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蔚:如何克服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

有人认为高考是全球最公平的考试,但是美国人发现大概率华裔只能干一些低端技术活。应变创新能力差。

其实我觉得二者并不矛盾,前者是评价体制的问题,后者是教育模式的问题。

高考不能取消,教育模式有待改进。

中国目前缺乏一种组织、协会和研究机构,或者一个APP,分析一个小学教育机构、初中、高中机构对孩子一生影响的客观可信赖统计,或者相对进步率统计,家长们把目光仅仅盯着那个学校看了几个清华北大,或者一本以上比例等等,秋季一蜂窝报考那里。社会还没有开始考量这些孩子初中哪里上,甚至小学那里上。

其实我觉得每年高考结束,初中也应该进行统计,随着学籍电子化网络化,未来这种统计分分秒秒的事,按个按钮就统计出来,图文并茂,我觉得教育部应该统计,因为他们统计的客观,学校未免统计自己好的以诱导招生。

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终极,所以我觉得应该在火葬场统计,盖棺定论,这个人一生的成就,他在哪里上小学初中大学?老师是谁?

言归正传,上面是评价体系。

关于教育模式,我认为“先出题,后辅导”。

传统模式是“先讲课,粗辅导,后考试”

关于“先出题,后辅导”的模式,其实也可以说是现代模式。我发现在以色列有、英国有、法国有,大学有,甚至大多数成年人也自觉自发的用这种模式迅速通过职业考试。

先出题,然后让孩子回家查课本章节、甚至资料、甚至问家长,第二天孩子们来讨论,桌子是圆桌,老师只是辅导员,这样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求助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等。这样的培养我相信不光高考成绩好,未来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也厉害,相信这样教学的学校,未来社会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回报给他。

学生在社会上有出息,更愿意回来看母校和老师、赞助、支持。

其实我觉得教育最终的回报应该是自己临终的时候,想到培养了多少真正优秀的人才?因为任何一个人无法永生与永远的伟大,只有通过教育延续伟大。

就像我妈妈说,抚养了6个孩子,够本了。

“先出题,后辅导”。我觉得挑战在于如何出一个有趣精彩的题目,结合生活观察。

因为回忆曾经课本背后的题,太远离现实。

尽管如此,好问题难找,但是坏问题也总比没问题好,因为坏问题也是将来考评的问题。

其实最会提问的是孩子们,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从孩子们那里收集有趣的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提出,让孩子自己解决,老师仅仅扮演辅导员角色。

未来我认为没有教师,只有辅导员。

教师被网络智能取代。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没有上进心?我觉得进取心是好奇心,孩子好奇心与生俱来,家长注意保有孩子好奇心,不要觉得烦而刻意批评。

年龄大的孩子没有好奇心,家长应该在平时言行举止中多向孩子提问,而不是训导。

其实我觉得幼儿园应该和中学合作,幼儿园孩子提问,中学老师教中学生找答案,然后派学生去幼儿园当志愿者,讲给小朋友。

因为小朋友发散思维太强,可以在课前课后集中收集问题,课中只专注讨论一个问题。

其实我希望可以办一个这样的APP,以连接整合社会问题与教育资源,兴趣创造最大化。不过我希望干的事太多,转瞬即逝。感兴趣的人可以一起探讨或提出宝贵意见。

——杨蔚2018年11月1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蔚:如何克服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