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能力——前湖畔大学梁宁:一个产品经理的奥德赛之旅

梁宁的产品思维强烈推介啊,前几篇讲观察人的,这人比较喜欢研究心理学,我已经被梁宁老师折服了。产品界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计大佬贾伟说:人人懂点设计,设计根本上就是解决问题。 而我也真觉得生活处处需要产品思维。
不过看时感觉思维开拓,看完之后成为白学公主(这个梗你应该知道吧)也是可能的。

——到处找梁宁老师的文章,看到如下观点十分喜欢,特抄录下来。

关系能力,这个能力一说也俗得要死。

但问题是:我观察过这么多企业,接触过这么多创业者,非常多中国最顶级的人才。坦言讲,关系,运营共同体的这一课,还是在湖畔工作的时候,阿里的人给我上的。

阿里在这件事情上,真的非常强。

什么是关系?什么叫关系好?

两个人一起工作,每天在办公室相处的时间超过10小时,这是不是关系好?

两个人领了结婚证,成为法律意义的共同体,这叫不叫关系好?

善于说奉承话,经常请客、经常送礼的人,是不是就是传说中擅长关系的人?或者说,是不是靠说奉承话、请吃饭、买买买,你就可以拥有关系?

在这里,我提供一个关系刻度给大家作为参考。


关系能力.jpg

两个人的关系,其实可以分为4个阶段:

  • 理想期
  • 冲突期
  • 整合期
  • 协同共创期
    这个关系刻度适用于情侣、夫妻、合作伙伴、你和公司等等。

理想期是什么?

很多听过我产品课的朋友应该知道,就是“角色化预期”。

哇,这是我的理想公司啊。
哇,这是我的理想上司啊。
这是我的理想男神啊。
这是我的理想女神啊。

然后你就非常有热情地去接触。

套路就基本上就是上面说的那个套路:说恭维话,请吃饭,买买买。

这是什么呢?

这也是一种角色化的行为:我对你好,我对你付出——说恭维话是付出情绪价值;请吃饭和买买买,是付出时间和资金。

很多人对关系觉得最好的就是这个时候,为什么?因为占便宜啊——人都是占便宜没够的。

在这个模型里,我们可以看到:理想期是基于你对一个人的想象(而不是基于真的理解这个人),做一些套路性的动作互动而已——自己可能特high,但其实没有进入关系。

进入关系从什么时间开始?

从冲突开始。

很多人怕冲突,很多人回避冲突,很多人看到冲突就停止。

这像什么呢?

就像人觉得应该稳定,但总是在漂泊,就心里难受,觉得不应该一样。

是你拿农业时代的观念,来衡量这个时代的模式——农业时代的生存模式人际关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咱们也别刻舟求剑了。

冲突才是关系的开始。

冲突是什么?

冲突从形式来讲,核心是两个:“指责”与“内疚”,原因都来自于上一个阶段的理想化预期。

  • 1.指责,是指责对方没有做到自己的预期。
  • 2.内疚,是内疚自己没能达到对方的预期。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指责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内疚;我内疚,我难受,我也要让你难受,所以也要指责你。

如果冲突期处理好,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整合阶段。

该怎么进入整合期?

我在这里先讲一个特别小的技巧:就是像word查找替换功能一样,把所有“问题”这个词,换成“差距”这个词——你看到的所有的问题,本质上其实都是差距。

问题这个词,给人的负面感和否定感太强。但差距这个词,才是真实的面对客观事实:大家一起看看,能做点什么。

在《原则》那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人和人的疏远,是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隐瞒错误开始的”。

而大家一起面对差距,评估差距,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这就是成长,大家是在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整合——因为一起成长的,所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关系,才是亲密的关系。

整合完毕,大家不害怕露出短板被嫌弃,才会进入协同创作阶段。比如一起去冒险、一起做一件事情,一起去创业。

如果连开放型的讨论都无法完成,那这个组织就一定不会进入协同创作关系阶段。

如果组织的关系没有形成共同体,怎么可能进入一种创造阶段,怎么做创新?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是去管理别人感受的人,我们要了解别人的感受,然后成为他们行为的内在指引,然后引导他们行动。

同样的,我们会去管理自己的人生,我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去做一件事情,是因为我们有感受,而感受的形成来自于观念。

本文摘录自:前湖畔大学梁宁:一个产品经理的奥德赛之旅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系能力——前湖畔大学梁宁:一个产品经理的奥德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