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中的“消费”与“熵”的联想

国民生产总值GDP,用支出法核算的话,需要按每一种商品的用途来分类核算。按一般标准,大概可以写成 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这是过去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但公式右边的这几项之间的分界,本身是比较模糊的,当时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无法具体分辨清楚,消费与投资之间的具体的界线是什么。随便取百度百科上面的讲法吧:

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难道不觉得奇怪么。如果从会计的角度出发,小汽车、洗衣机什么的和住宅一样,也可以计提折旧啊,凭啥小汽车就算消费了,住宅就算投资了?(先别和我扯现在北京的房价什么的)

后来接触到了物理学中“熵”的概念,

熵是热力学系统的态函数,在绝热系统中熵变永远不会为负。统计物理学研究表明,熵就是混乱度的量度。
百度百科:生物熵

宇宙的熵是不断增加的,世界是由有序变得无序。但生命的出现使这个过程发生了逆转。

生命体是"耗散结构",耗散结构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体系,通过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状态,这个新的有序结构是靠不断耗散物质和能量来维持的。生命体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和负熵,可使生命系统的总熵值减小,从而有序度不断提高,生命体系才得以动态地发展。
百度百科:生物熵

随着生命的进化,群落出现了,社会出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操控能力越来越强,人类社会的组织程度越来越高,实际上也就是说,人类可以使地球这个范围内,熵值越来越低。

从人的个体而言,人从一个无法自理的婴儿,成长为能够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这就是混乱程度越来越低,即熵越来越低。但当人逐渐老去,又逐渐变得无法自理;而最终逝去,化为尘土;这些过程又体现着熵逐渐增加。这两个过程的变化,可以体现为熵减与熵增这两个方向相反的流动之间的平衡的变化。

而正如引用中所言,生命的熵减的过程是需要耗散能量的。人的生命的维持,是需要耗散能量的,更直白地说,就是人需要食物来给身体供能。一碗洁白而精致的米饭,通过人体后,变成一坨污秽的唔唔。从营养的角度来讲,米饭比唔唔能提供更多的热量,说明米饭的热量部分被人体吸收了;而从直观的角度来讲,唔唔就是比米饭脏乱臭,熵值比米饭高。但人通过这一顿饭,生命得以维持,能够多加一个晚上的班,多举一个小时的铁。人通过耗散了这一顿米饭的能量,维持了熵减的过程。

那回到最初的问题,“消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个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命/低熵值,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成本,所体现的经济价值?而“投资”,是为了使社会的整体熵值更低,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成本?

成文的最后,笔者搜到了一篇书评,熵的社会学意义——《熵:一种世界观》。原来将近30年前,前人就已经有很成熟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GDP中的“消费”与“熵”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