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你不分裂,脑子有多努力?| 19岁少女直播人格切换瞬间

本文授权转载自看理想(ID: ikanlixiang)

“看理想,用文学与艺术,关怀时代的心智生活与公共价值。”


这阵子,估计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一系列视频:



视频中的韩裔美国女孩Jess,称自己患有“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人格分裂


因童年的心理创伤,在成长的过程中,她逐渐分裂出6个人格。每个人格的性格、性别和年龄迥异,但几乎都是为了「治疗」Jess的内心创伤:


幼年受到伤害,遂出现了哥哥型人格Max,Max也带走了她的创伤记忆;

青春期社交困难,便产生活泼爱化妆的女孩Alex;

无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因此出现妈妈型人格Jade。


更不可思议的是,Jess曾不止一次在视频中上演人格转换:突然进入断片状态,神态、语气乃至说话方式大变。


Jess的副人格之一


Jess的视频随即引来大量质疑。毕竟,DID实在太神奇且复杂了。但可以肯定的是,DID的确存在,且大多诱发于心灵创伤。


为了更好的生存,人类的大脑总是在维持一种「自我感」。然而,为了保护个体,「自我」有时也会打散拆开的。为什么会这样?


同时,我们所谓的“自我”和“身份”又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要理解这些问题,或许,我们应该从「神经的逻辑」中寻找答案。


1

DID患者的大脑,是什么样子?


人格分类症,影视作品的钟爱元素,编剧们的万精油。有了它,众惊悚片的戏剧冲突有了、逻辑也能自洽了,可谓是方便又吸睛。


以小李子为代表的众演员们,更是愿意挑战这样的角色。毕竟,还有什么比同时演绎多个人格,更能考验演技?


小李子有意出演电影《24个比利》,

饰演史上著名的人格分裂患者


在影视的世界,人格分裂症扑朔迷离、阴暗危险。而在现实世界中,DID同样疑点重重、争议不断。


因为,DID患者的大脑并没有明显的损伤,难以确诊。历史上,曾有杀人犯试图通过伪装DID患者逍遥法外,并且差点成功。


就像Jess在视频中说的那样,她产生人格分裂的诱因是可怕的童年创伤。人格分裂患者,一般都有一个完好无损的大脑。


可是,既然大脑完好无损,为什么Jess会分裂成好几个自我,而且各人格间无法共享记忆,就连笔迹也不尽相同?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荷兰的一组研究者曾召集过11位DID患者,通过激发患者的不同人格,观察他们脑部的一切变化。


根据PET 扫描仪,当被试处于平常的人格时,他们的脑部的活动十分迟钝。当人格发生切换时,几个脑区却突然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杏仁核——脑的情绪中枢。


也就是说,在平常状态下,DID患者的有害情绪得到了抑制,使他们大致能够平静地面对过去。然而,一旦防御失守,他们的情绪系统就变得脆弱。


从不同角度看杏仁核体


此外,每一次人格转换,患者脑中的海马(脑中的情节记忆中枢)也出现了不同的行为。


当患者出现不同的人格,他们海马的活跃部位也随之不同。就好像患者的每个自我都只能接触一部分记忆,而对记忆的其他部分没有察觉似的。


海马体


不同的人格,甚至对无意识刺激中的威胁都有不同的反应。


在2013年的一项研究中,神经科学家用逆向遮蔽的方法向DID患者呈现了几张愤怒的面孔。


逆向遮蔽,指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向被试者呈现图像,被试虽然不能有意识地看见它们,却在无意识中受了它们的影响。


通过 fMRI,研究者发现每当向患者的反常人格呈现这些愤怒的面孔时,他们的海马旁回就会一下活跃起来。海马旁回的功能是和海马共同提取“自传式记忆”。但是,如果向平常人格闪现这些面孔,他们就没有这样的反应了。


因此,神经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假说来解释这个差别:


当反常的自我出现时,那些愤怒的面孔会在无意识中激起患者的创伤记忆。


而当平常的自我出现,患者就接触不到这些记忆,他们的脑也不会对这些面孔产生任何联想。


根据这几项研究,我们基本可以认为:


DID,并不是单纯地将心灵隔离成几个部分。为了阻止不稳定记忆和情绪侵入患者的自我认知,人脑真的将神经元的加工活动做了分割。


2

DID为什么会出现?


某种程度上,大脑也是一个免疫系统。当我们遭遇心理创伤时,大脑会竭尽所能地防止我们被其摧毁。


但是,当大脑试图疏远那些使人痛苦不堪的感情或记忆时,却产生了一种副作用——解离。


这就像当身体遭遇细菌感染时,免疫系统会隔绝感染、形成脓肿,将细菌与周围的组织隔离开。


同样的道理,解离隔开了心灵创伤。将我们从痛苦上引开,并把有毒的想法同有意识的自我隔绝。


这些可怕的想法和记忆也形成了「脓肿」,即人脑的“情绪区块”。


就像身体的脓肿不应破裂,在理想情况下,脑中的情绪区块也应该和正常区块始终隔离,绝对不能互通。


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理想。心灵的受损区域虽然受到隔离,但它总是有再度苏醒的危险,并造成人格分裂。



把不同的记忆包起来,不同的人格读取不同的记忆,在逻辑上并不新鲜。因为,正常的人脑本身就存在两个系统:习惯系统和非习惯系统。


这两套系统,读取的是不同形式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情节记忆),它们的储存和提取也发生在不同的脑区(纹状体和海马)。


举个例子,对老司机来说,即便是放空大脑,也能正常开车。开车,靠的就是从习惯系统读取的程序性记忆。然而,习惯系统无法读取情节记忆,所以,回家之后,他才突然想起本想在路上买瓶牛奶。


既然对于一个没有创伤经历的人,脑中的两套系统尚且无法共享某些记忆,那么在DID患者中,不同自我之间无法共享记忆,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扎实的数据十分有限。但是,我们还是可以谨慎地说:


解离性身份障碍的病因,是曾经潜伏的记忆和情绪回路重新激活,是曾经休眠的神经元再度苏醒。为了保护自我不被过去的痛苦所困,人脑命令这些区域退休,然而新的情绪压力却使它们恢复了活动。


Billy Milligan 因患DID免受刑法


3

DID其实是一种自我催眠?


对DID好奇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治疗DID的常用方法是催眠术。


因为,催眠术能创造出一个受控环境,激发反常人格。它帮助患者平静,找到创伤的源头,甚至能使不同的自我融合,重新构造出单一人格。


然而,也正是催眠术,让许多人怀疑DID是否真的存在。有些精神病学家认为,正是由于治疗师怂恿病人承认这些不同的人格,才使得病人产生了「我拥有不同人格」的想法。



但是,也有一种解释认为,DID确实是一种从内部产生的疾病,它的神经机制与催眠非常相似:


催眠术的原理是将对象的注意集中在一个特定的观念或意象上。在催眠师的引导下,专注于特定思想,忽略其它知觉。

 

解离不也是这样么?发生解离时,人脑将注意焦点从创伤的记忆和情绪上移开,转而沉浸于较为愉快的冥想。


这样的推测,也有科学依据。使用 fMRI 的研究表明,当患者处于解离状态,他们脑部的前扣带皮层显得十分活跃。这块区域,在催眠状态下也会十分活跃。


前扣带皮层的功能是帮助我们找出错误,阻止我们不加批判地接受某个事物。


而在催眠的状况下,催眠对象的前扣带皮层无法与额叶沟通,于是它便更加努力地发送信息,却毫无用处,只能乖乖地接受催眠师的指令。



不过,催眠和解离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催眠中,催眠师利用外部的暗示来引导被催眠者的注意,并集中他的想象。

 

而在解离性身份障碍中,这种暗示却来自患者内心,由脑中的无意识系统发动。


因此,许多心理学家都主张DID是一种“自我暗示”的疾病,一种自我催眠的综合征。以这个眼光来看,我们也可以说,Jess自己的潜意识就是她的催眠者。


4

为了让你是你,

你知道脑子有多努力?


乍一看来,大脑还蛮令人失望的:说好的与四肢同甘共苦、升级打怪呢?怎么能一言不合就把「自我」给解体了?


其实,大脑也有自己的冤屈与无奈。毕竟,为了保存我们的自我感,大脑在修补我们的思想、直觉漏洞上,可谓是鞠躬尽瘁。


正如前文所说,在我们的体内存在着意识和无意识两个系统。其中,无意识系统的唯一使命就是维持我们身份的稳定。


就连大脑受到物理伤害时,这套系统也仍在费力地工作。


举个例子,在医学上,有种神奇的病症叫「裂脑症」。这种病症多半是治疗癫痫的后遗症:


因为,为了治疗严重的癫痫,医生会使用一种“胼胝体切开术”。胼胝体,左右脑之间的那条粗壮神经束。医生将它切断,大脑也一分为二。而「裂脑综合症」,就是两个半球断裂之后的后遗症。

胼胝体

 

许多人都知道,我们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的功能,并交叉控制我们的视觉和肢体: 右脑控制左手、识别左侧视野,而左脑负责控制右侧。此外,左脑还控制着语言的产生。


当左右脑分开之后,人会有什么反应?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加扎尼加,曾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


他向一个裂脑病人的左侧视野(即右脑)出示“行走”字样,病人随即起身走了起来。后来,他问病人为什么要走,病人解释说 :“我想去买瓶可乐。”


想出这句解释的,是负责语言的左脑。然而,一脸懵逼的左脑并不知道右脑看见了“行走”的指令。右脑接收指令,左脑只好编出一个有点自欺欺人的理由。


在另一个实验中,他向另一名裂脑病人的右脑显示“微笑”的字样,并向他的左脑显示“脸”的字样。然后,他吩咐病人把看见的东西画出来。于是,病人画出了一张微笑的脸。


他问病人,为何要画笑脸。病人却反问 :“难道我要画一张悲伤的脸吗?”可见,病人的左脑始终没有看见“微笑”两字,但却强编了一个理由来解释为何要画一张笑脸。


这两个实验都表明,负责说话的左脑根本不知道右脑看见了什么。然而,它还是会为行为提出一个符合逻辑的解释。


就算是两侧的大脑失去了沟通能力,它们还是会设法调和彼此的行为,并努力维持一个统一的自我感。遇到相互矛盾的信息时,脑中的无意识系统甚至会努力编造故事来调和它们。


可见,为了维护我们的「自我」,大脑是多么的努力呀。



* 名词解释

PET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通过放射性示踪剂寻找脑内的活跃区域。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之血液动力的改变。



本文资料,均整理自以下这本《神经的逻辑》:


《神经的逻辑》


作者: [美]埃利泽·斯滕伯格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谜样的人类行为和解谜的人脑机制


看了这本书,你将知道:

  • 盲人做梦时会看见什么?

  • 僵尸能开车上班吗?

  • 催眠术可以用来诱导杀人吗?

  • 我们为什么能记得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让你不分裂,脑子有多努力?| 19岁少女直播人格切换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