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趣闻,从三位校长说起

张伯苓的故事只是《大师巨匠:西南联大1937-1946》这本书的开场,蒋梦麟、梅贻琦、潘光旦三人,作为当时三校合并成西南联大后的重要领导人,当然也为这座学校的运营操碎了心。


就像北宋大儒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被冯友兰称为横渠四句的名言,对西南联大来说,其实算是互相印证。


以心出发,活下去才能传播、治学,而有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为长久的和平服务。而且,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成大事者,小节同样重要。


就比如梅贻琦,他治学的态度是59.9分的课程也要重修,没有补考,真的是从点滴抓起。而他沉默寡言,即使喝醉了酒也不会胡言乱语,真的不愧于“酒圣”的雅号。


被徐志摩戏言“胡圣潘仙”(胡指胡适)之一的潘光旦,是大家眼中的“铁拐李”,单拐打篮球,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


而且,在多年的实践中,他发现培养通才的重要性,特别注意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渐渐地让大家认识到内在修养是比做学问更重要的事。


蒋梦麟更夸张,直接戏称自己是北大的“功狗”,原因就是他谦虚地认为自己做学问赶不上蔡元培,办事能力还是有的。这方面傅斯年和他有共鸣,觉得胡适也是学问胜自己一筹,办事不如他。


除了管理和理念,当时比较重视的文科类,当然是西南联大治学和研究的重头戏。这其中,疯子的吴宓和狂人刘文典让人印象最深刻。


他们一个是“哈佛三杰”之一,喜欢追女孩,甚至希望自己化身《红楼梦》里的紫娟,去爱护林黛玉。


另一个敢于跟蒋介石叫板,讲学问特立独行,没有陈词滥调,他提出《红楼梦》里元春省亲时,保留“花溆”,去掉“蓼汀”,就是替贾宝玉属意薛宝钗了。他还把写文章的诀窍总结成“观世音菩萨”,确实都很新鲜。


当然了,三百年来一人的陈寅恪、人间稀有的傅斯年和天真的吴晗等等,也都值得细细品味,碍于篇幅,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书籍或人物传记细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南联大的趣闻,从三位校长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