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活成“老严夫妇”!

1

《安家》中最令人心疼不是房似锦,而是老严夫妇。因为房似锦年轻,不管现在或者曾经的生活多糟糕,她还有能力过好以后的生活,可老严夫妇已年仅半百,身无存款,儿子的冷漠与无情更是让老两口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老严夫妇不是上海本地人,背井离乡到上海做早点生意,辛辛苦苦卖包子,老两口省吃俭用攒了十年,存了300多万,终于给儿子买上了房子,并且是全款。签约的时候,老严夫妇正要签字,在一旁的儿子提出想在房产˙证上写上老婆的名字,老严夫妇有点犹豫,儿媳妇这个时候插句嘴,说自己已经怀孕了。老严夫妇一听非常开心,就答应了,徐姑姑在一旁明显感觉到了隐患,劝再想想,但是善良的老严夫妇还是写上了儿媳妇的名字。

后来,老严夫妇退掉了租的房子投奔儿子,本想着老严自己卖包子,老婆帮忙照顾即将生娃的儿媳妇。一推门发现亲家母在,而且一副主主人姿态,让老严两口子进来喝口水再走,儿媳妇在门口看了一眼老严夫妇大包小包之后,翻个,白眼转身就走了,连一句爸妈都没叫,儿子更是窝囊,让父母先回去吧,连口水都没给喝就打发走了。最后俩人不得不在包子铺睡下,可最后还被停业整顿,最后搬到其他城区去卖包子,为了儿子的幸福,远离儿子和孙子。

有人说老严夫妇的悲惨生活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房似锦造成的,可没有房似锦,还有下一个中介,下下个中介。相对于一个陌生的顾客,想拿一次性提成的人到处都是。说句没人情味的话,他们就是咎由自取。

自己活的失败,儿子教育的失败,导致了悲剧的晚年生活。

2

鲁迅先生在创作杂谈里曾经说过:我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升发开去,到足以完全表达我的意思为止。

所以电视剧或者小说都来源于生活,我身边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农村老家,村里有一家的叔叔婶婶过的生活比老严夫妇还悲惨,

叔叔家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一个出生的时候送出去了,长大才认了回来,生这么多闺女无非就是想要一个儿子,溺爱是肯定,好吃的好穿的都可着老儿子,在农村这种环境下,几个姐姐也没什么怨言。好在长大后,婶婶也并未搜刮闺女补贴儿子,因为叔叔常年在外打工,从村里盖了两套房子,一套给儿子结婚,另一套自己住。这在农村来说,条件已经挺好了。娶上媳妇了,本以为可以享清福了,却不知从此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

平时洗衣吃饭打扫卫生,小心伺候着,生怕儿媳妇跟儿子生气打架,可仍有无妄之灾。冬天的某日,儿媳妇回到院子,看到猪圈上的帘子刮掉了,立刻冲进屋子,掀了炕上的床单,指着鼻子骂婶婶,猪圈帘子掉了,都不知道挂上,你都不值个猪钱,还铺床单?吓得婶婶赶快拿床单给挂上去了。

平常几个女儿有空就约着一起回去给婶婶买点吃的,给孩子买点玩具零食的。而某一次,可能两口子下午不上班,中午回家了,一进家,看到几个姐姐和婶婶正在吃饭,儿媳妇伸手就把桌子掀了,盘子碟子的乒乒乓乓碎了一地,饭菜也散落的到处都是,几个女儿惊呆了,儿媳妇破口大骂:“XXXX,这俩房子都是我的,不经过我同意就来,我叫那你们吃?”个与这儿媳妇吵吵起来,这个兄弟帮着媳妇就要打几个姐姐,婶婶赶忙拉着,一着急气晕过去了,而这兄弟嘴里还在冲婶婶嚷嚷:“你就装吧,少跟我整这个,赶快给我起来”,可气晕的婶婶听不到,直到邻居听到声音过来才帮忙给整到了床上,从此以后婶婶不再让女儿来了。

有人说你们分家吧,反正房子也有,实在不行买个破的,让他们自己过。可叔叔婶婶说,他们自己过不了,不会做饭,不会看孩子.......

3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悲剧?

纵观这些生活中数不胜数的例子,大多发生在低层偏上的人群中,这类人群的特点是没有文化,没有受过教育,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手艺或者小买卖,有一定的积蓄。

这类人知道挣钱不容易,就对子女,尤其是儿子,特别溺爱,予取予求,这就把孩子教育成了,做任何事都是父母应该的,人生的字典中没有“孝顺”两个字。

在孩子长大这些缺点暴露出来的时候,这类父母虽然心痛,但是仍然不舍得儿子受苦,就比如老严夫妇在不能住进自己买的房子时并不是走法律途径取得房子的所有权,哪怕退一步的居住权,在儿子儿媳这么对待自己的情况下,还是惦记着孙子。

不得不说这类人群是悲哀的。

4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呢?

首先,在自己知识文化缺陷的情况下,请学校的老师或者亲戚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要懂得适时的放手,适当的挫折教育,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让孩子早点“断奶”,对父母来说利大于弊。

再次,在经济上除了必要的教育费用,其他享乐方面的不必要的费用要控制,尤其是孩子毕业工作以后,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赚钱的不易,体味父母的辛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最后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儿孙绕膝,安享晚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避免活成“老严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