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读《反脆弱》杂想

在魔幻的2020年,新冠病毒掀起的这场突如起来的疫情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灵活面对不确定的黑天鹅事件,我想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反脆弱》便是一本驯服不确定事件的应用指南。有幸寒假期间拜读了这本书,这让我不仅窥见了作者很多新奇的角度和智慧,也对人生这一复杂系统产生了更深刻的领悟。

塔勒布认为脆弱的对立面不是强韧、顽强,而是反脆弱(Antifragile)。强韧只能保证不受伤害,而反脆弱是从不确定的冲击中获益,在金融领域中,保险和对冲基金便是反脆弱的体现。再比如我们熟知的受损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人体在吃适量有毒物质后反而具有抗药性。正如书中前言第一句话所说 “风能熄灭蜡烛,却能使火烧得更旺。”

在这本书中,塔勒布从哲学、宗教、工程、医学、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去阐释反脆弱性,摆脱了他在书中谈到的“领域依赖性”,以及后来他了解到在心理学中“创伤后成长”一词与他提出的“反脆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外,他通过诸如布里丹之驴,胖子托尼、猫与洗衣机这样通俗幽默的比喻和故事,一再重申黑天鹅事件的随机性根本无法追踪,我们可以识别脆弱性但不能预测和计算未来的概率,因而颠覆了当前的预测和风险管理办法,引入了“杠铃策略”来去迈向反脆弱。

我认为,塔勒布想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拥抱随机性”的理念。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我们使用多么复杂成熟的模型,也无法计算罕见事件发生的概率。相反,我们剥夺或者消除有机体或系统的波动性、随机性和压力源反而会伤害它们,使其变弱,死亡或者崩溃。譬如极度保护子女的父母让孩子变得失去独自面对挫折,化解危机的能力。作者还认为现代化社会中很多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机制都侵犯了反脆弱性。我想,人类需要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很多事情没有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发展未必是一件坏事。随机性允许我们多样化的存在,使得我们不断迭代和前进去实现自我价值,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无一不是黑天鹅事件的衍生。当我们下一次遭遇逆境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告诉自己这可能是人生转变的时刻,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成长机会。“如果你还活着,你的内心深处就会喜欢一定程度的随机性和混乱。”的确,随机性带来对未知焦虑的同时,赋予了我们对前方的好奇和想象力。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去年的一篇《新冠疫情和外星人》的文章中同样告诫我们要警惕直线思维。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的灾难启示我们社会发展不是直线的,可预测的,我们要带着非线性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而非沉溺于过去三十年“太平盛世”的幻觉。他认为,虽然预测未来极为困难,但是科幻小说可以排列可能性,进行思想实验,帮助我们意识到未来之路并非笔直的形状。(在这一点上,想象力未必是反脆弱的,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抵抗脆弱。)值得讨论的是,塔勒布在书中鼓励的“非预测的世界观”。我的个人理解是并非说预测是无用的,而是鼓励我们风险管理者在建立模型时去不断地拓宽边际,去考虑更加宏大的主题。其次,塔勒布还写道“向一个人提供随机性的数据预测会增加其承担的风险,即使他知道这些预测是随机的。完全不准确的。”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生活中的场景,借此以飨诸友。

那怎样去反脆弱呢?塔布勒在本书中介绍了“杠铃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杠铃策略可以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并且摒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在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免受极端伤害的同时,让有利因素顺其自然的发挥效用。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将90%的资金以现金持有,将10%的资金放到风险极高的股票,最多只会损失10%,但是收益是没有上限的。而如果100%的风险投入到所谓中等风险的产品,可能会血本无归。正是通过这种积极主动加保守偏执的组合,来规避了极端风险。而作者塔布勒在上学期间就是一个杠铃式的自学者,他深入广泛地阅读有兴趣的书籍,而对认为非必要的知掌握差不多即可。杠铃式策略的魅力在于,它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我们也许有一天失之东隅,但收之桑榆也很不错。

作者还谈到,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会出现微妙的连锁反应,“天真的干预”反而加剧了不可预测性,衍生出更多始料未及的事件。据此,塔勒布秉持着“少即是多”的原则,提倡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这与先贤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不谋而合,即不妄为、不过为。塔布勒进一步提出有些貌似合理的干预可能会带来“医源性损伤”(即净亏损或超过治疗益处的损伤),例如给抑郁症孩子直接服用药物而不是纾解内心反而埋下了更深的隐患,政府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刺激经济反而催生出更棘手的问题,扶持的僵尸企业最终还是倒闭破产。因而,我们往往低估了随机性,反脆弱性在社会中的作用。他引用了古兰经的一句话,“自以为正确的人其实偏离了轨道”。得知这一点时,我的心里有一丝丝悲凉。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或者低估了人体身心自愈的能力,而苦寻他法;在经济危机中,即使是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在面临灾难时也选择消除了经济周期的震荡而不是顺势而为。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稳定和秩序的极度渴求,在每一次汲汲谋求方法去抵抗意外中凸显了自己的脆弱跟渺小啊。但好在,虽然在时间的刻度尺上我们都微乎其微,但是随机性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多彩。

2020年我最敬佩的人便是北京朝阳医院遇袭的陶勇医生,原因在于在面临逆境中他能迅速地走出低谷,战胜并驯服了不确定灾难的后果,重启人生。每次看到他的电视采访都会感慨他理性的思维,内心的强大,柔软的医者仁心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在他因为这场意外“被看见”之后,他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去维护医护人员的安全,去帮助更多的盲人,去实现他天下无盲的愿望,并且他也一直在为之努力。

“尽管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情发生,但是我就觉得来这一趟人世,就挺值得的。”

学而不已,阖棺而止。《反脆弱》这本书让我学会正视混沌与压力,尝试去笑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尼采说:what does not kill me,makes me stronger。我觉得反脆弱在精致舒适的现代化生活的当下,是一种值得我们呼吁和学习的能力。我希望我能拥有逆风飞翔的强大,我也希望我们历尽曾经未知的山河,依然觉得人间值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杀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 ——读《反脆弱》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