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建立在外物上的优越感,都是不堪一击的

很多人对“家世”高低是以权势金钱为评判标准,但真正的名门,其根基在于家学和家风。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世说新语》

之前曾经说过,魏晋门阀世族时代的源头是在东汉中后期。

当时世家大族的崛起是通过名士间的社交网络获得士林中的名望,再通过察举制进入仕途,其后依靠家族的声誉而累代为官。

虽然东汉朝廷上的“清流”与宦官较量失败了。但地方上的名门在社会上仍具有崇高地位。

深厚的家风家学让地方名门“士”风长存,开辟了由东汉末年到唐朝末年的七百年士族政治之路。

汉末魏晋时的河南颍川,可谓人杰地灵。这里的陈、荀两大家族,既是颍川巨擘,也是故交。

陈太丘,即陈寔,以清高品格和超拔德行著称,荀朗陵,即荀淑,荀子后代,也以德行著称于世。

两家都是儿孙满堂,家教有方。陈寔有六个儿子,荀淑有八个儿子。

某天,陈寔带着子孙回访荀淑,两家的这场欢宴,颍川一半贤达都在席上。

说起来这场宴会中陈、荀两家各有一个孙辈以后会特别牛,当然此时这两人年纪都还小。

一个是陈寔的孙子陈群,字长文,曹丕时代内阁首相式的人物,魏晋九品中正选官制的制定者。

另一个是荀淑的孙子荀彧,字文若,曹操手下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

当然,陈、荀两家除了这两个特别出色的子孙外,其他子孙也都很优秀。

不得不承认,家学家风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影响还是很大的。

说到这里,突然引发了我这样的思考:

很多人对所谓“门第”、“家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一个家族有权有势有钱只能说是家境好,家境好并不意味着家世同样好。

事实上,家世指的是一个家族世代相沿的、声望很髙的家族历史。而家族声望不是靠一两代人累积起来的,是靠家学家风代代相传的积累。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得益于其家学家风。

现代上流社会也会把各大家族分为三六九等,顶级家族一定是家学渊源,家风清正的名门世家,一般这样家族出来的子弟往往学识教养都很好。

而因一两代人发迹,继而跻身权贵或富豪圈的家族,底蕴较之名门相差甚远。

我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的,因家里有点权钱就莫名有很高优越感,要么仗势欺人,要么嫌弃别人的就是这类家族,其家族成员的素质多数都是很差的。

这类家学浅薄,家风不正的人家,权势富贵是很难长久的,不择手段、功利至上的家风,成可能是因为它,败则必定也是因为它。

不要轻忽家学家风对个人乃至家族的重要性,也不要把优越感建立在权势和金钱之上。

任何建立在外物上的优越感,都是不堪一击的,除了让人自我膨胀,对其他方面并无益处。而学识教养却能成为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令人受用终生。

就是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任何建立在外物上的优越感,都是不堪一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