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报告文学 | 八卦岭之春(上、中、下篇)

报告文学 | 八卦岭之春(上)

读创文化广场  2020/06/30 15:27

作者:何 良 (深圳)

【作品梗概】

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之初,深圳蛇口一声“开山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深圳这个边陲小镇一夜之间举世瞩目,沉寂了百年的罗湖桥,悄悄地热闹了起来,港澳台商、侨商满怀梦想、回国回乡,投资办厂……当时只有两万人口的深圳,人才短缺、资金匮乏、水电道路通讯样样不通,投资环境十分恶劣。1980年,刚刚建市的深圳市委市政府急需开发工业区,筑巢引凤,招商引资。深圳工业区工程基建指挥部总指挥尚志安,仅凭七个人和一万元开办费,住竹棚、吃泡面,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开发工业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穷到富,探索了一条边建边卖、边卖变建、低投资、高速度、滚雪球开发工业区,促进改革开放的路子。作品以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为背景,以深圳“拓荒牛”主人公尚志安,带领第一批特区建设拓荒者敢想敢干、建设特区为主线,真实记录了特区建设初期特区人的精神面貌和特区高速度发展经济的动人画面,歌颂了以尚志安为代表的特区共产党员、拓荒人敢想敢干敢闯、敢为天下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特区精神。

1983年,刚竣工的上步轻工业区管理大厦(尚敏智供图)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晚上,几位来自广州新闻媒体的朋友相聚在八卦岭八卦一街一家露天海鲜店,同道好友喝起酒来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地海聊。一位兄弟神秘地问大家:“你们知道八卦岭什么最厉害”?

“八卦!”有人抢答。有人说10万打工妹!也有人说这条食街的海鲜……

“没出息!”兄弟翘起嘴巴卖关子,歇着没往下说。“今天采访时听说:根据最新发布的深圳地图显示,八卦岭工业区是深圳市区开发面积最大、环境最优美的工业区,从高空俯瞰全市可以看到八卦岭工业区翠绿成荫的大街小巷和规划有致的现代化厂房,特别提及可以看到深圳市工业发展服务公司的办公大院、凉亭和人工湖”……

时隔30多年,朋友对八卦岭的这段赞美常常在不经意间闪入我的脑门。这么多年来,八卦岭已成为我的乡愁,每隔一段时间我都要回八卦岭走走。

1984年,刚竣工的上步轻工业区厂房(尚敏智供图)

说深圳,说八卦岭,还得从1978年说起。那年,中共中央召开了时长四个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1979年7月,中央下发了第50号文件,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蛇口一声“开山炮”,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深圳这个边陲小镇一夜之间举世瞩目,沉寂了百年的罗湖桥,悄悄地热闹了起来,先是一些港澳同胞、华人华侨衣锦还乡,接着是更多的港澳台商、侨商满怀梦想、回乡回国,投资办厂……当时只有两万人口的深圳,一方面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是人才短缺、资金匮乏、水电道路通讯样样不通,要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建设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困难重重,可谓“鬼见愁”……

二、立下军令状,“富矿”引来“金凤凰”

1982年7月,有一个叫“尚志安”的陕西籍老革命后代,决定闯一闯这“鬼见愁”!

1984年9月,尚志安在深圳市工业发展服务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上当选总经理(尚敏智供图)

在广州奋斗了20多年的尚志安,本来已拥有很好的工作岗位和优越的生活环境,妻子、儿女都在广州,一家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且不说他有一个老革命爸爸,他作为市机电系统的干部,当时已是广州第二机械厂的厂长,工作顺利,前程无量。但是,具有文化情怀和书生意气的尚志安,不甘安稳平庸的生活,他想尝尝独自闯荡的滋味儿。经过一番苦口婆心,妻子勉强同意:要去你一个人去……

那是1982年仲夏的一天。尚志安经过大半天的折腾,到达深圳已近傍晚。让他有点小失望的是深圳几乎不见什么像样的街市和道路,只听到远近工地上传来疲惫的推土机声和闷雷般的打桩机声,通讯和交通都十分不便。初到深圳,好不容易联系上他将要出任副经理的新单位“深圳市机械汽车配件公司”,见过拍档领导,然后在一个说是招待所的工房安顿了下来,草草吃了个泡面,想睡觉了。然而,辗转反侧,忧心忡忡,怎么也睡不着,不知道从明天开始自己将开始怎样动荡的工作和生活?!

1984年,深圳市工发公司总经理尚志安与副总经理刘俊达合影(尚敏智供图)

时间过得飞快。作为几个人的公司副经理,尚志安整天无所事事,说是熟悉环境、适应节奏,他却没感到有报纸上说的“特区速度”和建设气氛。大概半个月过去了,而他似乎度过了半个世纪。

到了1982年8月14日,尚志安接到新的调动通知书,他被任命到深圳市工业发展服务公司任副经理,并于不久主持全面工作。同年9月3日,市里配套成立了深圳市工业区基建工程指挥部,尚志安又被任命为总指挥。指挥部的主要工作是配合深圳市的改革开放工作,开发工业区招商引资。

在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全国已经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深圳市政府尝试着围绕“大社会、小政府”的改革思路进行了一些整改和探索。深圳市工业发展服务公司的成立,虽然还一定程度存在着某些行业管理职能,但也是对企业松绑放权的一个尝试。笔者查阅了政府规定的该公司当年的“业务职能范围”,明确规定:1、接待客商,组织投资洽谈,办理合同批准手续;2、为业经批准的工厂企业建厂和生产提供各种服务;3、为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提供服务;4、经营工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部分工业产品;5、开发工业区及建标准厂房,出租或出售给厂家使用。公司的“办公地址:深圳市政府大楼一楼西”……

1984年八卦岭开发之初(尚敏智供图)

虽并非受命于危难之时,但也算是受命于国家困难、企业艰难之际。这一天,有点书卷气的尚志安,虽说只是一个只有7个人的小小公司的副经理,但给他下“委任状”并使他当面许下“军令状”的却是市领导。时任深圳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周鼎在谈话中一再明确:市委市政府成立“深圳市工业发展服务公司”之宗旨和目的、公司具有开发工业区和某些行政管理与服务职能等,公司建制上是一套人马两个招牌等,要求他自寻出路、找米下锅,创建工业区。时任市委书记、市长梁湘亲自接见尚志安,恳切而严肃地嘱咐“给你优惠政策,给你两片荒山,给你两块“金招牌”,再给你一万元开办费,你大胆去干去闯,咱们等价交换,你得尽快交给我两个现代化工业区”。老领导一席话,语重心长,既是嘱托,又是下军令状。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要领全国改革开放之先河,要当好改革的排头兵和开放的窗口,尤其是要开展外引内联,发挥“两个扇面”的辐射作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办经济特区缺乏建设资金,只能给优惠政策。罗湖桥涌来了八方客商,他们都有强烈的投资欲望,但深圳缺人才、缺资金,缺乏优越的投资环境和条件啊!市委市政府决定横下一条心,千方百计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开发工业区,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三来一补”发展经济。从老领导们的急切嘱咐中,有点书生激情和浪漫情怀的尚志安,此时才知道深圳经济特区多么急需吸引外资的工业区,也才真切感受到自己身上的担子究竟有多重!

半个月以来,尚志安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经过紧张的策划、筹措和规划,公司确定了第一个进军目标:开发上步轻工业区。上步轻工业区,自东向西,贯穿红荔路至振兴路。按照规划目标,上步片区要在两年内开发建成0.1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轻工业区。

那天上午,在上步片区泥泞的竹棚门前,他庄严地挂上“深圳市工业区基建工程指挥部”的牌子,这就标志着上步轻工业区开发的开始。作为总指挥,面对寥寥几个干部和新招来的大学生,他一时感慨说不出话来。就这几个人啊,土地不能贷款,银行对贷款开发有顾虑,没有钱推土机也推不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从上午到中午吃泡面时,他反复地问自己:开发工业区,我尚志安和公司除了一万元开办费,还有什么值钱的?他知道,要在这么艰难的条件下拿下工业区,首先他要能够说服他自己,他不但需要铿锵的自信和满满的底气,还需要很多哗啦啦的银子。

尚志安,平生第一次在为钱犯愁!

1984年9月3日,尚志安在深圳市工业区基建工程指挥部成立二周年大会上讲话。(尚敏智供图)

直到好几年以后,当他在八卦岭工业区红岭路一号的公司办公室,接待前来考察的时任广东省经委企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林书时,他才风趣地说:“那个时候,我没有退路,也从没曾想到要找退路!我突然间领悟了市里给我的何止是上步八卦岭的荒山野岭?!何止是区区一万元开办费?!书记和市长给我的是很多有待开采的富矿啊!人财物?我有吗?天时地利人和?我有吗?有!有啊!我都有啊!我顿时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我突然想到:我有两座富矿!这两座富矿足以开发很多工业区。”

尚志安说他的第一座富矿是精神富矿。即他及其团队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自信和创业激情,足以让精神富矿创造出物质财富。他说他的几个伙伴们,包括两个大学生在内,他们个个都是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满怀激情投身特区建设事业的,都是来闯特区的!应该说,上世纪80年代早期来深圳的绝大部分人,大多都满怀激情,都有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精神,他们有些是放弃铁饭碗,自断回头路,辞职闯深圳的。尚志安说他在广州有十分安稳的生活和待遇很好的工作,那个时候想干事不愁钱,但就是缺乏现在这股创业的干劲儿和激情,现在是有干劲儿和激情却没有钱干事。这就是挑战。深圳人就是要闯出一条中国特区之路来!只有通过敢闯敢干,才能把精神富矿转化为物质财富,这就是他的精神富矿之说。

第二座富矿是资源富矿。即通过把握天时地利人和,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和他的人脉资源,将资源富矿转化为物质财富。这是他的资源富矿之说。尚志安是一个爱读书、勤思考、干事雷厉风行的人,他的品格中,既有父辈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又有几十年来在基层工作养成的沉着干练、脚踏实地的稳健坚韧精神,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看准了的事情就是九头牛也拉不回的犟蛮劲儿,这点犟蛮偶尔还伴随着点点小急躁,个性嘛!事实证明,尚志安确实是十分沉稳准确地利用了他的两座富矿,为他开发上步轻工业区和八卦岭工业区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和物质保障。

上步轻工业区开发之初,由于公司一穷二白的背景和捉襟见肘的家底,由于既没有经济实体也还没有树立起企业信誉,当时即使市长出面担保贷款,银行也勉为其难,结果还是要协调市财政局出面,根据市长的指示并提供公司已经签约的几家办厂协议,终于取得银行的第一笔贷款50万元。然而,当时上步轻工业区开发中,仅仅是第一批五栋厂房计划需要开发资金就得1000多万元啊,50万元只不过杯水车薪。其实,尚志安在后来那几个月里还是整天为钱犯愁。

1985年,尚志安宴请新聘任的顾问陈树柏教授(尚敏智供图)

为了工业区开发,他已顾不上面子了,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到处开口借钱,几经周折,疏通关系,陆续取得银行贷款290万元。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问题,尚志安不屈不挠想了很多办法,最具突破性的办法就是“滚雪球”的筹集资金谋求发展的办法。在利用银行少量贷款,暂且解决土地开发中一些急需资金问题。终于,从第一批厂房(据说是现在华强北国美附近几栋)可以开卖,但由于是第一次出售厂房,又担心卖不出去,为了能够尽快回收资金,第一批厂房的销售价格倾向于低价出售,最低每平方米仅售450元左右。虽说公司暂时少收点钱,但第一次“试水”,厂房很快抢购一空,顺利回收了一些资金,赢得了开发时间。之后,随着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尤其是政府放宽了工业房地产买卖的有关政策和改善买卖方式,吸收了香港预售楼花等做法,公司通过“滚雪球”方式不断增加再生产资金,在不同时期他们分别采用不同的预售方法,对预售用户实行优惠待遇,在不到半年时间,筹集到四倍于银行初期的贷款,然后接着投入新工程。

随着资金链的顺畅运转,工程开发进度基本实现了预期,后来,又得益于政府政策主导作用,工业投资迅速增长,配套厂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工业区所建的厂房供不应求,为了边建边卖,变卖边建,雪球越滚越快。从此不但从根本上摆脱了资金不足的困境,还逐年减少银行贷款,开始出现开发区域逐年大幅度增长等局面。

上步轻工业区开发一走上正轨,尚志安马上着手另一片区或另工业区的规划和开发问题,随即按照“规划一片、开发一片、收益一片”的开发方针。对成片开发的工业区,他们还实现了工业厂房的“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销售、统一管理”,从而达到克服资金分散、建设速度慢、经济效益低等效果。

1985年4月,尚志安考察开发前的莲塘工业区现场(尚敏智供图)

在尚志安的人生创业生涯中,有了这么一页重要记载:在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底,深圳市工业区工程基建指挥部总指挥尚志安,仅靠七个人和一万元开办费开发工业区,住竹棚、吃泡面,硬是把荒山野岭的上步片区建成标准厂房林立的轻工业区。建设开发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尚志安率部灵活借鉴香港“商品房预售”等开发模式,通过“先盖后卖”“边盖边卖”“先卖后盖”等预售方法,有效地拓宽了房地产融资渠道,促进了资金回笼和周转,解决了当时工业房地产资金紧缺和厂房紧缺等问题,进一步加快了工业区开发建设,这一“工业房地产预售制度”的创新性探索,应该是当时全国开发工业房地产的最早首创之一,也是尚志安敢想敢干敢闯、敢为天下先的又一创新。

据资料反映:上步轻工业区,1982年11月开始地面工程施工,1984年底全面落成,仅耗时两年。至1985年9月,已有84家中外合资企业和市内企业进入,投产的企业已有45家。企业计划总投资1.7亿元,已投入1.2亿元,占总投资的70.7%,大部分的投产企业都做到当年投产当年获利。

巢筑好了,凤也陆续飞来了,有些是找上门来的,有些是指挥部和服务公司开展多种经营,招商引资引过来的。尚志安敢想敢干敢闯,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敢于向市长许下军令状,探索了一个行业的开发模式,对早期深圳经济特区开发工业区做出了建设性尝试和卓有成效的贡献,也第一次实现了他的精神富矿转化成物质财富的美丽传奇。

(未完待续)

【作者简历】

何良,笔名:热带寒潮,海南文昌市人。二级作家、纪录片导演、摄影家。广东省作家协会重大题材文学选题签约作家,广东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深圳市作家协会理事、香港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多家报刊专栏作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CIBN)文旅中国频道《文博视界》栏目制片人、总编导,金浪潮艺术工作室艺术总监。1980年以来坚持文学创作,公开出版和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等作品约两百万字,有多篇作品获全国、香港、华文文学奖项,并被选入《中国散文大系》等全国文学精品典藏。

主要作品、著作有:《秋天的馈赠》(1998)、《遭遇真情》(2002)、《爷爷的曼谷岁月》(2007)、《孤独与激情》(2016)、《来自南半岛的阳光》(2017)、《古巴之梦》(2018)、《侬是文昌人》(2019),《九十年代:一个发展社会学视觉》(2020年)

主要影视、纪录片作品:专题片《艺术与市场嫁接》(2006,副编导),大型人文纪录片《追梦中国》(2014—2016,总策划、总导演),纪录片《大雁之歌》(2019,导演、撰稿、制片),10集人文纪录片《情满帕米尔》(2019—,总导演、主撰稿),纪录片《母亲嫁衣》(2020,导演、撰稿、摄影),《生命之歌》(2020,导演、撰稿)

读创编辑胡云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篇报告文学 | 八卦岭之春(上、中、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