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

图片发自App




看这期《人物周刊》的封面人物是许巍,题目是《许巍五十》,突然意识到,是啊,和许巍一样,我们这一代都这个年纪了呀。听高晓松的《晓年鉴》,又勾起很多小时候的回忆。

小时候吃的真是不多。但想起来也着实没有饿着过,大人总会想方设法给小孩子补充能量。粽子糖、桉叶糖、万年青饼干、苏打饼干,有一种糕饼厂门市部有买的,制作糕饼切下来的边角料,口味一样的,就是卖相差点,这些都时不时会吃到,生日会有奶油蛋糕,其实是麦淇淋蛋糕。自己做的就多了,鲜肉、豆沙等各色馒头,小馄饨、大馄饨,下课后还会经常在煤炉上烤年糕,顺便说一句,我封煤炉的技术也相当不错(这个好多人不懂了吧)。逢年过节相应的会吃到春卷、八宝饭、黑酿酥汤团。我还能够自己研究制作小笼包、脆麻花。

我家弟弟不喜欢吃猪肉,所以葱烤大排就被我占了,那大排边上肥滋滋的一条是我的最爱,至今想来都馋吐丝嗒嗒嘀,不像现在的大排都太瘦了。

弟弟不吃猪肉却长得很快,很快就长得人高马大,很小时候还愿意被我支使,渐渐就想翻身作主,两个人追打的情形时常在走廊里上演。当然很多时候是他挑衅我,但当父母回来要给我做主时,却忘了是为什么打架的。

小朋友在一起,虽然没有什么玩具,但打打闹闹、你追我赶倒也玩得不亦乐乎,女孩子么跳橡皮筋、翻麻将牌、跳长绳都是常规项目,这些我都是强项,因为有兄弟,所以也跟着男孩子玩打弹珠、翻香烟牌。有一个女同学竟喜欢唱越剧,我们几个就在她们家床上披着水袖演“问紫娟”。

那时候的音乐、艺术生活比较贫乏,但能够听到的歌曲感情表达都非常真挚,《红梅赞》、《泉水叮咚》百听不厌,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国内音乐市场也经历了繁荣到港台音乐独霸一方,再到现在的复兴,国内音乐人作品迭出,我们真是大饱了耳福。

毋庸置疑,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一代。首先是经过了近十年的筛选,高考基本恢复正常,历届生也已消化,基本是应届生参加高考,只要你努力,还是能够接受不错的教育,哪怕念一个中专、大专,也是很专业的学校,不像二十年后,就算一个大学生,能力也会存疑。

毕业进单位,那时还包分配,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也有外资企业,但大多数是国家单位。那时的大学生还是天之骄子,在普通百姓羡慕的目光中踏入社会。很少进外企,那既需要自己的能力,也要有开明的父母。

然后经过几年的打磨,又有一拨分流,适应的留下,更有闯劲的就开始下海扑腾,适逢国家开始大建设,国门打开,眼界开阔了,思路拓展了,给了有志者很好的舞台,很多后来著名的创业者,在一开始也是在国营单位工作的。

我们这一代,适逢国家繁荣昌盛,前面有父母替我们承担了辛劳和困苦,但是后面的晚辈还是有耽于安逸的隐忧,所以对家庭,对社会还是有很多责任和义务,不过,有的人是四十不惑,有的人五十了还是一头雾水,没撞过的南墙要撞一撞,没跳过的黄河也一定要跳一跳,呜呼哀哉!

我们这一代,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壮大,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也该相信所有的岁月静好,背后一定是有人在忍辱负重,所有的笑靥如花,背后一定有人在默默付出。

愿我们继续体恤,包容,互助,懂得珍惜,坚持善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这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