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

作者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麻省博士。

图片发自App

一、背景

互联网几十年的发展,已控制和瓜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一步步将我们引向浮浅的深渊。

人类总喜欢休息、取悦他人、获得存在感,很方便通过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和的连接就可以到达一种麻醉的感觉。但实际上越是轻松的方向越是熵增的方向

到电邮有必要在1小时之内回复吗?在工作中一直保持联结状态重要吗?开放式办公环境合理吗?……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成为心智残缺。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工作方式。


二、深度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深度工作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浮浅工作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作者分别从神经学、哲学和心理学三个角度论证了深度工作的益处。

神经学:科学作家威妮弗雷德.加拉格尔在《全神贯注》里告诉我们:全神贯注的的状态占据了我们的感官器官,构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避开了生活中不愉快又难以回避的事。

心理学:深度工作带来的心流经历可以为你带来深度满足感,这是一条经过验证的道路。

哲学:在事业中拥抱深度工作,培养个人技能,可以使知识工作从令人心烦意乱、心力交瘁的责任变成一件令人满意的事情。

既然深度工作对于知识工作者的益处非常的明显,可现实中很多人却做不起来呢?

卡尔.纽波特认为有四个原因:

1、最小阻力原则。当人的在选择工作时,总是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因为这些阻力最小,往后就是重复了。

2、忙碌代表生产力(以忙为能)。有这种观念的认为,只有忙碌才能有产出、才为公司创造了价值。

3、对互联网的顶礼膜拜。互联网的确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可在实际生活中却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4、深度工作是生意人来说是坏事,他们需要不断地与他人联结、接触,处理事务性工作。但对于想要提升技能,从事知识工作的人来说是好事。

深度工作是「匠心」(工匠精神)的表现


三、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 * 专注度

(一)选择工作模式

1、工作要深入,首先选定深度哲学。

即组合模式/双峰哲学、禁欲哲学(闭关)、节奏哲学、记者模式。

2、拥抱无聊(专注)

3、远离社交媒体

多任务切换带来注意力损耗,存在「注意力残留效应」

4、摒弃浮浅工作

深度哲学选择之后,是养成习惯力。一个人做事,如果一直靠动力、意志力会消磨得很快,不易长久。这个阶段较难,要坚持适应和重复做,一段时间后形成习惯化。

(二)创造工作环境

即创造一种环境,让使用者身处其中时可以达到深度人体繁荣状态,即实现达到个人能力极限的成果。(个人认为咖啡、茶、烟,高山、绿景)

(三)保证工作时间

单一深度关注高效时间有限,换脑可以保持持续。

罗斯福冲刺效率极高(高强度临时抱佛脚)

深度工作设置目标要少,质量要高。

(四)养成良好习惯

尽可能地习惯化,减少深度工作期间的注意力损耗。规律化、便利化。

(六)加强专注训练

认识碎片化生存的特点

习惯离线时间

偶尔学习罗斯福冲刺

采用「有成果的冥想」


读后

洋为中用,可以部分借鉴:

图片发自App
①离线网络与社会潮流格格不入,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礼仪及关系文化。
②该文更适用于专业工作者或者学术研究者。
③更适用于自主者,其意愿、能力、权力水平越高,则选择余地越大。
④采用时间切割方式,运用节奏法,有利于聚焦重要事项,做好时间管理,提高效率和总体效果。
⑤做某些复杂、深度工作时,营造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可以发挥智力的潜力。
⑥有度使用手机,少一些人生的荒废。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