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数字化和上云的趋势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个性化SaaS应用,需要更快、更高效的开发。低代码开发是一种通过可视化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的方法,使具有不同经验水平的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图形化的用户界面,使用拖拽组件和模型驱动的逻辑来创建网页和移动应用程序。低代码开发平台使非技术开发人员可不必编写代码,而是将传统IT架构抽象化来支持专业开发人员。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开发人员可以共同创建、迭代和发布应用程序,花费的时间则比传统方式更少。
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加速和简化从小型部门到大型复杂任务的应用程序开发,实现开发一次即可跨平台部署,但这只是它能力的一部分。低代码开发平台还加快并简化了应用程序、云端、本地数据库以及记录系统的集成。因此,低代码开发平台可以实现企业数字化对应用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开发、交付和管理,并且使之具备快速、敏捷以及连续的特性。
企业生存的关键取决于产品与业务能力,低代码平台为了让企业更轻松的应对由业务部门发起的大量需求,基于不同的场景和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使IT人员和业务人员都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开发软件。 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
低代码开发平台的能力构成 针对低代码开发平台的能力与场景化灵活性,可以概括为五个维度: 1、 通用型
2、 请求处理
3、 流程
4、 数据库
5、 移动优先
为此,通用的AD&D(移动应用开发与交付),通常需要三个核心产品能力,用以达成其平台特性:
1、 aPaaS (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用来快速构建云端逻辑)
2、 MADP(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用来快速构建场景化应用)
3、 BPM(业务流程管理,用图形化、可视化拖拽的模式描述业务需求,形成可视化业务逻辑设计)
以上三点能力是低代码开发平台的重要标志,也代表着低代码开发平台应具备的主要特性。
低代码开发平台的能力延伸作为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三大要素,aPaaS、MADP、BPM都具备各自独特的能力。 其中aPaaS(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可以在整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实现应用程序的快速开发和交付,简化应用程序的编译和部署并确保可用性、可靠性和可伸缩性,以及应用程序运行控制和监控。
MADP(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平台)能够更好地应对企业数字化业务与创新性需求,是低代码开发能力的重要补充;同时,国外诸多低代码开发平台也在逐渐加强对移动应用开发的支撑能力。
BPM平台注重流程化开发,目的是通过系统性的改善企业内部的商业流程来提升组织效率,目前的BPM平台前端主要是基于表单来实现快速开发,样式比较固定,后端通过分析BPMN流程图(业务流程建模标注)来完成一步步的流程开发。
低代码开发平台属于模型驱动还是表单驱动?
表单驱动是传统BPM的典型标志,为了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利用计算机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低代码平台主要实现工作过程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整合化。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灵便的实现数据整合和数据统计,消除信息孤岛;低代码虽然看起来操作模式像BMP,实际上基于流程进行驱动的数据、数据格式、数据来源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BPM是典型的表单驱动只能做企业内部工作流,而基于aPaaS的后端模式与MADP前端模式加上BPM,三者结合形成了低代码的一种展现,即是通过模型驱动进行实现。
模型驱动使用可视化建模技术来定义数据关系、流程逻辑和构建用户界面,使开发人员和业务用户能够快速交付应用程序,而不需要代码。
模型驱动的具体优势包括:
1、 通过去掉重新生成、重新构建、重新测试和重新部署步骤,可以更快地执行功能更改。
2、 访问平台中的API层,以便使用自定义代码轻松控制模型扩展。
3、 通过启动运行服务器并添加模型,可以轻松地进行部署。
4、 使用更灵活、更动态的应用程序监视功能,并使较少的技术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可视化应用程序模型进行分析和快速调试。
如果给表单驱动打上标签的话,那就是“无纸化、重复工作、流程孤岛、系统孤岛、数据孤岛”;模型驱动对应的便是“智能化、效率质量提升、外部数据整合、消除信息孤岛、内部数据整合”。毫无疑问,模型驱动更加智能,更加整合,能够实现数据的同步交换和共享的特征更受用户欢迎,能有效帮助企业简化多余流程,是未来工作流技术发展的方向,更加适合低代码开发平台。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AIRIOT物联网低代码平台,乐高式快速搭建物联网业务平台的技术底座,满足数采数控、可视化组态、数据分析、业务流等需求,实现物联网项目需求全场景覆盖,支持二次开发。
区别于物联网公有云平台,AIRIOT物联网低代码平台是私有化部署的技术底座型工具平台,赋能物联网项目服务商、集成商,以及统一平台管理的IOT设备厂商。
区别于技术大厂的物联网平台产品,AIRIOT物联网低代码平台在保持持续的技术领先性和产品创新力的同时,产品设计理念融入了10年大型一线物联网项目实施经验,具备完整的项目实施方法论,可快速落地、可灵活应用、可二次开发。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慧油田、智慧能源、设备智能管理、数字化工厂等行业领域,全面赋能物联网项目服务商,让物联网项目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