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太短,不能错过的10部德产儿童电影(上)

说起德式电影,即德国投资德国导演的影片,总给人留有严肃沉重之感,耳熟能详的德式电影比如《罗拉快跑》《帝国的毁灭》《窃听风暴》等,这些影片在全球拥有着众多粉丝。很多年纪大一些的德国人对好莱坞巨制嗤之以鼻,他们觉得那些电影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商业特技片罢了,毫无文化可言。德国人善于把淡淡的忧郁和交织的矛盾放进影片中让观众反思社会、人性等问题。

但是,德式儿童影片却是另一番天地,为儿童制作的动画片、故事片、奇幻片、科普片等温暖而有趣,同时也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和小妞一起选出了10部好看的德产儿童电影,她负责好看,我负责挖掘一些话题和她讨论,而小妞提出的问题又迫使我不停地关注更多的影片以及影片中涉及到的某些细节和画面。赏心悦目的影片老少皆宜,好看的儿童影片如同一颗种子,悄悄地在孩子心中种下美好的因,期待日后结出绚烂之果。

本篇介绍的TOP名单的其中五部影片均改编自著名儿童读物:《三个强盗》、《小女巫》(中文译作《淘气小女巫》或《飞天小魔女》)、《小穆克的故事》、《小纽扣吉姆与火车司机卢卡斯》以及《希特勒偷走了粉红兔》,五本读物都有中文译版。其中,《三个强盗》、《小女巫》和《小纽扣吉姆》有中文版影片。

这部2007年上映的动画片虽然和现在的技术比起来画质有些粗糙了,但仍不失为一部温馨幽默的经典动画片。我第一眼就被三个强盗的造型和憨憨的样子萌到了,三个强盗劫持了小女孩蒂凡尼本想敲诈一笔,结果做了什么呢?舒服的床留给她一人睡,跟蒂凡尼学写字和阅读,还把她从恐怖的孤儿院救出来,顺便解救了所有的孩子们。

印象很深的一个画面是三个强盗欲前往恐怖的孤儿院之前,强盗头领犹豫不决地喃喃低语:“我不敢去,我害怕。”他的两个兄弟立刻安慰他说:“我们一起就能办到,这关乎到蒂凡尼啊。”于是,强盗头领拿起斧头,目光坚定起来。强盗也会害怕,但想到自己在乎的人,立马变得勇敢起来。本性并不坏的强盗被纯真的蒂凡尼彻底改变了,开始做起了有意义的事情。

影片中很多的小细节可圈可点,小动物、小孩子以及强盗的画面全部走的纯真又诙谐的路线,唯一的大反派-孤儿院院长被蒂凡尼用蛋糕教训的场面十分滑稽,好吃的甜点成为孩子们和权威抗争的利器。

这是一部德国瑞士合作影片,改编自德国作家奥特弗雷德·普鲁士勒(Otfried Preußler)1957年创作的获奖童书《小女巫》,而该电影在书首次出版的60年后才问世,这期间《小女巫》被翻译成47种语言,不少国家的剧场还相继推出各式的舞台版本。我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读到《小女巫》中文版故事就被深深吸引,故事开头说:"127岁的她只能算是一个小女巫。"

这次再和我的孩子重温这部曾经的经典,我脑海里不断涌出小时候读过的那些情节和画面。现代高科技手段让乌鸦满口调侃,魔法扫帚飞高飞低,木屋家什亦真亦幻,把我小时候所有的想象都一一实现。

孩子们都喜欢与魔法有关的事物,成人其实也不例外,我记得我看大卫·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让自由女神瞬间消失,让自己瞬间穿越长城城墙,实在觉得不可思议。虽然现实世界没有魔法,小妞却十分着迷假装施法,说出魔法咒语时带出的那份潇洒和笃定的力量,然后我再稍加配合,她就能开心到爆棚,孩子的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为了成全她的魔法梦,爸爸给她读《哈利波特》,父女俩已经讲到了第7本,我们带她去参观魔法博物馆,观看魔术表演,尝试做“魔法药水”,当然,和妈妈一起看《小女巫》。

米切尔·恩德(Michael Ende)创作的《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是德语儿童读物中最有名的书籍之一,也是我家小妞最爱听的故事之一,爱看的舞台剧之一。

影片绝对算巨额制造之良心制作了,奇妙梦幻的画面环环相扣,情节也环环相扣,吉姆和卢卡斯开着一个叫爱玛的火车头来到遥远的奇幻世界,那里就是西方人想象出来的遥远中国 - 一个古老的东方世界。勇敢的孤儿吉姆在奇幻旅程中也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虽然书籍和影片对这个异域国度的表达有一些片面之处,还有打恶龙救公主这个一成不变的童话公式,但这部电影忠实原作,不仅是冒险故事,还有朗朗上口的《一个岛上两座山》这首主题曲也在德国家喻户晓,祖孙三代都能一起看的怀旧影片估计这部莫属了。

该片取材于德国19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师威廉·豪夫(Wilhelm Hauff)的童话《小穆克的故事》,搬上荧屏的小穆克成为东德DEFA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部片子。

《小穆克》取材于《一千零一夜》,所以故事发生在极具异域风情的阿拉伯国家。影片开头,老年小穆克古怪的装扮和侏儒的外形让他每天饱受其他孩子们的嘲笑和欺负,忍无可忍的他在一次走投无路时才讲起自己童年那些惊心动魄的经历。小穆克窝在柜子顶层讲起他的魔鞋和卖果子捉弄大臣的滑稽事儿,那些平日里欺负他的孩子们坐在地上,屋里坐满了人,一个个瞪大眼睛屏住呼吸听小穆克讲他过去的故事,那个镜头和泰坦尼克号上老奶奶给所有人讲完当年沉船故事后出现的镜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惊异或是佩服,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充溢着感动。

嘲笑别人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影片结尾,孩子们激动地为老年的小穆克欢呼雀跃,像迎接凯旋英雄回朝,小穆克从此备受尊重。那么,小穆克到底经历了什么一举获得认可呢?我这里就不剧透了。孩子们自有理解,我家小妞说小穆克给人带来快乐,虽然我觉得这部影片不单单想令小影迷愉悦,但孩子也的的确确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力量。

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作者朱迪斯·克尔(Judith Kerr)写过很多孩子及家长熟知的故事,比如《老虎来喝下午茶》。朱迪斯·克尔被媒体称为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其实她是犹太人,出生于柏林,她的母语是德语,1933年她和家人逃亡以前曾是柏林绿林小学的学生(小妞现在的学校)。朱迪斯·克尔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克尔(Alfred Kerr)是魏玛共和国时期鼎鼎有名的文学批评家。阿尔弗雷德·克尔用文学利器抨击了当时的纳粹政府,幸得一位警察好友告密,当纳粹四处逮捕克尔一家时,他们早已躲在了瑞士的一个小乡村里。在当时那个时期,这位警察算得上英雄了,没有他,朱迪斯·克尔的儿童文学恐怕也不会读到了。

FSK(德国电影业自检机构)给这部电影评为0岁以上儿童可观看,但其实它更适合8岁以上的孩子看,尤其适合青少年,至少在看这部电影前要知道德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即纳粹德国和犹太逃亡的一些事。观看前我给7岁小妞稍稍普及了一下故事的发生背景,小妞说片子太真实,她不太敢看,她会因为那位犹太小女孩的遭遇感到伤心,会哭。小妞一说哭,我不禁想起西方剧构的鼻祖-希腊戏剧的一大剧构要素:净化心灵,即观众在观演时其心灵得以洗涤,精神世界得以升华。而小妞的心灵还没被洗涤,脸先差点被恐惧的泪水刷一遍。其实这部电影既不是战争片也不没有史诗般的悲剧,甚至有些画面让我以为在看风光或文旅片,只不过美丽的瑞士乡村和巴黎的法国风对比逃亡之路更让人对纳粹铁蹄产生锥心的厌恶。影片中,家人的爱与小女孩的勇气贯穿始终。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渡轮上,小女孩遥望即将抵达的英国港口,自信地对自己说:“我又要进入一个陌生的学校,学一门新的语言,但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知道我很快就会融入并学会它。”

1971年当《希特勒偷了粉红兔》的英文书“When Hitler Stole Pink Rabbit”首次出版时,朱迪斯·克尔已48岁,她用英文创作了这部自传体小说。也许这个题目就已经暴露了朱迪斯·克尔一生最大的遗憾,那就是她钟爱的那只粉红色小兔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生命里,那只小兔属于她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同样的,无数的孩子们也在战争中永远失去了那些她们视如珍宝的玩具。有了情感的纽带,哪怕是一只笔,一本书,一个毛绒兔子都是童年不可替代并且伴随一生的印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太短,不能错过的10部德产儿童电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