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好事连,恰逢周末又供暖,高兴别忘吃饺子

        昨天,我写了两篇稿子,一是说北京街头的大蘑菇生气开始吐雾了,二是说宣武门地铁晚高峰太挤了。

        今天,就轻松了很多,一是今天周末大家不用上班,不必再去考虑早晚高峰的问题;二是今天北京开始供暖了,不必再抱怨在室内比室外感觉还冷的问题了;三是今天是立冬节气,是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九个,也是与冬有关的第一个,预示着冬天的到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家可以利用这美好的一天,好好吃一顿,慰劳一下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过好2020年余下不多的日子,满怀希望地迎接2021年。

        有朋友会说了,你说让大家吃,可吃什么好呢,立冬节气有没有什么吃的讲究。还真有,中国有句俗话叫“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是医圣张仲景告诉百姓的,并被流传了二千年。

        其实,张仲景也是饺子的发明人,这话还要从张仲景生活的年代说起。

        张仲景可谓是生逢乱世。出生于公元150年,正是汉桓帝在位期间;中间又经历了汉灵帝,公元219年去世。虽说219年还汉献帝还在位,但在第二年220年,曹操逝世后,就被曹丕取代了。

        由于战乱,导致瘟疫大爆发。据史料记载,桓帝时发生过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被病魔夺去。

张仲景在痛恨战争和瘟疫之余,潜心研究医术,特别是伤寒病的诊治,最终写成一部《伤寒杂病论》这部不朽之作。

        张仲景年轻时,曾任长沙太守,年龄大了,就向朝廷打报告要告老还乡。皇帝批准时,已是深秋,他就从长沙回老家河南邓县。当时全球气候还没有变暖,深秋比现在冬季还要冷,北风呼啸,刮在身上如刀割一般,坐在车上的张仲景盖着被子还缩成一团。加上人们缺衣少食,又受瘟疫的困扰,一路上,张仲景透过车窗和门帘的缝隙,不时会看到穿着单薄衣服的乡亲,在为活命奔忙,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张仲景看着心痛,就在车上边翻书,边思考为乡亲们治疗冻疮的方案。立冬这一天,到了一个较大的村庄,他就让随从停下车,在路边搭起一个棚子,架起一口大锅,熬制“袪寒娇耳汤”。把羊肉和一些驱寒的药材、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熟后,将羊肉、药物和食物捞出来,切成碎末,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再下锅煮,熟后捞出来分给村子里的百姓。人太多了,每人只能分两只“娇耳”,外加一大碗肉汤。百姓吃了“娇耳”,又喝了“祛寒肉汤”,马上就觉得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裂的耳朵也好了。

        张仲景就这样每走一村就熬制一次。张仲景走了,百姓也学着他的样子做“娇耳”,熬“祛寒肉汤”,“娇耳”后被人简化为“饺子”,并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好了,不和大家聊了,我要去准备包饺子的材料了。晚上,咱们可以一起分享吃饺子的感受,祝大家立冬快乐、周末快乐、天天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立冬好事连,恰逢周末又供暖,高兴别忘吃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