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听话怎么办?

好像现在孩子“不听话”,成了父母最头痛又无可奈何的事。

这里的不听话打上引号,是想说明对于孩子来说,不存在“不听话”这个概念

他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世界诉说着、寻求着。这个词是家长给其行为定下的属性。

家长心里“不听话”的定义

不按照父母的意愿或指示行事。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听话”的表现

1.哭闹生病。“我要喝奶,我的尿不湿要换了,我肚子痛,你们都不理我了,我就要大哭。”在婴幼儿中高频发生。

2.争吵顶嘴。“老是说这说那,老师都没你管得多,你说的就是对的吗?”在青春期的少年中尤为明显。

3.捣蛋破环。“让你们惩罚我,我非得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这是你们喜欢的杯子吧,我砸了它。”在充满活力的少年时期常见。

4.麻木无感。“反正一直被你们说,就这样了,爱怎样就怎样吧。”在青年阶段人数较多。

“不听话”行为的原因和目的

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某种目的,内在驱动形成的。

孩子往往是想要确定自己的重要性(归属感和价值感),而方法往往不恰当有效,从而引起了家长的“不听话”评价。

他们觉察感知能力强,表达能力不足,感觉到家长的心烦后,会更急迫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而此时家长采用了不恰当、无效的方式对待了孩子的“不听话”行为。

从而,进入了恶性循环。。。

孩子四个“自己无法觉察”错误的确认自己重要性的观念。与上文不听话的表现一一对应。

1.只有得到关注时,我在他们心中才是重要的。

2.只有我说了算,都听我的时,我在他们心中才是重要的。

3.你们不重视我,我也不会重视你们的。

4.反正我不重要,无所谓了。

家长对待孩子“不听话”行为的不恰当、无效的方式

(这些方式都是暂时有效,但是没将孩子往“听话”上引导)

1.严厉批评

“不要哭了!给我安静点!”

结果,孩子安静了一会儿或几个小时,又开始哭了。

2.放纵不管

“你家孩子在用石头砸人家窗户玻璃呢”

“孩子还小顽皮,这是天性,由他去吧”

结果,孩子长大了,打架斗殴。

恰当有效的方式--正面管教

定义:和善而坚定地管教

和善:不能带着情绪跟孩子沟通

坚定:给孩子确定规矩且必须遵守

目的:给孩子归属感和价值感

做法:例如当你忙着做饭时,孩子发脾气了。此时保持冷静,或转身离开孩子,确保自己冷静下来,不能动气。(此时,孩子也会意识到父母的情绪变化)

          冷静后跟孩子聊聊“宝贝,很抱歉让你生气,我尊重你的感受。”---确保和善

          “但我不能接受你刚刚的做法,今后你不尊重我,我都会暂时离开。”---确立规矩

          “我爱你,我想跟你一起。因此当你觉得你能够尊重我时,你就来告诉我。”---确保归属感

              ”我很愿意跟你一起找出解决你怒气的方法。“---创造价值感

每次孩子犯错,都是很好的建立感情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友善、关心、尊重是基础。

当孩子犯错时。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并向孩子确认是否正确,直到他说“对的”。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但不是宽恕。(可以告诉他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3.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怎么办,这是重点。

例如,孩子把碗打破了。

1.宝贝,你是不是感到害怕?(友善、关心、尊重)

2.可怜的宝贝,其实我小时候也打破过碗。(不能说没关系)

3.我感到很遗憾,碗被打破了。

4.我相信你能处理好,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呢?今后如何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坚定。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社会责任感。)

以上观点来自《正面管教》建议看原著。

更多分享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毒要救命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孩不听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