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的勤奋,不过是昨天懒惰的代价

图片发自App

01

几年大学读下来,我一直都挺服气这个临危不乱的舍友的。

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不管考几门,不拖到考试前三天是绝对不会开始复习的。报告就要上交了,直到有人开始催促,才拿出电脑码字。马上就要给指导老师看毕业设计了,才终于关掉综艺跑起了图书馆。

所以就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在其他人去图书馆学习的时候,她还在床上躺着,到下午一两点再起床点个外卖看个剧。

而当我们结束了一个阶段的学习,开始尽情放松娱乐时,她才想起来还有学习任务没做,在黑夜里独自对着电脑敲敲打打。

另一位舍友调侃她真用功,我看着熄灯后她被电脑屏幕照亮的脸,还真有点不习惯看到她这么勤奋认真的样子。

一边是早早就休息的我们,一边是临交各种作业熬夜到两三点的她,这真的是何必呢。

表面上看起来,这位舍友好像很勤奋的模样,在别人娱乐睡觉的时候自己却在通宵学习,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严肃忘我的气息。

可这还不是因为她把大把学习的正常时间都挥霍一空,到了最后期限才不得不加班加点。

很多人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在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务的时候拖拖拉拉,甚至都不想着手去做这件事,最后到了deadline,才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冲刺。

此刻或许有些感人的勤奋,不过是为自己以往的懒惰付出的代价。

02

在这种短暂的勤奋下匆忙赶工做好的一切,它们的质量真的会好吗?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台用PPT作报告的经历。因为自己没有端正态度,重视这次报告,在完全有时间准备的时候把它抛到了脑后,更加没有接触有关的内容知识,想着以后临时做一下就可以了。

直到要上台的前一天,我才开始搜集资料制作PPT,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整个人的思绪都不是特别清楚。

最终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的成果,可以说是不忍直视。台下同学的漫不经心,老师的连连摇头,还有自己讲解时的磕磕绊绊,都让我意识到这次的报告有多失败。

下了讲台,我万分后悔自己平时的懒散,要是早些做准备,也不会如此差劲。临时赶出来的东西,有的只是一个结果,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质量可言。

有了这次的经验,下一回需要作报告的时候,我早早就查阅整合起了资料。没有了时间和精神上的压力,我就有更多的理智去梳理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随时更改不够恰当的地方,从而保证其内在。

等到正式报告的时候,我没有了之前的局促与心虚,顺利地完成了一切,老师的一句这是非常成功的报告,还有台下人的赞叹,都让我觉得幸好自己把努力都放在了平时。

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件事,不能总想着临时抱佛脚。

不要以为外部紧张的条件,一定会把你机智的一面逼出来,就算有时候在短时间内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也离不开平时的努力和积累。

更多时候我们还是平凡的人,长时间的偷懒加上突击式的勤奋,并不能让我们做好每一件事。

03

其实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长期的宽松与短期的紧张相结合的模式,更加影响的是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状态。

平常自由散漫习惯了,在外界的压力下好不容易完成一切,长叹一声终于搞定了之后,其实迎来的往往是又一轮的倦怠,倦怠之后遇到了任务才又会临时勤奋,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

能让我们真正得到提升的,不是突击式努力中不保证质量的过程和结果,而是日积月累的点滴。

重复的不良状态,只会一次次地消磨着我们的决心,让我们更加无力改变自己。

因为人的习惯是可怕的。当你整个人的运转模式固定之后,想要改正过来就很难过心里这一关。当理性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的时候,却还是能找出一堆的借口让自己原地踏步,这对个人的进步是非常不利的。

而且想着反正临时辛苦一番也能得到一个具体的成果,有时候能蒙混过关,运气好了还会有个不错的结果,为什么还要在平时花费精力持续不断地学习呢?

长期下去,在这种消极的状态中自身的进步和成长从何而来。

04

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勤奋,不一定是真正的勤奋。

与其在几天之内突然地认真努力起来,让自己不适应地做高强度的事情,不如在平时多分担一些,管理好自己,分配好时间,科学合理地完成每一件事情,同时还能让质量有所保证。

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对着自己短暂的勤奋沾沾自喜。

要知道,你今天所谓的勤奋,不过是昨天懒惰的代价。

时间久了,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今天的勤奋,不过是昨天懒惰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