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术教育为什么越来越重要?

当代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日俱增,但为了每一个孩子都能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美术课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每个儿童在初始绘画时,都会有创造欲望的。由于家长急切的希望看到孩子“成型”的作品或画得“像什么” 这时干扰和影响已经开始了,原本充满自信的儿童在家长的“明确指导”下,变得没有了自己的主意。创造的想法在这时已经开始悄然离去,留下的却只是“听话”。

太原画加少儿美术

美育是解决一个人的灵魂的问题,美的灵魂、美的生活、美的生命的过程。

就像著名的教育家迪斯特·韦赫说:“画1个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书获得的东西还多”。所以少儿美术的本质,是积蓄能量的过程,也是塑造人格,潜移默化的过程。

对于孩子来说,画画是孩子天生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少儿美术的教育核心理念就是“美育”。

尽管美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依然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学习美术并没有什么,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学美术学音乐也可以啊。

这个当然是没问题的,但在所有的素质教育方式中,只有美术才是促进左右脑分工和均衡发展的最佳方式。

教育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

所有的儿童在早期的绘画练习中,可以把智商提高千分之三十左右,在培养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说,我们眼中看到的少儿美术不仅仅只是随意画画而已,它的意义远远超越了绘画本身的含义,这是大多数家长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优秀的少儿美术?

老师们对少儿美术最经典的评判标准是:有创意,又有“孩子气”。

孩子作品的评价优劣尺度是“孩子气”和有感而发,但也不是所有“孩子气”的画都具有审美价值。

孩子的画重在创意,不在高超的技巧。希望美术教育的老师把专业的绘画技巧通过转化,用最合适的方式教给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但不干涉孩子的创作,让孩子用他们最单纯的想法做出最有特色的作品。

有创意,又有“孩子气”,又符合审美要求和艺术规律的儿童画,才是上乘之作。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画的当天,就问“画得好不好”,然而在学习绘画的初期,根本谈不上好坏。

绘画中有造型、比例、色调、明度、冷暖、大小、前后、虚实、疏密、有统一、对比,还有用笔、调色方面等等几十对矛盾。就是因为绘画中有这么多的方面,才能被称为让孩子全面发展的最好工具。

你要求孩子在当天或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可能吗?一节课有一两点能做到就已经是天赋的爆发了,美育的培养需要时间,急不得。

孩子画画儿本来是画自己的所爱,画自己的感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地去感受。作品应凸显作者个性,画出的画应“贴有”只属于自己的“标签”。孩子是急性子,还是慢性子,是喜欢尽情涂抹,还是精心细作。但这些都被家长希望孩子“快速”进步和浮躁的心态吃掉。而现实是:画出的画个性不分,喜好不分,男女不分, 年龄不分,学龄不分。家长和教师合起伙来把本应千奇百态的形象世界,全部“印刷” 成他们喜欢的模样。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很少有人逃脱、幸免。

说到期,少儿美术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学什么绘画技巧、绘画方式;而在于启发,引导,提升,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丰富和拓展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学美术不单单只是为了掌握技巧,而是形成一种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能力,增加观看事情的角度。它是心的转变,眼光的扩展。是从内到外,由内心的感动到外在行为的改变。

对于年龄段越小的孩子,越要越侧重对美的感知、涂鸦和思维发散想象等综合素质培养。我们要始终坚持并相信,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份宝藏。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儿美术教育为什么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