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读悟“评书体”《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一课时朗读就是理解

朗读题目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典经典名著之一,是由评书衍化而来,在语言上继承评书说话上的特色,语言接近口语用字精准,音韵响亮,开口度大,震撼力强。

第一课时:朗读就是理解

第一版:块朗读题目

以音画视听《好汉歌》为背景,将学生带入《水浒传》的境界里,以评书体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林冲,图言并茂,并出示写林冲的相关章节名称,让学生对林冲有一个更深的印象,扩大了故事背景,不会显得在一个故事中兜兜转转。(朗读)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是将题目板书)巧妙地将本课的题目带入到课堂当中,朗读题目:如闻其声(重音在“打”),如见其人(重音在“林冲”),打的不是别人,就是这“洪教头”(重音在“洪教头”)。首先朗读课题,理解语言之洗炼。

第二板块:朗读外貌

抓住外貌中的关键词,读出对洪教头的初始印象――骄傲、无礼、盛气凌人、狂妄……

第三版块:朗读洪教头的语言,体会人物心境

    重读犯人,读出林冲的身份,重读何故,读出洪教头的疑惑。学生自居文中人物,更能站在人物的角度体会人物,体会人物心理,人物形象更能凸显出来。用语言将文本段落串联,让内容理解更加连贯紧凑。体会言外之意让句式转变――“怎么能如此轻信呢?”言外之意就是不能轻信。反复读带着语气体会到的是人物的心理。提取人物语言中的信息,感悟语言中的含义,体会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人物的语言展现一个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抓住语气、动词等,学生用表演在线人物当时的表情,变成了真实的情境再现。最终让学生总结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洪教头。在朗读的过程中联系人物身份背景处境反复体会人物的性格。通过朗读、动作、模仿,再现当时人物的状态,走进人物内心。抓住一个语言描写,通过排字顺序的不同,揣测语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了解。

第四版块:朗读动作

出示林冲与洪教头对打时的片段,抓住住动词,体会林冲的武艺高强,出示图片,配上音乐(一段京剧过门的锣鼓伴奏),将学生带入情境加深理解。

第五板块:朗读总结

以“赋赞”结尾,形式新颖,全课一览无余。

第二课时:朗读更是发现

回顾上节课用评书形式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解析之后,又将带领学生回归课堂,用朗读的方式再次夯实理解,并加以拓展带给学生文学的相关知识。

第一版块:朗读题目

挖掘题目中打字的内涵,拓展古文要素,一字千金,一个打字玄机重重,让学生明白古文用字之精妙。

第二板:块朗读动作

通过对比林冲与洪教头的动作描写,让学生发现人物对比描写的文法,拓展“背面铺粉法”,让学生理解铺垫反衬手法。

第三版块:朗读外貌    第四版:块朗读语言

在线洪教头外貌和语言,让学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洪教头,运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让人物更立体形象,人物的性格就出来了,教会学生善于发现语言后面藏着的意味。并联系人物情节当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相关词语,更深入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走进另一个林冲。出示与文中截然不同的对林冲的评价,让学生在交集点形成矛盾 ,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加深对人物的形象了解。最终将结论的依据交给书本――《水浒传》,交给时代的眼光,拓展了评价的视野。

第五板块:朗读总结

完成板书――朗读更是发现,音乐与歌声再次响起,学生朗读“赋赞”内容,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窦老师自称这是一堂文本细读式的朗读课,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然后去考虑怎么教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是由文本自身的内涵和丰富性来决定的。

教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充分而深刻的解读文本丰富的内涵,尽可能多的搜集和占有与文本相关的重要资料,判断其教学价值,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训练的要求,取舍教学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应该围绕一个重点目标,循序展开,层层推进,螺旋上升。什么样的闻他就有什么样的味道,针对课文的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来设定教学的方法。老师在备课过程当中应研读出处,研读出处形成的过程和背景,研读评话的特点,研读文本,研读相关章回,研读人物发展,研读人物的另一面。首先朗读课题,理解语言之洗炼。

朗读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带着问题的思考性朗读,有带着感悟的表达性朗读,还有带着动作的表演性朗读。学生从各自的感悟出发,体其情,摹其形,拟其声,才能读得绘声绘色,入情入境。

                          书于2021年4月22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朗读就是理解,朗读更是发现――读悟“评书体”《林冲棒打洪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