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观音,时间法海

水月观音(壁画)

水中月,喻诸法无实体。

《华严经》记载,水月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个法身之一,后用来形容人物仪容清丽俊美。

传说宋金交战时期,水月观音化身少女救黎民于水火,百姓在水中看到观音法像隐于月影中。

北京翠微山区有一座法海寺,法海,意味“佛法广大如海”。法海寺里遗藏着九幅有着570多年历史的明代壁画,壁画所绘人物、珍禽、草木依然清新明丽、光彩夺目,丝毫没有因沾染岁月尘埃而褪去风华,可想当年冠冕朝圣、百姓香火不断的辉煌场面。

 九幅壁画中,《水月观音像》高达3米多,最为震撼。画中的水月观音神态娴静,眼神惺忪,似睡非睡,一条朦胧清透的白色轻纱覆盖在她白皙的肌肤之上,纱上缀有一朵朵色彩鲜艳的六瓣花,每个花瓣由48根金线组成,细如蛛丝,精妙至极。


局部:白纱衣上的六瓣花

水月观音周身佩戴镶嵌着宝石的璎珞,流光溢彩。不禁心生疑惑,佛法讲究超脱尘世,无欲无求,那为何水月观音衣着如此繁华富丽?

两汉之际,佛教由古印度传入中国。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壁画,同样有众多穿着露脐裙、衣着前卫的飞天女神。中原与西域交界地带,受儒家文化影响远不及内地,受西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女性也较为开放。在印度,菩萨不着上衣,用璎珞和飘带进行装饰。到了盛世大唐,佛教的传播达到了巅峰,贵族讲究衣着服饰,壁画上薄如蝉翼的纱衣反应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对精神层次的追求和社会生活层面高超的织造技艺。

壁画继承并发展了唐宋时期重彩的画法,着重运用两大绘画技巧——沥粉堆金和叠晕烘染,出神入化。

沥粉堆金技法包括贴金、混金、描金、拨金等高难度技术。金粉修饰令每一条轮廓线都独具浮雕般的立体效果,这是敦煌壁画或永乐宫壁画所不具有的。

叠晕烘染,就是将颜料层层叠染,在颜料用色上也颇为考究,较多采用上等的青金石、水晶、朱砂等天然矿物质颜料,色彩层次鲜明。


局部:璎珞繁复


局部:刹那


局部:漫腰束锦裙


局部:禅定


金毛犼:位于水月观音像右下部。观音的坐骑。食人,喷火,龙不及。


善财童子:位于水月观音像左下部。
韦陀:观音菩萨的护法神,体格魁梧,威武勇猛,面如童子,寓不失赤子之心。


鹦鹉:山火烧林,鹦鹉思林恩,取水洒淋,天帝见而感之,降雨止火。



水月观音图(完整 纵450厘米,横450厘米)

水月观音曲右腿,盘左膝,右肘膝托,左掌下抵,半跏趺坐于礁岩之上。观音面如满月、柳眉樱口、高鼻垂睑,安详温和,端庄大方,超然脱俗。观音像头戴宝冠,肩披轻纱,胸饰璎珞,曼妙轻舞。虽是随意的坐姿,但观音的身板却保持着挺拔与端庄,巨大的身光如一轮满月将其笼罩。

观音的四周环侍着护法韦陀、白鹦鹉、善财童子和金毛犼。他们都面向观音,神情虔诚恭敬,所处位置安排得宜。画面左上方的彩云之上,韦陀左手行单掌礼,右手执护法神器,盔甲灿灿,飘带和彩云共舞,身姿飒飒。画面左下方的金毛犼,肌骨雄健,俯身抬头,毛张目举,面目狰狞,野性十足却不失可爱。画面右上方的白色鹦鹉站在高高的枝头,俯首望向菩萨,其洁净的白色喻示着它褪尽世间美色,一心向佛。画面右下方的善财童子,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童子形象——仰首站立,双手合十,小口微开,神态虔诚,似在恭念菩萨圣号。整个画面充盈着饱满的佛教气韵。


牡丹:法海寺壁画局部 


荷花:法海寺壁画局部

如今,法海寺壁画已经和圆明园遗址、三星堆遗址等一起名列国家第3批国宝级文物,并且在本世纪初进行了长达7年的大规模修缮。这块藏于深山的瑰宝,历经600多年的沧桑之后,静静等待着能够读懂它的人。

最后,分享一点禅意。水中月,有形无实。诸法无实体,人生有无量。不要为自己设障,烦恼毕竟是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水月观音,时间法海,时光如水,月轮亘古千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月观音,时间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