吧,要不然十二属相怎么说是“辰龙”呢?大家显然不同意,我说是“良辰美景”吧,大家一致认可。在我的心里,其实对这两种看法都认可,为何?其实,站在另一个角度上,这两种认识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认可与向往和追求。望子成龙,望子成才是大家的共同期盼,何况,我们还是龙的传人。走在这条路上,两边山楂护道,行人漫步其中,倒是校园一道美景。除冬季外,这条路边的山楂三季均可欣赏。

山楂是秦岭大山里非常常见,再平凡不过的果树,在山涧野洼之中,在沟堎坎坷之上,只要有一棵种子成活,都可以顽强生长。每逢四月前后,枝头上绿中带白一丛一丛,白中带绿的花朵,虽然细小,却是簇簇散开。花不香,甚至有些带酸,并不招人喜爱。登山路过之人可以一晃而过,视而不见,山楂花依然盛开,等待蜜蜂采蜜,传播花粉,它要孕育秋的果实呢。

校园里的山楂树,是从大山里移植而来,在狭窄的道牙边,在建筑垃圾上,刨开不到一尺见方的土坑,除去垃圾,回填松土,栽种之上,就可以成活,不需要精细管理,两三年就挂果。

如今深秋之际,果实累累,红彤彤让人喜爱。绝大多数人却叫不上它的名字 ,在来客访问中,我都要介绍一番。山楂酱、山楂糕、山楂饼我们经常见,经常吃,山楂做成带糖葫芦更是我们的最爱。山楂生津、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瘀、化痰、平喘等等等等,给人们带来诸多的益处。山楂果制成食品平常的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真树见到的人很少。山楂树就这样闻名而孤寂,奉献而不索取。

校园里学生们 真是饱了眼福,春华秋实一一领略,一一观察,却很少有人动手动脚撷花摘果,倒是来校参观者,实在叫人放心不下,来人多时还得专门叫人看管,或许师生们司空见惯,视觉疲劳。

一到九月开学前,山楂果就开始由绿变红,我们可以全程看到一个果实的青涩到成熟,山楂等成熟比较慢,到十一月采摘食用,才味道入口,酸甜可人。

今年的山楂红了,比往年红的鲜明,山楂果儿也比往年大,一堆一堆挤在一块,一把一把 ,红彤彤,格外鲜艳诱人。随着秋季霜降的侵袭,更加深沉,它正等待摘采人的到来。到学校参观交流到人也多了,都在这红果果前拍照留下美好记忆。校园里孩子们也比往年多了一百多名,到这条路上观察山楂树的孩子也多了,在这条路上玩耍游戏,锻炼身体的孩子也多了。孩子们要与山楂树共成长共生活。

山楂树辰道,确实是孩子们学习锻炼之道,是美好之道,是幸福之道。

2019年10月26日记于骊阳草堂。隐之







王甚

我并不认识王甚,但王甚却认识我。

见到王甚,是在书店的门口。这个书店现在回想起来大约是处在沿街边并不起眼的一个小十字的角落,门朝西南开着,门口的街道十字倒是地方开阔,路面干净整齐。

这是个夏季的上午,十点的阳光灿烂,光照十分强烈,空气里弥漫着微弱的水气,有些沉闷。我进入书店,随便逛逛,漫不经心的翻看一些无关紧要的书籍,里面并没有我的所需所求。还记着我当时是穿着一双新买的拖鞋进入书店的,这种装扮与书店这种高雅的文化的地方格格不入,但我就不知不觉的进入了。书店人不多,书堆得满满的,一摞一摞的紧挨着,叫人难以下脚,书堆积的高高低低,里面有些凌乱如杂货铺子一般。

“老冯!老冯!”当我走出书店时,我恍惚听到有人在叫我,我稍微停顿,回望书店里面时,里面并没有向我招呼示意叫我认识的人。

“我是王甚,我是王甚!”

在我的熟悉的人中,并没有这个人名的记忆,顺着声音,我再朝着书店右边玻璃门看去。门外紧挨着们框,有一个小摊,摊贩卖着杂七杂八的零食,中间还有一个摊着的煎饼的凹锅,摊主朝前看着每一位路过的行人,没有吆喝,眼珠子却在行人身上转溜。一个赤身的中年汉子,就躺在这个摊位靠门挨着墙的地方。

看我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他开口说道:“老冯,我是王甚,过去在你单位干过活!”

我再仔细看去,脑海里迅速搜索,这几年单位事多如麻,干工程的人多,工人杂七杂八不少,能叫上名字的却不多。

精瘦,长脸,浓眉,大眼睛,这个人是?

我猛然记起,两年前给单位背沙子上楼的人了。那是在单位的西楼道,我急急忙忙下楼梯时,在转角之处发生过碰撞,我并没有在意,也没有停留,只是在肩膀上碰擦出一些白灰,顺手就打掉。这是第一次遇到王甚。我在拍打白灰的同时,回头看了一眼,他有些歉意,但我们并没有言语,继续各干各的活。

第二次遇到王甚,是一个下午六点前的几分钟,我在单位转悠着,在沙子堆前遇到的,他与几个工人闲聊着,隐约听到好似上午有人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青年人听到自己从四川来的老婆看望自己时,兴奋过度,自己从脚手架竟然跳了下来,满以为身轻如燕,却不知一不小心却崴了脚,是王甚背到附近的诊所,王甚掏了自己一千多的人民币,花费了半夜的时光。第二天王甚对工友说着。

“权当这礼拜没干活!”

听到王甚的说法,才知道,受伤的工友已经回老家休养去了,王甚却没有留电话之类的联系方式,甚至连在四川啥地方都不知道。这是老板在人市上临时叫的,属于当天下午下班就给钱的那种。

王甚并没有感到受骗或者工友不愿给钱,言语中或许工友自己脚好后就会送来一样。

书店门前的小十字,人流如梭,熬活的人在不停的转悠,寻觅着生意。

光身子的王甚,见到我并没有不好意思,眼珠子咕噜咕噜的转着,这是遇到我这样的熟人了。

我点头示意,算是打招呼,表示礼貌与友好。王甚说,合个影吧,我蹲到他身旁,他掏出手机,胳膊伸的直直的,算是自拍方式合影留念,我也掏出手机如此效仿,见到照片时,就是两个人的大脸在一起靠着。

现在回想起来,十分可笑,又不认识,又没有交情,与流浪工人合个影,究竟为甚?真是十分可笑与愚蠢。

王甚站了起来,朝着认识的工友走去。

工友们大热天,有几个精身子,在谈论,等活来。

天太热了,在书店一路之隔的南边,靠西的房檐下,有个水龙头,水不停的流着,倒不是没人关,天太热了,路过行人有洗脸的、洗手的、洗脚的、把住铁水管子嘴咬着龙头大口大口吞咽凉水的。

我趁着空档,就脱下拖鞋,顺便洗了个脚,看见没人看着,就径直上来站在水泥做的水池上,两脚不断的冲洗,真是凉快至极,身上的汗水一下子就收缩到皮肤下肌肉里面去了。

从水池上下来,竟然没有穿鞋。

我走到王甚的身旁,王甚蹲在地上,周围有几个工友围着。见我过来,王甚露出双手,我这次见到的并不是十分勤劳的手掌。十指有些弯曲别扭,有些地方的肉十分新鲜,才长出来的,十个指头甚至粗细都显得不一样,这是一张受伤十分严重的手。

王甚翻过手掌,手背对着我说,这地方也叫打了,骨折了,跟残废了一样,干不成重货了。

这是为什么?我心里直叽咕,怀疑是不是偷盗行为所致,甚至是伸到化学药品诸如硫酸锅里了,或者是被机器压了之类的猜想。

王甚看看我,并没有说原因。我感到一双邪恶的手在眼前晃动,走开了。

这时,我才想起自己是赤脚行走在石材铺设的地面。回到水池旁,拖鞋已经不见了。在街道路中间,两只颜色不一样的拖鞋,又脏又旧。

我才想起,和工友看手的时候,有个工人在水池边喝水,急匆匆的朝书店里一闪而去了。

我光着脚,我仍然光着脚!

我站在街道的中央,不知何去何从,于是掏出手机拨打远处的电话,叫人…………

眼看着王甚不生不哈地离开了。

2019年10月10日隐之 记于骊阳草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前几年的文章做一个回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