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三)

续上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政治中,君主与大臣的关系。

古代政治的运行,取决于政治力量,这仍然是谈论的前提。《西游记》的神仙社会,也以力作为基础。神仙的力分两种:一种存在于自身,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称为法身;一种是器物,像金箍棒,称法宝。法身和法宝,合称法力。神仙的地位高低,生命长短,都是由法力的大小决定的。法力高的成仙成佛,享受荣华富贵,还有仙桃、人参果这类增强法力的道具。法力小的,只能化身妖魔,住进山洞进行苦修。一些低级神仙,因为吃不到仙丹,所以下界做妖怪,去吃唐僧肉。

唐僧要经历八十一难,就是这种利益格局造成的。这也暗示现实的利益格局:皇帝享用全天下的租税,公卿百官因为辅助皇帝,分享一部分利益,这是他们关系的基础。至于分不到的或不甘心自己地位的人,选择铤而走险,揭竿起义或谋反,结局就是成王败寇,就像孙悟空因为反抗而成佛,而沿路的妖精本来和他是同类,却被他打死了。

早期的儒家思想,对君臣关系有很多理想主义和的设想。孟子认为,君主如果有大错,就要听从大臣的劝谏,如果不听,可以放逐他,换一个君主。荀子也说,天下人要遵从的,是道义而不是君主。百姓不是侍奉君主而存在的,而王位是保障百姓而设置的。这种观念虽然没有真正实施过,但到汉代时,大臣们还敢公然说出来。这种理念不仅有道德力量,在现实中也有优点。

当然,也有皇帝不这么认为。汉高祖刘邦称帝后,曾对他父亲说:你当初总嫌弃我不务正业,不像我兄弟会置产业,现在你看看我的产业有多大?

所以,在这样的权力系统里,臣子首先要彻底忠于皇帝。后来的儒家思想不断修订,才获得皇权的认可。

这种君臣关系,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一类怪现象。《西游记》开篇时,有一位龙王,因为行雨搞错了时辰被玉帝判了死刑,所以唐僧师徒四人在车迟国斗法比赛求雨时,龙王和风神雷神,只要见到咒语法术,就会刮风、打雷、下雨,根本不管这些符咒是出自于玉帝、孙悟空还是妖怪。许多有法力的妖怪,都可以奴役山神土地。这种不合理的现象,都是权力结构下的必然结果。皇帝本来想训练的,是只对自己的服从,但下级“无条件服从”惯了以后,只想保存自己,对任何掌握力量的人,都是一样的听从命令。

古代现实政治,比神仙社会高明的就是建立科举制度,实现皇权与士人阶层的合作。《西游记》里虽然没有涉及用人制度,但有许多选人用人的案例。在孙悟空大败天兵天将时,玉帝曾启用二郎神,并向二郎神许诺,事成后让他升官发财。但是,当活捉了孙悟空以后,玉帝只给二郎神一些珠宝、仙酒,就把他打发了,也并没有给予提拔。这是因为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在现实政治中,这种外戚一旦做大,就会威胁和控制皇帝,甚至篡夺王位。一个孙悟空都不好对付,更何况神通更大、拥有外戚身份的二郎神?所以,在四十九天之后,孙悟空踢倒炼丹炉逃跑时,玉帝宁可大费周章求如来佛祖,也不愿意再用二郎神,就是怕他功高震主,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在历史中,有一个现象,是政局越乱,皇帝越喜欢任用贪婪或名声不好的大臣,这并不都是因为愚蠢,而是由于这个更深刻的考虑。在《西游记》里,也有类似例子:唐僧到了西天,却被佛祖身边的遵者们勒索,让他支付贿赂才给真经,这还罢了,就连佛祖听说了也不主持公道,还暗示说这是佛门惯例。初看,好像是作者的黑色幽默。然而,这是古代社会现实中,确实是正常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述《〈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