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海洋装进瓶子里(STEAM实验)

一、导入

和孩子们分享《大海和漂流瓶》的故事。我提议孩子们把海洋装进瓶子里。来动手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海洋瓶吧,给漂流瓶做一个家!

二、探究

1.原理

水中的海浪效果对应STEAM教育中的科学部分,具体运用了水油不相容的特性。

2.材料:水,食用油,蓝色颜料,透明瓶(带有密封盖子)

3.操作步骤 将瓶内灌满2/3左右的水,并加入适量的水粉颜料;加入食用油,灌满玻璃瓶;盖紧瓶盖;上下晃动瓶子,观察瓶中的水油之间的碰撞;可以观察到水油之间互不相容,水始终在下方,油浮在水上方,在晃动过程中形成很多小油滴,会慢慢从水中跑到水面,类似海浪效果;在瓶内加入一些贝壳、小鱼等装饰品,将其打造成一件艺术品。

三、解释

坤和禹坤都做了自己的海洋瓶。

坤:晃一晃蓝色的水里会有黄色的泡泡。

师:像什么呀? 坤:像小鱼在水里吐泡泡。

禹坤:我要把它们混在一起。

师:怎么才能把他们混在一起呢?

禹坤:再加点蓝色颜料。

师:成功了吗?混在一起了吗?

禹坤:没有。

师:那还有其他办法吗?

禹坤:使劲摇。

师:嗯,好。你们试试吧。 两人用力地摇啊摇。期间两人不停地打开瓶盖加入油和颜料。过了一会,两人失望地对我说:不行,水和油混不到一起。我发现他们俩把油和颜料都撒在了桌子上。

师:油和水是不相容的。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油分子是非极性的,它们没办法手拉手混合在一起。油分子更容易吸引油分子,水分子更容易吸引水分子。

坤:那怎样才能让它们混合在一起?

师:我发现你们的桌子上都是油,黏糊糊的。你们先清理一下吧。 两人先用海绵擦,后又用纸擦,桌子、瓶子的外壳上还有他们俩的手上还是有一层油。

师:你们的手上也有很多油了,怎样才能洗掉呢? 两人都认为要用水洗。

师:我们吃完饭手上沾满油后,都是用什么洗掉的?除了用水外,还要用什么?

坤:用肥皂。师:对。在幼儿园我们洗擦嘴巾的时候会用什么?

禹坤:洗涤剂。 师:对。那你们俩想不想试试。

两人快步向盥洗室走去。 坤在毛巾上擦上了肥皂,禹坤在毛巾上到了洗涤剂。两人回到科学区擦过桌子后又返回盥洗室,想把毛巾洗干净。坤换了两次水就把抹布洗干净了,禹坤换了三次水,冲抹布的水里还是有泡泡。坤得意地开始用抹布擦洗手池的台子。两人回到科学区的桌子前又用手摸了摸桌子:不黏了。

师:肥皂和洗涤剂能让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它们改变了水和油的一些特征,使他们能混合在一起,水油不发生分离。这样水就能把油冲掉了,我们就能洗干净油了。 两人认同地点了点头,开始了表征。

迁移

1.水油不溶概念迁移

讲评时先让两个孩子把他们的操作、探究和解释的过程进行了描述。我用墨西哥湾溢油事件的图片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讲解了石油和我们在实验中用的油的相似性,以及油对海洋所造成的危害。希望回家跟爸爸妈妈宣传绿色出行,少消耗石油,或许我们可以降低这些事故的发生率。

2.乳化剂的作用

禹坤用了很多次水才把抹布冲干净,孩子们都同意用肥皂更好。我出示了2008年我国奥运前期栈桥附近海藻爆发的图片,讨论了我们用的各种洗涤用品的残留物会给海洋造成很大的负担,藻类的爆发给海洋造成的危害,希望小朋友回家跟家人宣传少用各种洗涤用品。

评价

语言:讲评时间让两个孩子对他们的操作过程进行了描述。在过程图片的提示下,孩子们能用简单的语言完整地描述实验的过程和想象,能现象的原因进行简单解释。

科学:虽然孩子们对于分子的极性、非极性、相似相溶等科学概念并不能完全理解,但孩子们感知了油和水确实不能溶在一起,肥皂和洗涤剂能让它们溶在一起。

艺术:孩子们的思维是直观的,视觉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所以在活动中让孩子们用了黄色的油和蓝色的水溶液相混合,视觉对比更强烈一些,也让孩子们印象更深刻。为了增加趣味性,准备了小贝壳,孩子们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用材料制作一些海洋生物放到瓶子里面。提高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可更深入地体验浮沉与材料的关系。

社会:社会中发生的事件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远。此次活动我选了与这个小实验相关的赤潮和海洋溢油这两件与海洋环保有关的事件,让孩子们体会虽然这些事件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我们每天的行动最终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让孩子们从小有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意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海洋装进瓶子里(STEAM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