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能力-你需要拥有批判性思维

image.png

作者:[美] M.尼尔•布朗

读后感

看着评分很高,多个平台有推荐刻意看的。开始看书名以为是教人们怎么通过学会提问找到问题的关键、获取知识、方便沟通之类呢。原来是讲批判性思维的。这本书英文名字叫“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意思是提问是批判性思维的指南。所以本书作者是教我们通过提问问题这种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的。

批判性思维使我们拥有更理智更客观,更独立的思考能力,拥有此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培养。本书主要以评判观点/结论为核心,教我们如何更深度的、更理性客观的评判,而不是简单的赞成或不赞成。通过一套连环式的问题,一步步的‘逼出’结论的前因后果,挖出更多面的信息,从而让人看透这个结论,才能客观评判。

记住,评判观点之前,先找到结论和理由。

一、正确提问的好处和方法

--批判性思维和学会提问的关系

为什么要拥有批判性思维

  • 我们常常被别人的观点带着走,我们也常常陷入自己的局限的观点里。阻碍我们客观的看待一些事情。

    • 如劝你买茶的网站,告诉你茶的种种好处
  • 人要有批判性思维,才能更客观的评价一件事情,一个结论,一个问题

  •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找到更多的证据,使我们理性的找到客观的答案。也可以让我们拥有独立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问题和事物的本质。

为什么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是学会提问

  • 以提问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等),可以帮助我们一步步寻找更多的线索、探索问题的本质。

批判性思维包含3个纬度

  • 1.要能意识到它们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
  • 2.有能力在适当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提出并回答这些问题
  • 2.积极主动地使用这些关键问题的强烈渴望

认识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 海绵式思维

    • 1.吸收外部信息越多,越能体会到世界的千头万绪。为今后展开更复杂的思考奠定基础
    • 2.相对被动,并不需要冥思苦想,获得的轻松快捷。
    • 缺点:对观点该如何取舍,如何判断提供不了方法。如果依赖海绵式思维,读到什么就相信什么了。
  • 淘金式思维

    • 带着特定的态度去读书(倾听),不断提问,积极参与,时刻准备与作者辩驳。这种互动式思维叫淘金式思维

    • 淘金式思维精神检查表

      • 1.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某件事?
      • 2.我想到别人所说的话可能存在问题时,有没有记下来
      • 3.我有没有评估别人说过的话
      • 4.针对某一主题,我有没有给予别人所说的合理内容形成自己的结论?
  • 两种思维方式可互补,要想掏出智慧,评价各种论点,必须得先有知识。

强势批判思维和弱势批判思维

  • 弱势批判思维:可以捍卫自己当前的信念

    • 目的就是坚决地和驳倒那些不同的观点和论证,并不关心自己是否接近真理。
    • 封闭思想
  • 强势批判思维,是利用批判式思维评估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加以修正。

    • 开放思想

批判性思维影响价值观和与人交往

  • 我们常倾向于只愿倾听价值观相似的人的话和与之交往,但批判性思维还需要我们与这种倾向做斗争,密切关注与你价值观不同之人的观点多么有必要
  • 拥有批判性思维,也要倾听和理解不同的价值观,也帮助我们和不同的人相处

操纵型论证

  • 已经下好结论,然后为证明自己的观点经过挑选,找到许多理由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正确的使用批判性思维让对话进行下去

  • 对话中,当使用批判性思维提问时,一定要让对方明白你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不管分歧多么重大(避免被理解成挑衅、杠精)

  • 一些谈话策略

    • 1.不妨问一下‘你是不是说……?’以确保你完全明白对方所说的话
    • 2.问一下对方,为什么他认为你所依赖的证据这么薄弱?
    • 3.可以提议休息一会儿,双方都可以借此找出支撑自己结论的最佳证据
    • 4.可以弥合分歧,寻找第三方案。把你们的理由放到一起,得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新结论
    • 5.不断提醒自己,你的目的是虚心学习,不是舌战群英
    • 6.表情和动作都要表现出谦逊的样子,不要摆出一副全知全能的架势。

二、干扰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快思考

  • 要训练‘系统2 思维’,慢思考,不依赖‘系统1思维’的快思考来做决定

可得性启发

  • 指的是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形成结论

刻板印象

  • 如‘日本人都很勤劳’‘穷人都很懒惰’‘女人最适合做秘书’,刻板印象很少能保证公婆,也会关闭我们的思路,忽略有价值的信息

‘晕轮效应’

  • 指我们通常会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具有的积极或消极的特征,然后我们就把这个特征和这个人其他的一切都联系起来。比如,有个名人不仅唱歌好还乐善好施,当听到他染毒时,我们特别震惊,不敢相信。或我们先讨厌一个人,后来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觉得不对,还是讨厌。

自我中心

  • 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为了证明自己对的找出各种理由。只去找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 当我们改变自己的想法,接受一个更好的观点,我们应为此感到自豪,我们抵住了诱惑,没有死心塌地去维护自己长期以来的信念。

一厢情愿

(批判性思维的最大的障碍)

  • 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这事是不是我们希望它是真的,它才是真的,还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
  • 举例,你认为对人的生命威胁最大的是疟疾还是暴力?或许你认为是暴力。但是实际疟疾死亡人数高出暴力死亡的33%

三、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一个论证的基本要素构成:结论+理由

找准论题和结论

  • 要成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首先必须练习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动力;结论就是对问题和争议的确定性回答。

为什么要找准论题

  • 找到论题,才能知道在对什么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和评判,才能跳出来站在更高的视角去评价结论,而不是为了评价结论而评价。

为什么要找准结论

  • 找到结论才能对这个结论及论证过程进行评判

论题分类

  • 描述性论题

    • 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
    • 如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
  • 规定定论题

    • 是指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提出的问题
    • 例:公立学校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

怎样寻找论题

    • 在论题没有直截了当被陈述出来时,可先找准结论去确定主题

    • 问:作者是在对什么进行评价?想要证明什么?主旨是什么?

      • 问题的答案和解答就是结论
    • 2.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来源于论证。结论是一个个观点。

      • 依靠作者摆出的种种观点要加以证明的,就是他的结论
      • 没有论证支撑的断言称为‘纯观点’

怎样找到结论

  • 线索一:看标题,

  • 线索二:寻找提示次

    • 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可以断定、我想说的重点是、显示出、表明、证明,问题的实质是,告诉我们,应该……
  •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找一下。

    • 结论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出现
    • 开头、结尾
  • 线索四:排除不可能作为结论的东西

    • 例证、数据、定义、背景材料、证据
  • 线索五:检查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批判性思维与你的

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 写作之前先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

    • 写作前,先花事件确定你的论题
    • 避免贪多嚼不烂,有限的篇幅里说不清楚太多论题
  • 一步步引导读者得出你的结论

    • 如果你的目的就是为里传达特定的结论,就要把你的结论说出来并强调,让读者对它没有怀疑

四、理由是什么

论证

  • 理由+结论。是一套推理得出的结论。

  • 论证的特点

    • 论证必有目的,希望我们相信
    • 组成部分:结论+理由
    • 质量有高低。需要批判性思维去判定

评价一个论证,一定要找出结论 和 理由。

什么是理由

  • 理由,是指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或根据

怎么找出理由

  • 问‘为什么’

    • 找到结论,先问为什么这个结论有道理,找到陈述的理由

理由对结论的作用

  • 1.结论能不能站住脚主要取决于理由咋不扎实。

  • 2.先有理由,才能有结论。

    • 避免逆向逻辑和反向论证。否则,理由就是马后炮
    • 例:反向理由:他爬楼梯很费劲。反向结论:他长得胖。

理由、结论的批判性思维逻辑锻炼表达能力

  • 1.在得出结论前,先探究可能存在的各种理由。避免反向论证
  • 清楚的向读者/听着展示你结论的理由,比如通过提示词:如原因是,以下是我的理由……
  • 为读者提供文章或演讲的提纲,帮助读者快速找到论证/主题

五、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为什么要明确词语意思

  • 准确辨认出关键词、短语的确切含义,是评判别人观点的必要步骤。
  • 如果不明确意思,无法作出评价。
  • 作为一个批判性思考者,就是不能轻易相信和同意他的论证过程。直到影响论证过程的不明确的地方清晰

怎么找到有歧义的关键词

  • 关键问题:哪些词语是模棱两可,有歧义的。

  • 1.找到关键词语

    • 1.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 2.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

    • 3.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

      • 一次词/短语越是抽象,更容易被人们多重解读
    • 4.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下不同的定义

  • 2.检查是否有起义

    • 问:我知不知道这个关键词的意思?

    • 回答这个这个重要问题,需要克服几个障碍

      • 1.你自认为和作者想表达的一个意思。

        • 要多问: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
      • 2.不要认为一个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

        • 问:是不是有不同的意思
    • 验证是否有歧义

      • 把你能找到的不同含义,放下上下文看是否都能说得通。是否对结论产生重大影响。
  • 注意事项

    • 先找论题、结论和理由。千万不要上来就找含糊的词,全部记下来。对于批判性思考着,最关键的是只要明确论证过程中的模糊词

怎么明确有歧义的关键词和短语的意思

  • --利用上下文语境

  • 通过字典、定义去理解

    • 意义的表现有三种方式:同义替换、举例说明、具体标准定义

      • 如,焦虑的3种定义

        • 同义替换:焦虑就是感到紧张不安
        • 举例说明:焦虑就是候选人打开电视看选举结果公布的心情
        • 标准定义:焦虑就是主观的不适感,同时半醉着自主神经系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
  • 找到作者的感情色彩,判断他真正的意思

  • 让作者,演说者负责解释清楚

歧义应用案例

  • 广告语中经常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可以利用批判性思维帮你避免购买后后悔的事情发生

    • XXX牌催眠药,30分钟就见效

      • ‘见效’歧义太大,如有睡意,还是睡着了,还是睡的昏昏沉沉。。。

你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对歧义的处理

  • 在交谈中,两人还有机会去不断解释和弄清楚有歧义的地方

  • 在写作中,千万不要以为这个词的含义众所周知

  • 写作中避免如何避免歧义

    • 采用反串方法,用另外非你的视角去论证
    • 把你的结论和理由拿来和朋友分享,让朋友验证
    • 不同的读者群,对术语、概念的理解不同。所以看你面向的读者群去选择相应的词语

六、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关键问题:作者的结论的假设是什么?

什么是假设

  • 假设就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条件,前提价值观倾向等,是先于结论的。
  • 比如,即便出现传染病,也不应该封城。认为这个结论正确的前提是,人们拥有个人自由的权利比社会安全更重要。而反对的前提是,价值观认为社会安全比个人自由更重要。

为什么要找假设

  • 找到假设,就可以找到作者得出这个结论背后的本质,能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结论的背景和原因,帮助更加客观的评价这个结论。

价值观假设

  • 指的是有价值观倾向、信念倾向的,非事实型的条件
  • 如,自由和社会安全。诚实和仗义

描述性假设

  • 指的是事实形势的,无情感因素的,无可争辩的描述型的价值。
  • 如,你应该向左走才能到家。前提描述性假设是你面向北方。这个假设是无可争议的。

七、论证中有没有谬误

注意作者的谬误性论证

  • 对人不对事
  • 使用滑坡论证方式
  • 表现出寻找完美解决方案的趋势
  • 不恰当地诉诸公众意见
  • 诉诸可疑地权威
  • 攻击稻草人
  • 乱扣帽子
  • 循环论证
  • 转移话题

八、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意见

什么是证据

  • 证据是立论者提供的信息用来证明一个事实断言

关键问题

  •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这个断言需不需要证据支撑”

“”孤立断言“

  • 如果这个事实需要证据却没有证据,就要孤立断言,需要严肃质疑其可疑性

如过需要证明

  • 你的证明是什么
  • 你怎么知道?
  • 证据呢?你确信它是真的吗?

找出事实断言

  • 1.描述性的结论
  • 2.用来证实描述性或规定性结论的理由
  • c.描述性的假设

证据的来源

  • 什么样的断言可以被认同

    • 1.当这个断言表现为无可置疑的常识。比如,举重可以锻炼出肌肉
    • 2.这个断言是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结论
    • 3.当这个断言有见识的证据加以支撑

证据的质量怎么样?

  • 证据的类型是什么?
  • 质量取决于证据类型

证据的类型

  • 直觉

    • 要警惕,但是也有些直觉不是盲目的,也是可参考的。比如一老飞行员起飞前直觉感觉哪里不对劲,就要重视。
  • 个人经历

  • 典型案例

    • 将引人注目的典型案例做证明时也要小心。
  • 当事人证言

  • 权威或专家意见

    • 也要去看专家的背景,专家说这些话的目的等因素。不同价值观的专家评论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 是否有出于利益等目的
  • 个人观察

  • 研究结果

  • 类比

做学术写作要懂得证据的正确使用。

九、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观察

  • 个人观察常常被证明是不可信赖的证据
  • 人们所见所说的通常都是经过一系列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待过滤后剩下的东西;
  • 还有很多情况下并不能集中注意力观察完整的过程,造成观察偏差
  • 好的观察结果:最近的,最佳环境里的几个人同时得到的观察结果,无偏见的

研究结果

  • 一个比较理想的证据

  • 优点

    • 公开过的数据,可验证性
    • 可控性
    • 精确性,语言更精确,避免混淆
  • 不足

    • 研究的质量有高有低

    • 研究成果也可能互相矛盾

    • 研究发现并不能证明结论

      • 而是作为研究人员的解释
    • 研究人员也有价值观、态度、期待,存在主观因素

    • 演说者在转化结论是可能转化的不完整,比如去除里限定条件

  • 批判性思维评价研究结果

    • 1.样本抽取是否合理。

    • 2.测量研究结果的方法是什么,是否合理

      • 如,测量儿童的延迟满足的能力,研究者观察他们是愿意立即选择一个棉花糖,还是愿意等15分钟选择2个棉花糖。那这种测量是不是一种好方法?如果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研究结果是否不同?
    • 3,调查问卷是否片面

      • 很多因素影响调查问卷的结果,如样本、问卷形式、题目质量等

类比

  • 类比可以当作证据吗?是否合理?

  • 案例:不用担心互联网会让报纸消失,速冻快餐也没有让下厨烧饭这个传统消失

  • 不要让不合理的类比欺骗我们

  • 批判性思维评价类比

    • 1.两个做比较的食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
    • 2.相同点和不同点之间的相关性

十、有没有替代原因

关键问题

  • 有没有替代的原因解释这个现象。

为什么要找替代原因

  • 有助于对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进行回应
  • 案例,我跟他发信息都半天了,还没回我。是不是在生气;替代原因:忙着呢,压根就没看手机

原因指的是‘x引起了,让某件事发生,或影响了y’

  • 【因果关系的提示词】x导致了,影响了,与……有关,阻止了,增加了……的可能,决定了,与……有联系,有……的效果。

怎么找到替代原因

  • 其他方法解读

    • 1.我能不能直到到其他的方法来解读这个证据
  • 寻找诱因

    • 2.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能引发这个行动或导致这些发生呢?
  • 其他角度看问题

    • 3.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可能有哪些可以当成重要原因
  • 证据解读后是否成立

    • 4.如果这个解读是不正确的,还有什么别的解读可说的通?

原因分析

  • 是唯一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 很多事件并不是唯一原因,而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
    • 同样的行为结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原因。
    • 避免犯“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
  • 多视角寻找替代原因

    • 多视角避免“确认偏见”
  • 不同组间差异的替代原因

    • 即便研究总是通过组的对比来做,但是组间差异也往往伴随多种原因。
  • 相关性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 避免出现“因果混淆谬误”

    • 事后归因谬误

      • 甲发生后,乙发生了。所以误以为因为甲,导致乙。这可能只是巧合

十一、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关键问题:这个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数据通常被认为科学精确而可信,但是数据也有欺骗性

不同的数据展示方式产生的结果不同。

  • 同样的数字,展示方式不同。表面结果不同

不知来历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 如,40%的大学生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 1.找到足够多关于这个数据的背景,如何采集的

    • 统计过程是否保证客观,基于事实

平均值

  • 如,北京人均收入达1.8万元/月

  • 要理解这个平均值的概念

    • 所有数据的平均数

      • 总数除以数量
    • 中位数

      • 数值从高到低排序,取中间值
    • 众数

      • 可能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个
      • 该值(区间)出现的次数最多
  • 全距:最大值和最小值

    • 如医生对病人说,你患癌了,这种情况可活:中位数10个月,平均活6个月,最快的1个月,最理想的5年。看不同的数据给病人的感受差异是非常大的。
  • 数值分布

    • 同样病人患病,如果了解医院治疗该病的结果值的分布,可以选择拥有最乐观的数值的医院就诊

把一件事的结论用来证明另一件事

  • 如,该城市地铁电子产品占地铁系统失窃率的70%,你的手机十有八九会被偷走

    • 是两个概念:电子产品失窃占该整个系统的失窃率;另是你的手机被盗窃的概率,如100个人,总共有10人丢了10个东西,其中电子产品7个。前者70%,而后者约10%。
  • 1.看两者是不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概念

  • 2。先不看作者的结论,先看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看是否和作者的结论一致

通过省略信息欺骗

  • 只有比率没有数字

    • 如,空调销量增长了200%
    • 看似200%好吸引人好厉害啊,那如果销量是从2到4,和,从20到40,性质一样吗
  • 只有数字,没有比率

    • 如,洛杉矶有176人死于车祸,而只有3人死于跳伞事故
  • 问:缺少了什么相关信息?

十二、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关键问题:还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找到那些被省略的但可以影响结论的重要信息。

不完整论证出现的原因

  • 时空对论证产生的限制
  • 由于人们注意力有限,作者演说者必须尽快完成论证
  • 立论者的知识不全面
  • 论证目的就是为了诱导欺骗
  • 立论者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

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些信息

  • 具体的数字

    • 比如结论得出幸福指数比什么高,高多少,指数值得
  • 是否有负面效果没提出来

    • 大部分的行动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不是片面的。
    • 这个社会提议,谁能受益,谁受损失?
    • 这个行动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 这个行动怎么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 潜在的长期的负面效果是什么

十三、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问题:这个主题能得出什么合理的结论

一套理由可能推断出多个结论

避免使用“二分式思维方法”

  • 非黑即白,非是即否,非对即错这种思维

结论的应用场景

  • 结论在什么时候是准确的

    • 什么时候
  • 结论在什么地方是准确的

    • 什么地方
  • 结论为什么目的才是准确的

    • 为什么

应用案例:美国应不应该涉足其他国家的和平行动

  • 1.应该,当这个国家和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时,比如沙特阿拉伯
  • 2.应该,如果美国被看作世界超级大国,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
  • 3.应该,美国美国的角色定位是去维护和平
  • 4.不应该,美国自己亟待处理的问题就很多,不应该管其他国家的事情

可利用条件句“如果怎么样,那么结论成立”,帮住找到合理的结论。

不是所有的条件得出的结论都站得住脚,有些结论就是比其他结论更有说服力。

最后的话

避免误用批判性思维

  • ‘哈哈,我可逮着你一个错误了’
  • 误用其显摆你智力超群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是观点,最缺的是理性。

我们还是要重视专家的意见,因为他们知识更丰富。但是我们要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并做评估判断,做出思考和取舍,构建出自己的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独立思考能力-你需要拥有批判性思维)