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一)

第一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1、信息质量7个属性(掌握) 【选择题】-P3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确程度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信任的,符合预期。

及时性:指获取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伪造的程度。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2、信息传输模型(了解)【选择题】 -P4

信息是有价值的一种客观存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输、计算、转换、表现等问题而不断地繁荣发展。信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信息的传输技术(通常指通信、网络等)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信息传输模型如图所示:

3、信息化的五个层次(了解) -P8

信息化从“小”到“大”分为五个层次:

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多个环节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如:生产制造系统、ERP、CRM、SCM等

产业信息化: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工艺、产品的信息化,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建设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大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产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从而实现产业的升级。

国民经济信息化:指在经济大系统内实现统一的信息大流动,使金融、贸易、投资、计划、通关、营销等组成一个信息大系统,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的四个环节通过信息进一步联合成一个整体。

社会生活信息化:指包括商务、教育、政务、公共服务、交通、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服务,丰富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提升人们生活、工作的质量。如智慧城市、互联网金融。

4、信息化(了解) -P8

信息化的:

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手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途径: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目标:使国家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5、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了解)-P9

“两网”: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一站”:指政府门户网站

“四库”:指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十二金”:指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十二个业务系统。

金宏工程    金锐工程    金关工程

金财工程    金卡工程    金融监管工程

金审工程    金盾工程    金保工程

金农工程    金水工程     金质工程

6、信息化体系六要素(掌握) -P9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直接反应了效率、效果、效益。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和法律、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7、信息化系统的生命周期(掌握) -P10

4大: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5小: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

立项阶段(系统规划):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要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写成可行性报告

开发阶段:

系统分析: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需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设计: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具体方案,也就是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

消亡阶段:系统下架,不再运行维护。

 

8、信息化系统的开发方法(掌握) -P12

Ø 结构化开发方法

Ø 面向对象方法

Ø 原型化方法

Ø 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


9、结构化方法(掌握)-P12

    结构化开发方法也称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开发方法,由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部分组成,其精髓是自顶而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

结构化方法的主要特点

Ø 开发目标清晰化

Ø 开发工作阶段化

Ø 开发文档规划化

Ø 设计方法结构化

    结构化方法是目前最成熟、应用较广泛的的一种工程化方法,它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但不适用于规模较大、比较复杂的系统开发,这是因为结构化方法具有以下局限性

Ø 开发周期较长

Ø 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Ø 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10、面向对象方法(掌握)-P14

    面向对象(OO)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一切皆对象)。与结构化方法类型,OO方法也划分阶段,但其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三个阶段之间已经没有了“缝隙”,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的边界变得不明确。

    当前一些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将结构化方法和OO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然后自底向上的采用OO方法进行开发

11、原型化方法(了解)-P14

    原型化方法也称为快速原型法,或者简称原型法。它是一种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再次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的开方法。


12、原型化方法特点(掌握)-P16

    (1) 原型法可以使系统开发的周期缩短、成本和风险降低、速度加快,获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率。

    (2) 原型法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用户参与的程度大大提高,开发的系统符合用户的需求,因而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3) 由于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系统的移交,有利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但作为一种开发方法,原型法不是万能的,原型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开发环节要求高

    (2) 管理水平要求高

原型法的优点主要在于能更有效的确认用户需求。从直观上来看,原型法适用于那些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事实上,对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大的系统也适合用原型法开发;但对于技术层面的困难远大于其分析层面的系统,则不宜使用原型法。

13、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掌握)-P17

    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提高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效率的关键问题,而SO的思维方式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